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优秀的学生靠的是什么?并非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智商高”。
时间的管理、责任感、条理性、自控力,这些都是对学习有关键作用的软因素。
成功的习惯
美国学前班(Kindergarten)的成绩单中包括:
>>>>专心听讲
Listens attentively
>>>>做事独立
Works independently
>>>>遵守指令
Follows directions
>>>>做事时注意力集中
Stays on task/attention is focused
>>>>按时完成并交上作业
Completes and returns homework
>>>>有效利用时间,努力做好作业
Displays effort and uses time effectively to produce quality work
>>>>遇到困难尝试不同方法去解决
Approaches challenges using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到六年级又加上: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Actively engages and contributes to learning
>>>>需要时会寻找帮助
Asks for help when needed
>>>>做事有条理, 作业质量高
Organizes self and uses time effective to produce quality work
>>>>学习努力
Demonstrates effort in academic work
>>>>显示独立、恒心和主动性
Demonstrates independence, perseverance and initiate
二、对成人以后的成功影响力最强的因素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而品质又对生活的道路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不是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就结束了的,它是一个一生的旅途。
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教育,是学校里教过的知识都忘掉后,自己还保留的东西。”
我们都是成人了,可以回头想想:我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学习的具体知识还能记住多少呢?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现在,对我们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影响最大的、留下来的是什么呢?
在这里,稍微总结一下,教育心理学在过去五六十年研究到底对成人以后的成功、成就影响力最强的因素在哪里,除了我们在媒体中常常看到的坚毅、自控力、热忱等以外,还有乐观(Optimism)、好奇心/求知欲(Curiosity)等等软因素。
哪些因素影响学习
第一个是孩子的个性特点;
第二个是学习态度;
第三个就是时间管理等行为的习惯。
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到学习的关键因素。
三、找到个性特点和养成专注力
1. 寻找孩子自身的特点:听力学习还是视觉学习
有许多潜在因素影响到学习,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以下三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擅长用听力来学习的人(Auditory Learners)大概占整个人口的30%。65%左右的人天生需要一些视觉的帮助。比如说,学地理需要画个图像,才能记得更清楚,学历史时需要画一个time line,通过视觉来帮助记忆。还有大约5%的人需要通过触觉来学习,需要动手做才能学习的效果最好。
Lecture就是讲座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到10%的孩子会吸收的比较快,50%以上的孩子会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理解的比较快,90%的孩子在重复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他会吸收理解的最好。
刚上学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准备一块白板,鼓励他们当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不但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加强了理解。
2. 专注力特别影响学习
下面要特别提一下对学习影响特别大的一个孩子天生的气质特点,就是专注力。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精神、注意力等才会高度集中。正常情况下,年龄5-6岁只能够参加指定课堂活动5-10分钟,特别是如果他们觉得无趣、或者很难让他们在不具备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完成的任务。
那孩子如果天生能专注的时间就比较短该怎么办?在这里提醒大家七点:
第一、每天按时休息、保证有规律的睡眠,睡眠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在学校里有很多老师会来找我说,谢老师你去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我第一个要问的就是,您知道他头一天晚上几点睡的觉吗?第二天早上有没有按时吃早饭?这些都是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生理的基础,要把握好了,像学龄儿童一定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觉。
第二、减少周围分心的事物,保持一致的学习环境。比如说,在家里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桌子,每天做作业要在这个桌子上,桌子桌子上尽量减少别的东西。
第三、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培养注意力还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给孩子提一些问题,关于观察力方面的。你今天去姥姥家有没有发现姥姥家的家具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有没有看到妈妈发型、衣服等,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提醒孩子观察周围的事情会无形中提高他的专注力。
第四、预习和复习,了解一些内容,更容易跟得上老师的讲解。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习。如果他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内容是完全没有听过的,那他跟得上老师的讲解、理解并且是专注的可能性就小很多。因为他本身的专注力就不是很强,再加上内容是自己不熟悉,甚至是要花很多力气才能理解的,那他就更容易分心。
第五、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会把教学方式多样化,一直让孩子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这时候孩子的专注力是很高的。使用的方法,比如说,记笔记、图像、讲解、画图等等。
另外,我们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预习复习时,能够多加一些不同的方式,比如说,讲解、画图,能够动手做的去动手做一下,结合不同的途径,孩子会理解的更快一些。如果孩子坐不住的话,可以把作业分成几个部分,比如说,今天有四页作业,那我们就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我们先做一页。刚刚入学的孩子,他看到四页的话会失去信心的,他会觉得怎么这么多啊,就没有信心马上开始。
但是如果分成小的部分,他会觉得一页我可以做得完,那我们讲好了现在这15分钟之内把这一页做完,孩子看到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做完,那他就会专注的把这一部分先做完这样可以保证孩子在短时间内保持专注,总比坐在那里三个小时,但都在走神儿好得多。
第六、利用一些工具来帮助孩子,比如说,计时器、记事本。千万不要说,5岁的孩子怎么连30分钟都坐不住呢?他现在能坐5分钟就是5分钟,我们不要害怕,只要他坐下来的这5分钟是在专心的做作业,总比他坐下来很长左看右看要好很多。
让他养成的习惯就是能够坐下来的时候知道自己一定要专心,要学习的效率特别高,哪怕这个时间比较短。如果孩子只能坐下来5分钟,那我们就定6分钟的计时器,等计时器叮的一响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喝点水,休息一下再回来,慢慢来延长这个计时器的时间。
在美国,9岁以上的孩子就开始用记事本,记事本也是能够帮助孩子减少易忘,比如说,作业记不下来,它能够帮助孩子把这些都记下来,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他会觉得今天一二三四,这些作业我都做完了,这样也是训练条理的能力。
第七、最后一个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就是学习的内容。太容易或者太难都不利于专注力,都会影响学习,最佳的状态就是孩子稍微最佳的状态就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程度(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阅读,能够独立阅读的是100个字里面有94个字孩子能够准确的读出来;老师教的文章,平均下来100个词里面有90-94个认识的,也就是说生词不超过10个;有挫折感程度就是100个词里面有多于10个生词。
