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苏老三们的真实归宿

从美国回来下飞机那会儿,大哥见到明玉时是想要拥抱的,一方面来自十年淫浸美国文化的习惯,另一方面还是有表达出哥哥对妹妹一直都是敞开心扉的吧。

而对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出场先声夺人,在大哥视角下,苏老三机场打电话的那个劲,两个电话的反差让人第一感觉就觉得对了。不说全网黑的angelababy的经典尬演,刘涛在饰演安迪时也略显浮夸。所以网上流出姚美女的人设时,我一度鼓不起勇气花时间看这种国产片。姚晨的出场征服了我~现在的她,面庞更加精致,完全不会把人带入十多年前深入人心的郭芙蓉角色。而两者都是棱角分明,利索清爽。

恍悟,或者说苏明玉真正活成了这类人想要的样子。

苏明玉陪爸爸回老家,在胡同里触景忆及童年。二哥要求她洗衣服,她回说自己马上要高考拒绝,妈妈一句“哥哥一周就回来一次”胜负立见。这种理所应当的双标,就是千禧年前后苏州四合院小家庭里相处关系的缩影。此时苏爸的镜头简直神还原:苏爸当时在择菜,此刻悠闲地起身舒活筋骨,像极了自己老爸的作风。

而你最好从一开始就不要抱有希望,不是每对爸妈都如儿歌里唱的,能给予孩子全部的爱。后来上了大学,远离了生活十七八年的环境,站在局外看过去的自己,才努力相信,父母的爱就那么多,无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平均地分到,更因为受教育水平有限,他们无法逃离已经在广袤的土地上延续两千多年重男轻女的社会桎梏。

从前两集看,苏爸爸对女儿是有父爱的,像苏爸性格,在妈妈给大哥夹鸡腿后,欲要夹鸡腿给女儿的样子,联想到自己。如今站在时空之外,我觉得很难说里面有父爱的成分,而是任何这种小人物都会主动做的事情,同情弱小,对强者的施压逆来顺受。

第二集开场,表现的是邻里家常。在围成一圈的四合院内,背景里可以是斑驳的石墙,岁月剥落灰黑的漆粉,露出里面砖红的墙体。苔藓爬上了低墙,一只红色的塑料水瓢静止在水缸上,随风泛出不易察觉的涟漪。背景虚化处还有一只陈年的椭圆浴盆搁置在半明半暗处。沿着雕窗,当然我无法判断是胡桃木或是其他材质,二楼窗内挨着一张书桌,摆着哥哥妹妹的学子梦想。麻将哗啦啦的碰撞声中,七姑八婆眉眼生动地传达着对苏妈生得两个好儿子的羡慕。这又是承载着几代人追忆过去的经典场景。

一环扣一环,第二集的下一小高潮是老师建议明玉和家长商量报强化培训班,无不让人回忆起那些不堪的过去。抽丝剥茧,直达内心脆弱之境。作为反差,明玉一怒之下提起给二哥花钱买的二本学校,以及连着摔桌那一番话,就像是自己的过去被搬上了荧幕。

记得姐姐大学回来,正是我高三寒假前最后一场考试不如意之时,坐在床边,姐姐似乎想鼓励我向前看,极少的温情能滋润至我,那刻我泪如雨下。秋冬之际,当周末本是休息整顿时,我正没日没夜在家里干渔活。当我断断续续道出自己的无奈时,不知姐姐是什么心情。

在明玉和爸妈彻底撕裂的那幕戏里,出现了这样的台词:

明玉一股脑吐出长期不被父母待见的气愤。面对女儿气势汹汹的拷问,苏妈还是一脸平静回道:

妈妈在女儿情绪失控时所言未免无情,但站在她的立场不能说错,女儿更是没有错,只是在明玉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经历的苦涩。

幸福和不幸都是对比出来的,因为两位哥哥的待遇,相比之下自己喝白开水吃泡饭是不被重视,如果你在一个家庭中连尘埃都不如,尘埃至少掸过消于日光,而自己的到来在父母看来只是加重生活的艰辛。那么对幸福要求就不会这么多。一杯白开水在一个人眼中是不公是冷落,在另一个人眼中就可能是温情是融融母爱。摩擦、不满都是因为所求太多。

现实必定有比荧幕中悲惨的个人命运,可叹可幸这只是极少数人才需要承受的生命之重。

我只是看了两集多便结束了,编者太无情,总能于细微处引起相似经历者的共鸣,让人回想起无助的岁月。

最后说两个场景和一个观点,明玉在大二时和家庭撕裂,独自养活自己,当起大学生司空见惯的兼职—英语培训,有幸遇上了职场的伯乐。剧情是琼瑶式的,如依萍雨中离开陆家,在秦五爷面前初生牛犊不怕虎,这解释了她在金钱财富上的成功。类似原生家庭出来的孩子千人中能有一人这么幸运难矣。肄业辍学,或是变成乡村野妇,重演上一代的苦难,或是漂泊打工,另有一番命运。苏明玉对多数人来说只是意淫的化身。

苏明玉的社会地位引出了带爸爸逛商场买衣服的场景。我们拼命努力,即使亲情薄凉,富足时内心想要分享的总有至亲。就像配比好的化学反应,生活投以孤立自卑被漠视,这类人成人后多能有更深的同理心。

至于一个观点,因为我只是看了前两三集,对剧情发展并无所知。站在自己的立场,我想说下关于二哥这个人物的看法。明玉的幸运与否也是二哥的幸运与否。

人生总是充满玄机与互补。我自责,弟弟如今的处境于我其实是很大关系的。我们相互塑造,从我两岁从姥姥家回来的那一刻,我俩的人生就有轮换的一天。梦回儿时夏夜,偶见自己蜷缩奶奶爷爷那张雕花木床一角自泣。父母截然相反的态度,更让弟弟变本加厉如混世魔王般愈宠愈娇。而姐姐在印象中除了背着重重的书包,就是和弟弟同气连枝。我想若没有我的出现,弟弟的人生道理不会比现在更坎坷。

天赋和努力,发挥不稳定,当年我飘过了一本线。大学虚度三余年后,奶奶的离去让我体察到生命的无序,最后的半年破釜沉舟跻进国内本专业最高学府。如今我还在寻找自己的路上跌跌撞撞,不知其他类似经历的人是怎么和过去和解的。 父母之偏爱我早就释然。但因为幼时的经历,让我很难转变观念,告诉自己可以拥有想要的人生,不敢发问,直至虚无缥缈如明玉发传单时的心态,可惜海外留学或是对更高学历要求和未来的美好人生不是完全水到渠成的,辗转留恋,没有持续努力反而让人随着年龄渐长失去了对生活的较劲儿。


这本是4.1该发的文,当时一直提示内容禁止。正好今天补上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挺好》苏老三们的真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