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观《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望江南• 观《洛神赋图》

花落处,

惟见故人心。

塘上凌波人远去,

陈王仙语袜生尘。

堪羡画中人。

序言:余读三国,独爱曹子建文才,曹植堪称历史上第一位被后人称赞为“文学仙才”之人,其赋《洛神赋》颇为知名。顾恺之传世之作《洛阳赋图》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今观之为之倾情,遂作词《望江南》以记之。

        注:1、《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据说,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为悼念爱妾谢秋娘所作。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后来因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忆江南》三首,遂改名为《忆江南》。

2、洛神赋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此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3、“塘上凌波人远去,陈王仙语袜生尘。”曹植《洛神赋》中有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陈王:即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三国时期文学家,建安时期代表人物。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洛神赋:《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作者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为全篇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作者对洛神的思念。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洛神,又名宓妃,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曹植的《洛神赋》即是描写她千古名篇(是否是通过她描写甄宓存在争议)。

格律对照:

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望江南• 观《洛神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