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大学四年你会不会连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

    因为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没有读者,当然也就没有可能接收到读者的提问,但我又希望会有人来问我这个问题,那么这样我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从而避免第一人称叙述带来的主观和限制。所以我将这个问题当作是我身体里的另一个我提问的。好的,那么你说大学四年你会不会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呢?

   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有点消极,一个人究竟是孤独到怎样的程度脑子里才会冒出这样的问题。可是后来一想,他所经历的也是我曾经历的,也是许许多多的人所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孤独始终是成长避不开的话题,小时候听“越长大越孤单”的时候没有多大感受,现在才明白那些歌词里写的其实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啊。再后来会发现很多人都曾谈论他们的孤独,马云在演讲的时候述说他创业时的孤独,华晨宇把他的孤独写在歌里,而作家把他们的孤独写成一本书。

  而我所理解的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中一定会遇到的事情,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小时候是不太容易感到孤独的,因为那时候的我们所认知的东西还太少,几乎就只是玩耍,三观还没有形成,主见也不强,所以小孩子总是能打在一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都会经历许许多多不同的事情,三观也渐渐形成,我们越来越明白我们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看问题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越来越会坚持自己选择的事情,所以人们的分歧也就出现了。因为你身边的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跟你的三观一样,兴趣爱好一样,所以孤独感是一定会出现的,这是我们每个人要坚持做自己所必然要导致的结果,也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形形色色的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多彩。

    其实我们都明白年轻的时候会孤独,真正成熟的时候还是孤独,,只不过前者的孤独是一种迷茫和不解,渴望所有人理解自己但又得不到实现的孤独,是一种难熬的孤独。而后者则是一种沉着冷静的孤独,是一种坚守内心既不渴望他人理解也不因为他人的看法而改变的孤独,是一种深邃寒冷的孤独。年轻的人质问孤独,而成熟的人理解孤独,回到我们开篇提出的问题,这的确是只有年轻人才会感到疑惑的问题。  

    用我的例子来说,我也正在经历孤独,而现在的我坐在电脑前书写我的孤独。我今年读大一,而现在大一生活也快过去了,与大学专业同学相处也快一年了。而这一年也认识了很多人,那么该用怎样的一句话去形容这一年的人际关系呢?我想大概是见面点头之交,大家互相开一些浅浅的玩笑。一开始理解的大学生活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选择了同一个专业在一个正值青春的年纪书写奋斗华章,然而我的结果是在一群人中偶尔迷失偶尔做自己。或许你很难理解偶尔迷失偶尔做自己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大概就是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但是又因为合群而做了其他事情,还有一个是懒惰,还有一个就是孤独感。以前高三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和那么一群人待在一起会有并肩作战的感觉,那么那时候就不孤独吗?不是的,高中的时候也会有孤独的时候,但那时还有许许多多的课业填满它,也会有一两个有趣的朋友同学驱散你的孤独感。上大学之后大部分的人都没有那种主动学习的能力与毅力,所以在无所事事中孤独感就会放大。所以让自己不那么孤独的一个做法是找些事情做吧。

    还有一个孤独感的来源就是前面提到的大家的三观不一样,知识面不一样,所理解的生活不一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层面不一样等等。我和室友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住6人间,六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环境也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一样。而我在他们五个人之间似乎还要更特别一点,起码他们五个人都喜欢玩游戏,而我不喜欢。我跟他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们五个人常常能联合战线反驳我,尽管到最后我是正确的他们也不在乎问题的结果。六个人生活在一起快一年了,我觉得我们互相还是知之甚少,互相还是那种极为普通的朋友,还是有人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我恶语相向,还是学不会包容,在一些问题表面上还是团结一致,但凡涉及到一点利益问题大家又开始互不相让地争夺。我就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环境吧,不能改变也疲于调和。

    最后还是说要努力进步吧,只有你变优秀了孤独才不会成为你的困扰。就如鲁迅所言“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在一个相对高级的社会层面你遇到的人是真的更优秀。就比如说那些985,211的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一定比我们学校的学生有理想和冲劲,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还是这么一个道理,高级的内容对准高级的消费人群,低级的内容对准低级的人群,而这两个人群几乎没有交集。

  所以回答“你说大学四年你会不会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这个问题,我想最终的答案是你根本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更不必为这个问题焦虑,你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态度,做自己喜欢的事,花时间把自己变优秀,最后理解孤独,感谢孤独。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说,大学四年你会不会连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