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

今天学了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50讲的第二讲,谈到了用新的经验来揭示改变动力。文中提到了象与骑象人的例子,之前在其他心理学课中也谈到过,今天给我的感受最深。

骑象人会给我们制定生活的目标,让我们看到期待的好如早起,早睡努力学习,坚持运动,但是往往我们会因为自律不够,执行力不足而半途而废。

大象,这比喻的是受到情绪影响的一些行为,在经验的强化下,大象会追求经验好的,避免经验坏的。与骑象人相比,大象更加感性,更加强大的力量,就如理性计划很难控制住感性行为。大象可能会受到好的情绪或者不好的情绪的刺激,而自发的做出一些行为,不受其象人的控制。而在这一过程中,曾经经历的或当下发生的经验好或坏,正是起到了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作用。

就以自己来举例,我发现自己经常吃东西过量,尤其晚上在吃晚饭之后,还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去吃一些零食,包括水果坚果之类,这些零食非常不利于我现在进行的塑性。对于吃,可能不仅仅满足于我的大食量,而是缓解吃背后隐藏的一种压力和孤独,记得我一个人住宿舍的时候,常常感觉到很焦虑,这时就会买很多吃的,一天在床上看着电脑,吃着东西缓解生活中的孤独和工作上带来的压力。

吃东西本身也是一种感官上的正强化,记得小时候,家人就经常会在我放学后给我端上一盘水果或者买上一包栗子,我能感觉到家人陪伴的温馨。还有那年高考寒假里太冷了,我一个人在房间里读书,就听到取暖器呜呜的声音,天气比较干燥,家人就会给我带来一些橘子,让我边学习边吃点,我读书疲倦了,又不能出去看电视,只能吃水果,仿佛躲在温暖的房间里吃东西,已经是我排解孤独和寂寞的一种熟悉的应对方式了。这不是因为自己感到饥饿,而是习惯了这种应对方式,并建立起了自己应对的舒适区,在其中我觉得自己有很强的控制感,可以控制自己在寂寞时候的焦虑。甚至有时会排斥参加社交活动,创造一个人独处的焦虑,然后选择一个人路上带点吃的,回到房间里享受这样一种熟悉的应对焦虑的方式。

正如书中提到的那个例子一样,有一个独自打拼的异乡人,喜欢在下班之后从空荡荡的宿舍里前往闹市区,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大吃特吃各样小吃,导致一发不能收拾。这个例子中刺激这个异乡人的并不是饥饿,二是回家后的那种孤独感,而他这种寻找食物的行为,也是被通过食物以及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看到的烟火气而获得的感官刺激正强化和通过吃来逃避护肤孤独感的负强化。

这一课教会我很多东西,归纳为两点。

第一,孤独和压力是人们都会经历的,而不是某个人特有的,人们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缓解这样一种孤独和压力带来的焦虑感,正如有些人可能会通过马不停蹄的奔波忙于事业,而忘记一个人的孤独感,有些人可能会通过建立人际关系寻找感情寄托来充实自己,忘却这样一种焦虑感。人们不同的行为,也正说明了应对孤独和压力有很多方式,我们不能因为习惯了某一种方式,而拒绝走出舒适区,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我们都要不断的创造新经验,尝试新的方式,才能让自己从旧的行为上脱离出来,真正做到改变。

第二,当我们进行一项改变,但却失败的时候,不要过分的责怪自己,有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行为放在环境中来考虑,我们现在想改变的行为,可能正是为了应对环境中带来的某种情绪而产生的,如果避开环境以及其所带来的情绪不谈,只是去让自己的行为通过较强的意志力进行改变的话,那么效果往往能令人满意,也无法长久。我们可以从环境入手,找到行为背后的情绪因素,选择其他的方式缓解情绪,从而解放当下所想改变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象与骑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