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分享:家有高考生的家庭,如何应对?

有青少年的家庭,整个家庭的规模和生活方式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基本稳定下来,家庭成为一个稳定的平台。夫妻双方在这个阶段无论是从关系上,还是各自事业上来看,都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变化最多的个体是孩子,所以,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的焦点,学业成为焦点中的焦点,高考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中的焦点。

对焦虑的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享受变革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承受着改革发展对心理产生的影响,最普遍的影响就是人们变得焦虑,焦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标签。

焦虑是人们对潜在风险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所以焦虑情绪代表着人们面临着不可控的事情或场景。也就是焦虑的原因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或者叫失控感。

从生物学和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基本的情绪具有强大的功能,焦虑能把储备的能量转化成现实;使我们不断去探索环境以确定目标;可以促发行动,使人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有掌控感,是人们实现目标、增加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理解高考焦虑

社会的急剧变迁下,相比以前稳定的生活,现在出现了很多的不可控因素。仿佛把每一个人都抛到了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中,每个人都像是落水的人,他们希望抓住一个稳定的支持。

每个家庭或是每一对父母如此焦虑高考,社会如此关注高考的一个原因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处于变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抓住更确定的东西。高考恰恰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它是生活中能带给我们稳定感的一个重要事件。

高考焦虑成为生活高频词的原因,除了能够带给人更多的安全感和可控感外,还有就是学业和考试焦虑是更容易表达的,而由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事情引发的焦虑是我们难以表达、无法表达、不愿意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心理学上有一种防御机制叫替代,指的是人们对一件事情有焦虑反应,会把这种焦虑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或者是人们对某个人的焦虑会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因此当夫妻在生活中有一些焦虑时,他们有可能就会将其转移到孩子的学业上,或者更直接转移到对孩子高考的焦虑上。

我们父母要如何做?

我们父母要把整个家庭捆在一起的焦虑进行细化,哪些是我们自己的焦虑,需要我们自己处理和面对。比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往往处于中年危机的时期,人到中年会承受更多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得到的支持却太少。加上身体和经历处于向下走的阶段,会有对当下生活的无力感和对问题的消极的认知。这些焦虑都容易转化到对孩子成绩的关注上。面对自己的焦虑,我们需要通过调整自己的状态来应对。

我们也可以通过细化看到哪些是孩子的焦虑,需要我们陪着孩子应对和解决的,哪些是孩子需要独自面对和承担的。而不是把所有的家庭焦虑都叠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家庭所有焦虑的承载者和出口,这对于孩子是难以承受的。

我们还要建构越过高考,关注未来思维方式。如果家庭将关注点聚焦在高考、学业和分数上,就会缺乏对未来的思考,把未来当成一团非常混乱的、不明确的焦虑源。整个社会处在变化中,我们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这给人们带来很多焦虑。人们为了回避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关注此刻的学业分数和高考,这会加大问题的解决难度。,现在家长的教育模式是,全力应对高考,一切以高考为核心,导致孩子也认为只要胜利战胜高考就好了,考上985或是211的大学就成功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孩子上了大学突然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空心病”。其实,考上大学,孩子们融入社会的人生才刚刚起步,不是高考胜利了就完事大吉了。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未来,当人们适当地把眼光投向未来,让视野更广阔的时候,焦虑可能会被转换或者暂时被缓解。越过高考,越过考试,关注未来,为孩子在当下提供支持,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分享:家有高考生的家庭,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