《8、不抱怨的世界》

第七章

批评与讽刺

真诚的分享

在不抱怨的旅程中,我做得还不错。我已经能够连续几天不抱怨,并且能感觉到这正改变着我的生活。

但是我的丈夫让我停止。他说,我现在不如过去那么幽默了。我猜,这没准儿是因为他认为抱怨很有趣,而我再也不会跟着他一起抱怨了。

这让我感到难过。

——匿名

“现在,在我看来,讽刺整体来说是魔鬼的语言;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不再语出嘲讽了。”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

批评与讽刺都是抱怨。当你做出批评或讽刺,请移动手环。

批评的意思是:以指责的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所以说,“建设性批评”一词实际上本身就是矛盾的:要建设,你是在构建某种东西;而批评,则是在拆除某种东西。当你在“批评”别人时,你永远无法做到有“建设性”。

“人们都要别人批评自己,但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其实都是表扬。”

——W.萨默塞特·毛姆(W.Somerset Maugham)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而且,我们的批评往往只会扩大却不会消弭被我们批评的事端。

杰出的领导者都知道,人们对欣赏的回应远比对批评的回应热烈。欣赏能激励人们表现优越,以获得更多赏识;批评则使人耗损。当我们贬低别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往后依然故我,认定自己永远做不好工作。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个人犯了错,老板批评他;然后员工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于是犯了另一个错;老板又批评了他……如此下去,更多的错误引发更多的批评,更多的批评招致更多的错误。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不要讨论这个人在过去没有做到什么,而是讨论一下你希望他在未来做些什么。不要说:“你又没有在下午五点前交回计时卡!你在干什么啊,蠢货?”而是试着说:“你应该在下午五点时交回计时卡。我相信你一定能记住。”

批评是一种攻击。当人们被攻击时,他们往往会有两个选择:奋起反抗或回避逃离。他们也许不会反抗,但是不要以为只要他们撤退了,战争就能结束。所有人都渴望拥有控制力,如果获得控制力的唯一方法是做出消极挑衅的行为,那么他们一定会这么做。

关注会驱动行为。我们大概都觉得应该是行为在引发关注,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批评某人,就等于在诱使我们所批评的一切继续发生。你的配偶、孩子、员工和朋友皆是如此。在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中,卖花女曾对上校解释过这个现象:“你看,说真格的,除了大家都学得来的事(服装仪容和说话得体),淑女和卖花女的差别不在于举止行为,而是在于别人怎么对待她。我对教授而言永远是卖花女,因为他总是以对待卖花女的方式对我,也永远都会这样做;但我知道,对你而言我可以是淑女,因为你总是以对待淑女的方式对我,也永远都会这样做。”

“无论你想传授的是什么,你都要在学生中灌输自豪感而不是羞耻感,以此来教会他们。”

——哈维·麦凯(Harvey MacKay)

每个人创造自己生活的力量都非常可观,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我们对他人的观感,决定了他们在我们面前会呈现出什么样貌,以及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言语会让对方知道,我们对他和他的行为有着什么期望。如果言语中带有批评,他的行为就会如实地反映我们所批判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有些父母只会注意孩子不理想的表现,而不去赞赏他们所拿到的好分数。当孩子把得了四个A和一个C的成绩单带回家,父母会说:“怎么会拿C?”父母注意的焦点,就只是那一个普通的分数,而不是其他四个优异的成绩。

我自己的女儿莉亚一直以来成绩优秀,但不知何时起成绩开始退步。当她把成绩单拿回家时,我会称赞她在某些科目上表现优异,绝口不提那些分数很低的科目。

“看到那些很低的成绩,你不生气吗?”她问我。

我说:“我为什么要生气呢?这些都是你的成绩。你自己满意就好了。”

她自己对那些成绩并不满意,于是很短的时间内,她的成绩全部有所提高。若我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她取得了不好的成绩,她可能会觉得自己丧失了控制力,为此感到生气,并让所有的成绩都下降,以示她自己掌控着自己的分数。当我给了她机会,让她决定自己的成绩到底是否理想,她做出的选择、取得的进步其实远远超过了我能够鼓励她取得的成绩。

