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 | 在上海,如何来一场免费的文艺之旅?

带你穿越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老上海~

这是Lucia在上海的第二篇周末记忆

转眼进入深秋,像是打翻了颜料盘,整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这是我在魔都度过的第一个秋天。

天高云阔,我和小姐妹选择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在这个金黄的秋天,一窥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文情怀。


简要概述

交通:地铁三号线东宝兴路站,1号口出。

门票无需门票

路线

1、孔公馆

2、白公馆&汤公馆

3、大上海

4、中华艺术大学宿舍旧址

5、老电影&夕拾钟楼

6、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详情介绍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从地铁站下来,沿着宝山路右拐进东江湾路走将近十分钟,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石碑伫立在东江湾路和四川北路的交界的十字路口。

门口的右侧展示着住在这条街上的名人们,没想到这条500多米的道路,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许多名人都在此居住过。


1、孔公馆

穿过石门,迎面而来的是文化名人街上的第一座名建筑——孔公馆,一幢白色的建筑。

整栋建筑外墙缀满了阿拉伯文案浮雕,不管是整体还是局部,都呈现出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特征。

这是孔祥熙沪上三处豪居之一,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5代孙,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银行家和商人,她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宋家三姐妹的老大宋霭龄。

内部进不去,是私人住宅,话说能住在这么大的宅子里,还真的是非常非常羡慕啊。

(这么好看的房子,当然要来一张照骗啦,哈哈)


2、白公馆&汤公馆

旁边就是白公馆,曾经是白崇禧的故居,现在是一个康复理疗医学中心。

门口黑色铁皮的大门紧闭,但是可以看到越过门头,看到建筑的上半部分。

旁边还有一座汤公馆,曾经是国民党著名将领汤恩伯的住所,也是同样大门紧闭。

一路上有不少名人故居已做他用,但是一眼望去,上海老弄堂渗出满满生活气息。


3、大上海

秋日的阳光满满地洒满街道,沿着多伦路往前,左边是整齐划一的欧式公寓,伸出的晾衣杆挂着床单、被子、衣服,独具上海特色。

右边种了一排枝繁叶茂的树,秋风一起,他们发出“沙沙”的声响,向路人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树荫下掩映着一排排店,一个叫“大上海”的店吸引了我们,门口有一副写得很接地气的对联“来到多伦路,看看大上海。”

走进去一看,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老物件,甚至天花板上都挂着东西,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台灯、唱片到五六十年代的书籍、老照片……

店主是一名六七十岁的白发老人,感觉这里复古又魔幻,我的脑子里联想到更多电视剧、小说里的情节。

参观是免费的,但是拍照、拍摄要支付一元钱,然后随意拍。

 (可惜忙着拍视频,忘记拍照了,哈哈)


4、中华艺术大学宿舍旧址

中华艺术大学宿舍旧址就在十字路口,一幢砖红色的外廊式建筑,呈现出东南亚的风格。大概建于1920年,如果是这样,也就是马上要迎来它100岁的生日。

对了,庭院只有每周六下午开放哦。

(对面的建筑)


5、老电影&夕拾钟楼

宿舍旧址的往前走就是老电影咖啡馆,门口有卓别林的雕像。

门口立牌显示着今天要轮播的电影,都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黑白电影。

旁边就是夕拾钟楼,名称取自鲁迅先生的著名文集《朝花夕拾》。

夕拾钟楼

顺着道路往前走,一路上有很多名人的故居,现在大多数都作商用了,咖啡店、餐厅、书店、画廊、饰品店……

随处可见的名人塑像,或许当年他们就是这般在多伦路上,伫立、思考、行走、会谈……


6、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多伦路的尽头是多伦现代美术馆。

正在做一个名称为“步履不停”的展览,是以城市街头为主题的中国当代艺术实践展现。

分为三个小主题:街头、人海、相会,涵盖了绘画、摄影、影像、雕塑、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刚进门的第一层就有一个投影,投影出九十年代城隍庙的游人,突然被身后的声音吸引住,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往回看,就像看着观众一样。

(倒影给我穿上一袭黑裙,有趣,嘻嘻)

来到艺术馆的三层楼,顶楼是斜面的透明玻璃窗设计,红色的框架和白色的主体墙面,衬着外面的蓝天和建筑,有点意思。

(相机拍的景和手机拍的人像还是差别,

俯拍和仰拍至少能长高十公分,哈哈)

虽然不是很懂当代艺术,但看展览的人和展览空间组合起来发生奇妙的场景~


总结

五百多米的多伦路,这里不仅汇聚了许多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也是那个年代文人墨客的聚居地,虽然现在人已不在,但是那时的建筑还在。

虽然经过修葺翻新,但多少保留了那时沪上的人文风情,结尾处的多伦美术馆像是这条路的留白,不断展现着对未来人文艺术的的探索。

最后,以这块“景云里”的牌坊结尾,他默默地藏华丽的建筑背后,当时并不了解它的故事,只是觉得他默默地伫立在这里,看起来过了很久,看过了很多过客,我摁下了快门,记录了我们相遇的那一刻。

回家一查才知道,原来在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

可以想象,在小小石库门内,一群热血青年们住在一起,关上门就可以足不出户,专心写作;推开门就可以和隔壁邻居讨论争辩、谈笑风生。

真是妙呀~

END

THANKS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伦路 | 在上海,如何来一场免费的文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