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随笔 即时满足与反人类

我与朋友相约,每天听一节“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每天写笔记和感受,一个月听完。

一向以没长性著称的我,这一次竟然每天醒来就会想到去听课。我要出门几天,还特意在出门前一天多听了好几天的课,担心缺课。

在出门的几天里,我确实耽误了很多事,忘了很多事,但是神奇的是,我竟然每天都想着梁宁的产品课,没听就觉得心理痒痒的。

这个问题立马让我警觉了起来。

为什么一个要每天坚持的事,不是在消耗我的意志,反而让我觉得痒呢?

换句话说,推动我做这件事的动力和其他事有什么不同,可以让我跳过培养习惯的过程。

这件事里有几个关键词:每天,听,课

也就是这件事的属性可以这样描述:每天坚持去做一件以听觉为接受形式的以自我提升为目的的事情。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一些现在和以前坚持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听马徐俊的新知报告,百词斩打卡,日更。

在听方面,我从五月份起每天(工作日)要听马徐俊的新知报告,也是几乎没断过,细细想来推动我坚持的原因有:内容好和订阅费199(是的付费才是第一生产力),认真的说新知报告的内容属于“闲谈资本”,听一听可以拓宽知识面。

然后提到坚持肯定不能落下背单词,上一次背单词大概是在半年之前了,和好盆友相约百词斩打卡365天,漏一天就给对方两块钱。伴随着我痛失十几块钱和春节的到来,约定不了了之。

参加“日更俱乐部”,约定坚持日更一个月,前天断了一天,痛失两百块钱。还有两日就要满一个月了,坚持的也算顺利。

这三件事的可以明显排个序:听觉>创作>记忆,三者的共同点是全部于进步有关,而众所周知 进步是一件反人类的事,是违背人的天性的。所以进步的过程一定都带有痛苦的成分。

但是进步的幅度大小和痛苦程度明显不是成正比的。

当然了,这在人。

如果用梁宁所教的内容来说,首先梁宁的这个课一定是非常好的产品,然后在对比一下其他需要坚持的内容,我似乎在这个课程里找到了“即时满足”。

用梁宁的话说,就是“我爽了”,在课程中获得了即时满足,有“爽点”。

梁宁的课从用户心理开始入手,并且抓住了我这个用户的心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8月6日随笔 即时满足与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