领导别人,这听上去是一个令人心生畏惧的任务。批评往往是那些没有真正领导力的领导惯用的手段。

领导者的工作是激励所有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现到最好。当员工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公司无疑会受益,员工本人也会感到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他们会感到自己发现了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的秘密潜力,并为此感到兴奋。当员工做得更多,发觉自己更多的能力、潜力,他们会成长,这令他们感到兴奋与振奋。

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要小心维持激励与指导的平衡。

“什么样的老板拥有什么样的员工。”

——J.保罗·盖蒂(J.Paul Getty)

一段时间以前,我应邀在一个会议上发言。会议开始之前,我与会议赞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坐在一起聊天。他白手起家,从一个简单理念开始,仅仅用了十年,就把公司发展为跨国、每年盈利数百万美元的大公司。我们谈话时,他告诉我公司是如何一步步壮大的,并且坦诚分享了自己曾经面临的最大挑战。

他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员工们都恨我。确实,我能做成一些事情,但是员工们都害怕我的批评,并因此变得焦虑。我们公司此前一直在爆炸性地成长,但那时逐渐走入了瓶颈,甚至业绩开始下滑。”

“你是怎么做的呢?”我问。

“我得学着如何不打击别人的积极性并激励别人。”他说,“我在无意中离开公司到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旅行,但是学到了重要的一课。”

我问:“你学到了什么呢?”

他回答说:“我去赶牛。我应该是要让牛群一直前进,但是我发现自己常常把牛群驱散。有一次我赶牛赶得太用劲了,几乎造成牛群的骚乱。后来,我就问一个有多年经验的牛仔,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告诉我,牛行动之前会先把重心转移到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上。他跟我说,在牛开始行动之前,不要赶它们。我只要轻轻推它们,直到我看到它们把重心转移到了我想要去的那个方向。一旦它们的重心转移完毕,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继续说:“要掌握让牛群往某一个方向转向的力道,然后撒手不管,这真的是一门学问。有很多次,我太用力了;有很多次,我的力道又不够。最后,我终于找到了赶牛的诀窍。”

“我意识到,领导别人就像赶牛一样。”他说,“我鼓励他们往某一个方向前进,他们开始行动。这时,我应该放手。我之前不仅不会放手,反而觉得自己有必要刺激他们继续前进。我会向他们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并强调向这个方向努力的重要性。这样,即使他们正走在我想让他们前进的方向上,我也逼得太紧,害怕他们停下脚步。结果,他们会放慢脚步,而我会批评他们。然而,他们会感到无力,并开始憎恨我。他们会更加不愿意前进。现在,只要员工走上了我希望他们走的道路,我就放手。”

最后,他温暖地微笑着,说道:“现在,我自己干的事情少了,但是工作赚的钱越来越多,而且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更加开心了。”

理查德·布兰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在《商界裸奔》(Business Stripped Bare)一书中写道: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他们都想要为自己、为组织或公司做到最好。他认为,全世界的人们其实都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如果领导者明白了这点,他们就会知道,即使用不着批评,好人也不会再重复犯错。

作为一个家庭、民间组织、教堂、公司的领导,你要做的,就是要在别人流露出对前进方向的微妙动摇后鼓励他们继续前进,然后放手。这会激励他们,并且让他们心中充满自豪感,感到更有动力。作为一个领导者,成功并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事情如何向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有时候你做得少,反而会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在你批评别人的行为之前,先给他们一个机会自己改正吧!一般来说,他们都能自己改正的。

讽刺是一种消极的/挑衅性的抱怨。

就像批评一样,讽刺也是一种抱怨。批评是一种直接的攻击性的抱怨,而讽刺则是一种消极的/挑衅性的抱怨。

在电影《弹簧刀》(Sling Blade)中(看出来了吧,我是多么爱看电影),乡村音乐明星德怀特·尤科姆(Dwight Yoakam)饰演的角色一直对其他人说些恶毒话,然后再很轻巧地说一句:“嘿,我只是开玩笑。”他饰演的这个角色喜欢讽刺别人,总是在说了狠话、匆忙逃走的时候,回头撂下一句:“嘿,我只是开玩笑!”

