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體罰的家教老師
一個願意跟他媽媽爭取不執行體罰、去除他讀書恐懼的家教老師,能不能成為自己的救贖呢?
阿衍已然步入了阿志的初始狀態,潛意識他知道不能繼續放任自己,於是跟家教老師分享了他的秘密:「只要我在平行世界裡殺死一隻貓,我就可以考第一名。不過,當我在平行世界裡把牠們殺死之後,牠們在真實世界也就消失了。然後,牠們就變成一朵花了!」
老師知道這已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雖然緊守著不告訴別人的秘密,但也辭去了家教一職,建議媽媽帶孩子去精神科檢查,讓專家來幫助阿衍。臨去前,老師打算跟阿衍道別,媽媽冷血冷面的說:「如果妳不教他就不要去打擾他。」
老師還是來到阿衍房門口,正要建議阿衍去學校輔導室尋求幫助,阿衍卻如同媽媽一般冷言打斷她的話:「如果妳不教我,就不要再來打擾我。」他的救贖也離開了他。
人在受到突來的創痛時,我們慣性的情緒防衛方式,常常承襲自母親的情緒模式。我們的情緒世界、我們對安全感的期待與需求,特別與生命中重要女性的情緒互動模式有關。阿衍與母親的緊密生活,更使他的內隱人格強烈受到母親情緒品質的影響與形塑。
身為老師,當你發現孩子的狀況確實不是你的專業所能提供的教育,忍痛離開或許才是對當事人真正的幫助。如果老師僅憑著曾經修過的心理學課程妄想當聖母瑪麗亞,最後或許救不了孩子、也救不了自己。因為孩子一開始渴望的,不是把善良的你拖入地獄,是為他的生命找到一個出路。眼前看似的不救,在長遠看來或許才是真正的拯救,看出何者是真正的救贖,也需要相當的智慧。
絕望的重疊
學測鑑定考試結束,爸爸問阿衍考的如何,他笑容燦爛的說:「應該一題都沒錯!」不知為何,那嘴角上揚到極限的笑容,比哭還難看,甚至像瘋子在笑。結果他答題的能力到底如何不知道,反正不重要,因為答案卡劃錯格,最後只有9級分(滿級分是75分)。爸爸邊痛打痛罵邊說:「你要像你媽一樣笨嗎?」
小牡羊高中每週週考數學的時候,老師看到考試成績是比小牡羊還扼腕的,因為計算式子會留在考卷背面,可以清楚看到常在2+3=6,2*3=5之類出現天殺的錯誤,算式對也沒用,可是沒有被貼上「笨」的標籤。大學考試當天最開心的是出考場和數學老師分享:「所有算式我都檢查再檢查了,沒有粗心!」洋溢著和老師一起戰勝自己的喜悅。
批判、打罵、威脅、恐嚇、恐懼的氛圍都是使阿衍產生學習障礙的因素,失去了不體罰的家教老師,阿衍的人生好像又回到過去的日子,考不好、算不出,體罰羞辱永無止盡,父親對母親的謾罵與家暴、母親在承受下的怒號,生命的出口在哪裡?另一個人格終於又衝破意志,帶著他在夜路上尋貓。
阿衍被警察帶回警局,通知父母時,母親正一個人在忙著模範好媳婦為公公往生做七的事,父親不知在哪尋歡作樂,一個也聯絡不上。
清晨,滿載著往生蓮花的卡車在媽媽的催促下上路。
清晨,警車載著阿衍,不知要去向何方。
清晨,將生命放逐到極致、瘋魔狂歡到極致的阿志,自樓頂仰倒而下,彷彿要大地母親能自身後全然抱住、接納她。
路上出現一隻貓瞪著媽媽,卡車急煞,阿志仰躺在往生蓮花堆(歷劫重生)。
媽媽擔心做七的時辰不能被耽擱,怕誤了公公會不保佑阿衍的成績,但司機急著報警救人,載著阿衍的警車剛好來到。
(最後的劇情,太辛酸、太療癒、太經典,不劇透,請去看原劇。)
你,愛我嗎?若愛,請擁抱
這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單元劇最正向的一個結局,不若「孔雀」最後一家人圍著孔雀籠的荒謬生活;不若「茉莉的最後一天」一開始就注定悲劇;不若「必須過動」被犧牲銷毀的小女孩。
「貓的孩子」真正在講述的,是這個母親與孩子們(阿衍阿志)如何長出新自我的過程。當生活已過度向外界人事妥協,因而堅決不肯向自認能掌控的自己的命運妥協,這樣的母親,在拉著自己的孩子前進時,用力過猛,忘了孩子還未開展出如母親久經社會淬鍊的堅毅精神。
只有真正初生的母愛能喚醒這位母親,只有母親願意對執著放手,才使雙方都有機會去認識、摸索真正的自己。貓的孩子的誕生,是在母子走向生命最絕望的崩壞,卻也是渺小如斯、脆弱如斯的小生命,挽救巨大如斯的人倫悲劇。
為什麼我們會成長為失去自我的人呢?是不是因為在生命的各種交換裡,我們常選擇拿自己的一點點,換取社會的認同?如同「孔雀」探討的交換主題,我們永遠不能預知換來的是否滿意,卻可能在一次次聽從外界聲音的盲目交易中,忘記了自己是誰,否定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有多少人在正規的教育體系學過這些關於生命如何成長的事?做孩子的沒有,做父母的也沒有。人類愈以為能無所不知,愈是什麼都不知。受了傷的內在小孩,需要真誠的擁抱,那真心、強迫不來的接納,最柔軟的心,才足以支持我們一同去學習關於生命要教會我們的事。(包括原劇最後一問、最後一幕)
若愛,請擁抱。不限於真實的陪伴者,更是你所能以最大的愛,擁抱自己。長出新自我的過程,有可能比母親懷胎十月還辛苦,但希望有天你能以孕育出這麼美好的孩子而感到不枉此生。
台北的小牡羊
矢志喚醒眾人心底潛藏的至純智慧,以善知識結天下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