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性情

蒋勋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从美,生命出发,与政治、道德的标准都不一样。

正统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成熟阶段,就会僵化与固定,越来越注重形式,但这个形式不是基于人本身的现实情况的,所以显得扭曲虚伪。人的个性不压抑,潜能得不到发挥。张岱的作品与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潜伏于当时的时代,与当时主流文化不是很相符。

前辈创造的知识是他自己本身生命历程的结晶,后人学习是为了借鉴,更好的用于自己的生命发展,而不是削足适履,不是为了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消解别的生命。

一个老师如果用生命讲述了一首诗,那影响是一辈子的。但大部分的学习其实只是过了脑而已,“可更重要的是人内在的自我和厚度,这部分必须要完成”,没有自我怎么可能无我?大部分人浑浑噩噩,并没有走向自我完成的道路,更何谈最终的无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了自我意识,才会去探索内在世界,认识自我,从而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还有比认识自我更好的吗?

知识如果不与生命体验联系,是无法领悟的。所以智慧是灵活的,是深植于生命的,接地气又有格局。文学不是空中造楼阁,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待世界。解决现实的问题,伟大的文学作品通悉人性,又满怀宽容,像镜子一样照出现实生活。“有时候我们无法接近文学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太固定,而文学世界不一定是一个拥有一定价值观的世界“

现在的社会其实与古今中外区别不大,只要我们不关心人,不了解人性,习惯于去评判,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趋于封闭。这与一个人内在世界发展的规律是一样的。

有勇气面对自己生命的真实面,才有可能面对别人的。”如果一个文化只看大卫,而不看歌里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没有面对负面情况的能力,一到事件发生就会束手无策,反而会导致真正的文化危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