讽刺就是这样,本身消极负面,但留着一个幽默的逃离口。如果有人追究这句话的责任,讽刺者可以打着幽默的幌子轻松否认自己所说的话。

写这一章时,我在我们的Facebook主页上发布了对讽刺的评价,其中一个粉丝回复说:“讽刺的意思是:一句尖锐并且往往是语含挖苦的话,旨在造成别人的痛苦,伤害别人。从语源学来看,讽刺一词的意思更吓人。讽刺(sarcasm)一词的拉丁语词根是‘sarco',其意思是‘撕扯肉体’。再近一步来看,讽刺一词源于‘sarcasmos'‘sarkazein’这两个词,它们的意思都是撕扯或扯下肉体,都是中古时期的某种极刑。”

在我自己接受二十一天不抱怨挑战时,对我来说最困难的就是不再讽刺。

人们会问:“稍微讽刺一下有什么问题?我只是想要更幽默一点。”讽刺往往就是戴着幽默面具的批评性语言。它其实是尖刻的评论,但它是像讲笑话一样讲出来的。对于那些想要说狠话但又担心自己的话语会招致麻烦的人,讽刺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几年前,我带领一组人帮坦桑尼亚的一家医院建立分娩中心。许多数据显示,在那个贫穷的非洲国度,由于缺乏足够的医疗服务,自然分娩中,婴儿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一。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非洲人民是那么友好、快乐。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生活穷苦,缺乏适当的医疗服务,但他们都是那么乐观向上。

一天下午,我们一行人搭乘一辆破旧古老的巴士去参观博物馆。坦桑尼亚姆万扎的小路都是土路,浴缸大小的巨石时而从路面上突起,司机必须小心地绕过它们。在大部分国家,司机都是在一条车道上直行,而在姆万扎,司机们必须时不时地开到另一条车道上,以避开路中间的大石头。除了石头,由于雨季时水流泛滥,马路上还有深深的排水沟。由于这重重阻碍,走一段短短的距离花了我们不少时间。

我坐在一个负责为我和导游进行翻译的小伙子旁边。我们的车左转右转,花了好长时间等另一辆车通过,并且在路上颠来颠去,二十分钟才开了一两英里路。后来,我忍不住了,凑过去对导游讽刺地说道:“哦,这条路真好。”

我们的翻译什么都没说。

“难道你不翻译我刚才说的吗?”我问。

“我没法翻译。”他回答说。

“为什么呢?”

“因为你说的是句讽刺话,而非洲人根本不懂什么是讽刺。如果我告诉他,你说这条路很好,那么他就会相信你说的话。如果我告诉他你不喜欢这条路,这听起来就像是一句批评。”

“他们从来都不说讽刺的话?”我问。

“是的,他们甚至都没有讽刺这个词。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你说出的是一个意思,而你想表达的是另一种意思。”他说,“对非洲人来说,你的话就表达了你的意思。”

也许,非洲人的乐观心态和他们没有讽刺这件事根本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你知道人们说的话就是直接表达了他们的意思,这未尝不会给你带来一种平静祥和的感觉。

“冷嘲热讽者往往有个情结,认为自己很有优越感;根治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懂得谦逊。”

——劳伦斯G.劳瓦斯科(Lawrence G.Lovasik)

顺便说一句,我认为,非洲人民的整体幸福指数高和他们认为抱怨是种粗鲁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抱怨就是你把自己的负担卸下来,放到别人的肩上;抱怨之后,你自己依旧是不快乐的,并且你的不快乐还会传给别人。

批评和讽刺是两种隐藏的抱怨模式。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经常批评或者讽刺别人。如果你这么做了,请移动你的手环。

第八章

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

真诚的分享

我一直努力让自己不再抱怨,这影响了我们一家人。

我的女儿罗斯才上六年级,是一个典型的青春期少女。

一天,她的一个所谓的朋友给她写了张字条,说她是个很差劲的朋友,并罗列出了所有的原因。同时,字条上还写道,她们小圈子里的所有人都这么觉得。

当罗斯告诉我这件事时,我很紧张,因为我知道对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子来说,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我问她,她是怎么做的。