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测评第一个就是要测一下孩子在阅读、数学和写作达到了什么程度,那现在的作业要求是不是太难?很多时候这是造成孩子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原因。逃避、拖延都是孩子的学习内容和他的水平不相符所造成的,如果有这样的现象,那就需要孩子在课后补一下缺失的基本内容。要不然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出来,那长期的这样下去,孩子厌学就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四、最害怕孩子没有求知欲
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求知欲。在这些年工作中,我不害怕孩子专注力差一点,也不怕孩子暂时学习成绩不太好,我最害怕孩子求知欲没有了。你跟他说:“你钢琴弹得不错。”“那是我妈让我弹的。”;“你棒球打的不错。”“那是我爸爸让我学的。”
你可以看到孩子也许在小学期间暂时有一些成就,可是你问他你自己喜欢什么呀?不知道。八九岁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是最可怕的。学习的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的无价之宝。
不管学什么,钢琴也好,阅读也好,数学也好。孩子越往上去,他经历的困难就越多越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前进。那经历困难时是继续还是放弃呢?学习习惯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也是影响自己的智力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的一个软因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博士(Dr. Bernard Weiner)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人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不同解释对情绪和动机的影响,发展了成就归因理论。一个人对他为什么会成功或失败的看法或归因决定了他会为将来的活动付出多少努力。当过去的经历带来积极的情绪和对未来成功的期待时,这种归因系统就让人更愿意去做类似的事。
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是因为学习的过程给她带来了成就感,而且在学习中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中,加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我常常在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就感和人际关系(Sense of Competence & Sense of Connection)。相反,如果这两个心理需要达不到,孩子则会逃避学习。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博士(Dr. Carol Dweck)研究了35年上进心(motivation),她提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去热爱挑战,感兴趣去找到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能达到这个目标,给父母的建议是,注意观察孩子被什么所吸引,并及时表扬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如果这个过程接收的只有打击,孩子很难有强烈的求知欲,看到学习就害怕。以后上学的时间长着呢,我特别难受就是听到家长说六七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厌学了。
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和态度受什么样的“理念”左右?一方面有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环境。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Dr. Martin Seligman)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解释方式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三个原因决定了孩子悲观或乐观的取向:
第一、孩子在成长中常听到和看到的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换句话说,如果父母对好事的归因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第二、孩子失败时父母批评的方式。换句话说,如果失败常被归因为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就是记性差!”、“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第三、早期生活中有负面事件反复发生,如亲近的家庭如亲近的家庭成员在自己幼年时离世、父母又失业等。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适当地引导,孩子会觉得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坏的结果总会出现,个人努力不会有用,所以感到无助,将来在遇到困难时,则更容易选择放弃。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励的话,那孩子在面对困难的任务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这样提醒一下孩子看到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他最后结果的影响,孩子在将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更愿意去付出自己的努力,更加有上进心。这个是常常强调过程的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给孩子一些工具,让孩子在学习的习惯上更加有效,孩子对学习也会更有成就感。比如说,记忆方面,学习理论曾经研究过,早上刚起床的半个小时,还有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人的记忆力会比平时多大概30%,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移到这两个时间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要在家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间管理的习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小学的时候晚上10点一定要开始睡觉了,如果10点前没做完作业的话,那我们要熄灯了,第二天你作业做不完,成绩受影响,交不上去,要承担这个后果。这个是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到第二天的时候,孩子会更加用心,要把事情在10点之前做完。
所以,孩子在学习上,自律能力方面,自控能力方面,时间管理方面,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孩子自控力这部分大脑的发育是最晚的,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孩子预测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的话,那我们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我们管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一个教的作用,能让孩子掌握这些优良的品格和习惯,千万不要惩罚正常但是不正确的行为。比如说,他坐不住,自控能力差。
很多事和他的天性、年龄的发展阶段也是有关系的。七八岁的孩子,让他分心的事情非常多,坐不住,特别是男孩子,这非常正常,虽然是一个不正确的行为。
我们帮助孩子,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绝对不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所以,有的家长告诉我,他按时做作业,有条理,那不是应该的吗?我们为什么要表扬或者鼓励呢?
孩子重复发生的行为,都是常常得到关注的行为,他付出了努力,家长看到了,他坐在那里努力学习,这个过程如果能够常常被肯定,他才愿意在下一次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更愿意付出努力。所以及时地反馈好的行为,是孩子能够继续产生这个好行为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如果,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你不去及时地表扬他努力的这个过程,他一旦做错事情,马上就给他很多负面的注意力的话,那他怎么能够重复发生好的行为呢?
如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帮助孩子感受到和父母、老师之间的亲密的关系,感到自己受尊重,有归属感的话,孩子的上进心的基本心理需要就得到满足了,他就更愿意去实现自己的潜能。如果我们同时还给孩子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潜力,能够根据他的能力特点去帮助他找到获得成就感的活动,能够在学习中带来更多的成就感的话,那孩子对将来的学习就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