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只有两种人
好比有一串葡萄,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表面上前者乐观,后者悲观
事实上正好相反
因为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第二种人还有未来
——钱锺书
微博看到一个挺让我诧异的话题“年轻人为什么逃离工厂”。
逃离?为什么会是逃离呢?
有那么点点惊讶。
毕竟我也是个学生,很多年的暑假寒假都会想方设法的想要进入一些相对靠谱的工厂、流水线,来赚点零花钱,每次报名应聘都是人满为患,晚了点联系你甚至还报不上名……
都在蜂拥而至,怎么会是逃离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只有进入到了一个地方,才会生出逃离的想法。
只有切实经历感受到一个地方的生活,才是最容易挑一个地方不好的时候。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困倦且有压力,承受着老师的批评指责、同学的排挤、父母的唠叨……就想着不如去打个工赚个钱,你看,又可以体验社会提升经验,又可以给自己谋取一份不少的零花钱。也算是一举多得了。
这个时候就是无限的在美化你想去的那个地方,通过美化的那个地方,来无限的丑化你当下处于的地方。
当放假的那一天,通过中介进入到你梦寐以求的工厂时,发现长时间的站立、超过十小时的工作时长、枯燥的流水线、同事领导火爆的脾气……
曾经的诗与远方,又变成了无奈和苟且。
没有恒常心的人,进入就是逃离的开始。
大多年轻的生命,甚至都没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觉悟,只会想着明天怎么撞钟。而明天怎么撞钟就体现出,撞钟这项工作,并没有完全的融汇到你一天的生活色彩里。
工厂里很多干了不短时间的员工跟我说:“你啊,在这干一个月,你回去就想好好学习了。”
我开始也是这么觉得,感觉学校的氛围与之相比,读书太幸福了。
可是实际并不如此,回去,依旧。
背负着压力然后出逃的那一瞬间,你依然不会爱上你曾经不喜欢的地方。
就如同刑满释放的小偷,可能还会喜欢盗窃。
吃罢苦那短暂的几分钟,再吃一个不是很甜的食物也会觉得糖在口腔中绽放的幸福,但又会多久呢?人总能为自己找到甜头,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
年轻人可不只是逃离工厂。逃离什么呢,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也同样作为一个年轻人,同样心也酸了。
而逃离的本质是厌倦,助缘是你心里有一个欲望的地方。
论语中有一句说: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意思就是,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只是我的力量不够。”孔子说:“如真的力量不够,你会半途而废。如今你却画地为牢,不肯前进。”
年轻人浑身都是力量,对这个世界的渴望好奇,包括也想快速成长变成一个独当一面的超级英雄。但是力量有时用错了地方。
社会经历与钱,偏重了钱。
放弃了与人交流的机会,计划一天混一天然后走。
并不是我们没有力量,而是被自己局限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
这里就谈到一个问题的概念,在工厂里,你的工作只是拧螺丝吗?
这个很重要,如果只是流水线中负责几个螺丝的组装,日复一日,确实枯燥。你有没有了解过你面前这台机器的结构、型号、这个部位是干嘛的,甚至市场上对你曾经拧过螺丝的这些一批批的型号销量和不同的优劣性等等。
如果你的定位就是,俺就是一个来拧螺丝的。好了,你的力量就被自己困在一个小圈圈里了,不只是在工厂,我相信就算是处于这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惯性的思维还是如此。变化不会太大。
逃离,是人生的常态。既然是常态,也就意味着频率高,而效果短暂。
在北上广快节奏生活的工作者,厌倦了城市的生活单调。后来决定,带着欣喜逃离了北上广,去了人们描绘美丽如花的大理古城。
并不幸福。
经历长时间的停水停电、老鼠蟑螂等诸多麻烦,带着满身的疲惫,又逃回了北上广。
人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去带动这个世界,而非用世界的环境来局限伟大的生命。
美国知名女作家海伦·凯勒,我们大家都知道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是一个聋哑人和盲人。看不见,听不见,也没法说话,感官跟外部世界几乎是完全封闭的。在这种情况下,她要成为一个作家,她是怎么观察的?她怎么学习文字?我记得有本书里边写的是,她的家庭教师特别好,把她的手放在水上,让她摸水,并且在她手心里边写“water”,告诉她这是水,这样她才学会了人生的第一个字,变得不像一个小野兽一样狂躁。因为你想一个孩子听不见、看不见、没法说话,她只能够乱喊乱叫。要慢慢地让她学习这些字,同时摸桌子、摸椅子、摸人。甚至海伦·凯勒后来会去看歌剧,她没有视觉,也没有听觉,怎么看歌剧?海伦·凯勒在文章里边写,她坐在那感受椅子和地板的震动,通过感受椅子和地板的震动,来体验舞台上的表演。
如此震撼!
没有的感官,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自己开发创造。这就是完全的利用自己力量与生命所产生价值。
这就是,不逃避。
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希望年轻人进厂,我只是想说,人生遍地是工厂,处处是缺陷,没有一个完美的地方为你敞开大门等你进来。
看到话题中有评论说,愿意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入工厂,送个外卖还能看看沿路风光。
生活哪里不是风光呢,但是赶着送超时单的人,他们怎么有一颗闲暇的心关顾左右呢。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公司,也有让你烦恼的地方,或许还是更大烦恼。
我们只能做一个穿好鞋子的人,而不是铺上满地牛皮的人。
最后附上一句《围城》中最经典的一句: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