罗斯说,她告诉那个女孩:“我会假装自己从来没收到过那封信。从今以后让我们只说对方好话。我真喜欢你的鞋子。”

那个女孩很吃惊,于是开始大笑起来。

我真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我认为,我的手环以及我对罗斯的不抱怨教育,这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瑞秋·卡米娜

纽约州白原市

“当下充满喜乐。只要用心,你就能看到它们。”

——行禅师

很多人把“有意识的有能”阶段称为“我才不要移动手环”阶段。当你马上要抱怨、讲闲话、批评、讽刺时,你自己能够意识得到,并且你会发现自己会这么想:“我才不要移动手环呢。”于是,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或者干脆沉默不语。

很多人发现,如果在不抱怨的挑战过程中有一个“不抱怨的伙伴”,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在我们的Facebook粉丝首页(www.facebook.com/AComplaintFreeWorld)发布一个征友启事,找一个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伙伴,分享经历,互相打气。你最好动员自己的朋友或家人加入不抱怨的队伍。

注意:这个人不是要像掠食的老鹰一样,紧盯着你是否在抱怨、批评、说闲话。这个人要能和你分享成功;如果你得重来,他也会鼓励你继续下去。

找一个能帮你以积极的态度重塑生活的人,他可以成为你的“守护天使”,帮助你在眼前任何境遇中发现光明面和良善点。你需要一个啦啦队长——在你试图放弃时鼓励你的人,希望你能挑战成功的人。

正如我在第一章中说过的一样,不抱怨最普遍的副作用是你会感到更快乐。当你不再抱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而是开始探讨生活中进展顺利的事情,你的大脑会情不自禁地对此做出反应。

“快乐是最好的事情。要快乐,就在此时,就在此地。”

——罗伯特G.英格索尔(Robert G.Ingersol)

大约十二年前,我认识了一个人,他帮助自己深爱的人,扭转了在许多人看来悲惨无比的人生境况。在本书初版的所有故事中,这个故事是最受欢迎的。这个真实的故事要传达的信息是那么简单,又无比深刻。数以千万计的人因为这本书知道了这个故事。

一切都始于我在路边看到的一块告示牌。

那块告示牌是由破破烂烂的厚纸板做成的,钉在一根像是五金商铺给人用来搅动油漆的棍子上。一天,我正要上堤道穿越南卡罗来纳州康威市外的沃卡莫河时,我注意到了这块告示牌。它被推到了地上,置身于杂乱的垃圾与火蚁的窝之间,上面写着:

“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

做这块牌子的人未免也太天真了吧。我摇了摇头,然后继续往前开——我的喇叭安静无声。

我不屑地对自己说:“真是瞎胡闹!”快乐?什么是快乐?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快乐。我只知道享乐。即使在我最享乐、最成功的时刻,我发现自己也在担心,担心什么时候又会有坏事发生,把我带回到现实中去。“快乐都是骗人的。生命既痛苦又充满挑战,即使事情进展顺利,下一步也必定会有什么当头棒喝,飞速地让你从‘快乐的幻想’中清醒过来。或许死了就会快乐吧。”我心想,但我连这一点也不敢确定。

几周后的一个星期天,我开车载着时年两岁的莉亚上了544号高速公路,前往“冲浪海滩”探望朋友。我们随着一盘《最爱童谣》录音带开心地唱歌,享受共度的时光。当我们接近堤道、就要通过沃卡莫河时,我又看到了那块告示牌,而且不假思索地按了喇叭。

“怎么了?”莉亚问道,她不知道路上发生了什么。

我说:“路边有块告示牌说:‘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我觉得很快乐,就按下去了。”

那块告示牌对莉亚来说,完全是合情合理,没什么好奇怪的。孩子们对于时间、报税的责任、失望、背叛或其他成人所背负的限制与伤痕,都没有什么概念;对她而言,生命就是当下,而当下就是要快乐。下一刻来临时,还是要快乐。那就按喇叭吧,庆祝这快乐的时刻。

当天稍晚,我们在回家的途中又经过那块告示牌时,莉亚尖叫了起来:“老爸,按喇叭,按喇叭!”在那时,我稍早之前期待与朋友欢聚享乐的愉快态度已经改变了。我开始想到,隔天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快乐,但我还是按了喇叭来满足女儿的要求。

接下来发生的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内心深处有那么短暂的一刻,我觉得自己比几秒钟之前更快乐了一点——好像按喇叭会让我更快乐。也许这是某种巴甫洛夫式的(Pavlovian)反应吧。大概是听到喇叭声,会让我联想起上次按喇叭时的某些正面感受。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快乐,那么他就不可能感到真正快乐。”

——普布利留斯·西鲁斯

从那时起,我们只要经过那段高速公路,莉亚就一定会提醒我按喇叭。我注意到每次一按喇叭,我的情绪温度计上的温度就会提高一点。如果以一到十的等级来标示,我原先感受的情绪等级是二,当我按喇叭时,我的正面情绪就会再增长几级。每次我们经过告示牌按喇叭时,这样的状况总是屡试不爽。后来,我只要经过这里就按喇叭,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时也不例外。

我对着告示牌按喇叭时所产生的正面感受开始扩张。我发现自己会期待开到那个路段,甚至在还没看到告示牌之前,就开始觉得心里快乐起来了。往后,我只要一上544号公路,就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指数开始上扬。这整段只有13.4英里的道路,变成了让我的情绪返老还童的地方。

“尽管世间多欺骗、苦役及残碎之梦想,但世界仍是美好的。高兴起来吧,去追求幸福。”

——马克思·埃哈曼(Max Ehrmann)

《迫切需要的东西》(Desiderata)

那块告示牌位于高速公路的路肩上,旁边是一片树林,把附近的房屋与堤道隔了开来。过了没多久,我开始很想知道,那是谁放的告示牌,又为什么要放到那里。

当时,我的工作是开车到客人家里卖保险。有一次,我和一家人约好了要碰面,他们就住在544号公路北边约一英里的地方。我抵达的时候,这家的女主人告诉我她先生忘了我们有约,所以要重新约时间。有那么一刻,我觉得很气馁,然而当我把车开出那个住宅区,发现这里刚好就是高速公路旁那片树林的另一边。我沿着公路行驶,估算着自己和那块告示牌的距离,在我觉得快到的时候,就在最近的一户人家前停了下来。

“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决定要多快乐,就会感到多快乐。”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那栋房子是灰色单层的组装式房屋,镶有暗红色饰边。我爬上肉桂色楼梯来到前门时,注意到这栋房子虽然样式简朴,但打理得很不错。

我开始准备着台词,思考如果有人来应门我该说些什么。是说“你好,我在这树林另一边的高速公路上看到一块用纸板做的告示牌,不晓得你知不知道这块告示牌的事”,还是“你们是‘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的人吗”?

我觉得有点尴尬,但那块告示牌对我的思维和生活产生了那么大影响,我想知道更多它的事。按下门铃之后,我练习的这些开场白,根本就没有机会说出口。

“请进!”那人带着温暖、开朗的微笑说道。

现在我真觉得尴尬了。我心想:“他一定是在等别人,而他以为我就是那个人。”尽管如此,我还是进了门,他和我握手致意。我解释道,我在他家附近的高速公路上开了一年多的车,而且看到了“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据我估计,他家最靠近这块告示牌,所以他也许知道些什么。他笑得更开怀了。告诉我,他在一年多前放置了那块告示牌,还说,我并不是第一个停下车来询问这件事的人。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人们到底是快乐还是悲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性情,而不是他们所处的环境。”

——玛莎·华盛顿(Martha Washington)

我听到不远处有辆车狠狠按了几下喇叭。他说:“我在本地的高中当教练。我和我太太都喜欢住在这靠近海滩的地区,也很喜欢这里的人。我们过了很多年幸福的日子。”他那清澈的蓝眼睛似乎要看透了我的灵魂。“前一阵子,我太太生病了,医生说他们也束手无策,只说叫她处理好私人事务。医生说,她只有四个月的生命——顶多撑到半年。”

对于接下来的短暂沉默,我感到很不安,他则泰然自若,继续说着:“刚开始我们吓坏了,然后是感到很生气,接着我们俩抱头痛哭了好几天。终于,我们接受了她就快结束生命的事实。她准备面对自己的死亡。我们把医院的病床搬回家里,她就这样默默地躺着。我们两人都很伤心。”

“有一天,我坐在阳台上,她则想在房里试着小睡一会儿。”他继续说,“她非常痛苦,很难入睡。我觉得自己快要被绝望淹没了,我的心好痛。然而,我坐在那里的时候,听到有很多车子正要穿越堤道去海滩。”他的眼睛往上移动,望向客厅的一角,片刻后,才仿佛想起自己还在和人说话,便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你知道‘大海滨’(Grand Strand)吗?就是南卡罗来纳州沿岸六十英里的海滩,是美国最热门的观光景点之一。”

“呃……嗯,我知道。”我说,“每年有一千三百多万名游客会来到这里的海滩。”

他说:“没错。那你有过什么比度假更快乐的经历吗?你计划、存钱,然后和家人或女朋友出远门,去共享一段欢乐时光,这棒极了。”

路过的车辆按了一声长长的喇叭,打断了他。

教练想了一会儿,才又继续说:“我坐在阳台上想到,虽然我太太快死了,但快乐可以不必随着她死去。其实,快乐就在我们周围。每天有好多辆车行经我们家几百英尺外的地方,那里就是蕴含快乐的所在。所以,我就放了那块告示牌。本来我也不抱任何期望,只是希望车子里的人不要把眼前这一刻视为理所当然。和心爱之人共度的特别时刻不会重现,这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他们应该好好领会当下的快乐。”

好几种不同的喇叭声迅速而连续地传了过来。他说:“我太太听到了喇叭声。刚开始只是听到零星几声而已,她问我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就把告示牌的事告诉了她。后来,按喇叭的车子数量逐渐增加,这好像变成了她的良药。她躺在房里时,只要听到喇叭声就觉得很欣慰,知道自己不是孤单地在阴暗的房间内等死。她也享受着全世界的快乐。快乐真的就在她身边。”

“当一扇快乐之门关上时,另一扇就会开启;但我们常常会长时间地停留在关闭的门前,而没有看到另一扇为自己开启的门。”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我沉默地坐了片刻,细细思量他所分享的内容。多么激励而动人的故事啊!

“你想不想见她?”他问。

我感到很惊喜,说:“好。”我们聊他的太太聊了这么多,我不禁开始把她想象成某个精彩故事中的角色,而不是真实的人物。我们经过走廊,来到她的房间时,我做好准备,不想被这位等着我的病危妇人的病容吓到而变得不得体。当我走进房间,看到的却是一位似乎在装病的微笑妇人,而不是来日无多的垂死之人。

外面又传来一阵喇叭声,她笑着对丈夫说:“那是哈里斯一家人。又听到他们的消息真好,我很想念他们。”教练也回了她一个笑脸。

我们打过招呼、自我介绍之后,她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和从前一样丰富。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她听到各种喇叭发出数百次类似啁啾、鸣放、轰鸣的不同声音,这些声音告诉她:在她的世界里还有快乐存在。她说:“他们不知道我躺在这里听,但是我认识他们。我现在只要听喇叭声,就认得出那是谁。”

“人们总是会数自己遇到了多少麻烦,却从不数数自己遇到了多少开心事。如果人们能数数自己的开心事,他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快乐。”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

她脸红了起来,继续说:“我还替他们编故事。我想象他们在海滩边嬉戏或是去打高尔夫球。如果是下雨天,我则想象他们去水族馆参观或逛街购物。晚上,我想象他们去游乐园玩,或是在星光下跳舞。他们的生活都很幸福。”她的声音逐渐微弱起来,就在快要睡着的时候,她又说,“好快乐的生活啊……真是好快乐、好快乐的生活。”

与车窗外鸣笛的汽车不同,我们三个人沉默着坐了一会儿。

最后,我看看教练。他对我笑笑,我们俩起身走出卧房。他默默地陪我走到门口,但就在临走之际,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你说医生宣判她最多只能活六个月,对吧?”我问。

“是,没错。”他的微笑透露出他似乎知道我接下来想问什么。

“但你说,你是在她生病之后好几个月才放了告示牌。”

他说:“对啊。”

“而从我开车经过看到那块牌子,这已经有一年多了。”我说。

他说:“没错。”他拍拍我的肩膀,然后又加了一句,“希望你很快能再回来看我们。”

告示牌又摆了一年,然后有一天,它突然消失了。“她一定过世了。”我开车经过时忧伤地想着。至少她临终前很快乐,而且战胜了微乎其微的存活概率。她的医生应该会很讶异吧?

几天后,我又开上544号公路前往海滩。有史以来第一次,当我快到达桥边时,我感到难过而不是快乐。我又仔细检查了一次,猜想着也许是风雨终于摧毁了那块手工做成的纸板告示牌。但它真的不见了,我觉得心头一沉。

我一直都在想,那个女士在病中垂死,依然能够找到快乐。而那些有着一切她所渴望的东西的人,却生活在痛苦中,不停地抱怨。

又过了一周,当我接近堤道时,注意到有个东西。走近时,我发现了一个令我振奋的东西。原本置放着小纸板和油漆棍的地方,现在有了新的告示牌。这块告示牌有六英尺宽、四英尺高,底色是明亮的鲜黄色,边缘还装着闪烁的明亮小灯。告示牌上则以大而醒目的字体,写着熟悉的那句话:“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

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按着喇叭,让教练和他的妻子知道我经过这里了。“那是威尔。”我想,她将带着会心的微笑说道。

在深爱着她的丈夫的支持下,这位了不起的女士并没有将注意力投注于自己面临的现状——经由医学专家证实的现状,而是一直关注着身边发生的好事。这也使她战胜了渺茫的存活概率,得以拥抱生命,接触到上百万人。

生活并不在于你现在处于怎样的位置,而在于你将要走向哪个方向。而你的方向是由你的关注点决定的。

“我的生命多精彩啊!我真希望我能更早地意识到这一点。”

——柯莱特(Colette)

从第一次呼吸开始,我们就在迈向死亡。什么时候会死亡,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悲剧并不在于人会死亡这个事实,而在于有些人根本没有好好生活过。他们从来都没有享受过当下。

我们往往会把快乐留到“未来某天”。等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就快乐了。但是,等到你再也没有问题的那天,你也差不多该呼出最后一口气了。至死,你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所以,你最好现在就下定决心(是的,要下定决心)让自己快乐起来。

之前在中国的时候,我与我这本书的中国出版方的员工一起吃饭。其中一个人给我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里有一个总是不快乐的老妇人。

这个老妇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卖伞维生,另一个儿子则卖盐。

每天早上,老妇人起床后都会看看窗外。如果看到阳光明媚,她就会抱怨:“太糟糕了,今天肯定没人买我儿子的伞。”

如果她看到窗外飘着雨,就会抱怨:“太糟糕了!没人会出门买我儿子的盐了。”

许多年里,老妇人都感到心情沮丧,最后她去向一位僧人求教,问到底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获得快乐。僧人的回答既简单又深刻:“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如果下雨,就感谢上苍,因为今天会有人买你儿子的伞;如果天气晴朗,也要心怀感恩,因为人们会来找你另一个儿子买盐。”

老妇人听取了僧人的建议,她的生活很快发生了巨大变化。她只是改变了自己的视角,但是视角决定一切。我们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发现新的事物,或者以新的方式看待旧有事物。积习难改的抱怨会让我们把注意力都投注在不好的事物上。不再抱怨,你就能看到世界上有更多令人感到快乐的东西。

人们知道,幸福本来就有一定的自欺性。但是,不幸福也有自欺性。生于奥地利的英国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曾经说过:“幸福者的世界和不幸福者的世界不同。”

生命本是一场幻象,我们自己的视角就是我们的幻想。选择那些能够给你带来唯一重要的事情——幸福——的幻想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8、不抱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