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不下去书时,是这么做的

刚开始系统阅读的时候,我读的都是社会学理论,经常读不下去。读不下去就很烦躁。

后来阅读技巧丰富了,阅读量几千本了,不仅读得津津有味,还能给别人做导读,还能讲阅读方法。

读到这种程度,还会遇到读不下书的情况吗?

当然。

今天我就发现了这么一本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的,他推荐我在6月份之前看完三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穷查理宝典》和《聪明的投资者》。

看了几页,我就觉察到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了。

其实不管读过多少书,只要读一些与自己所知领域相差很大,又有难度的书,就是会遇到读起来不顺畅的情况。这种感觉,很像喝一碗很烫的粥,舀了一勺放在嘴里,被烫了一下,喝不进去了。

看不下去,又觉得确实是要看,怎么办?

我想起了我6岁时一个夏天的晚饭时分,就是一碗粥很烫,喝不下去,妈妈就教我,你可以拿勺转着圈,刮着喝。一碗粥靠近碗边的那一圈最先凉,碗中心最好舀的部分是最烫的,你把靠近碗边的那一圈先喝了,一圈一圈很快就喝完了。

觉得看不下去,那就挑粥最凉的部分吧。

我放弃了按章节顺序阅读,快速翻看起来,发现能全神贯注看下去的一共有3节,第三章的第一节,译者序和编者序。这就找到了一碗粥里,跟碗最靠近的那一圈。

碗就是我现在知识的边界。把这离碗最近的一圈粥喝完,我有了3个收获。

收获一,为什么不专注。

看不下去书,有很多原因,精准定位了“不专注”的原因,就可以对症解决。通过对比能看下去的部分,和看不下去的章节,我发现第三章第一节可以专注地看下去,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我之前听过几次不同的人讲,因此熟悉的内容和不熟悉的内容的比例适当。其他内容看不下去是因为陌生信息太多,熟悉的内容和不熟悉的内容比例失调。

收获二,书的特点

阅读前言,使我获得了一个判断的关键信息。这本书是编者用做卡多佐法学院教授商学的标准教科书。通过编者的说法来推断,这本书是用公司治理,财务与投资,会计这样商学的课程分类作为框架,把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内容塞入对应的格子里。

难怪有些段落的开头是“芒格和我”,而另一些段落的开头则是“在巴菲特看来”,“巴菲特强调”,后者在英文里有个词叫paraphrase,就是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的意思。

在同一本书中混着作者、编者、译者三个人的思想,对于对这个内容比较熟悉的原文读者来说可能是件经典影片回顾般的享受。就像推荐序的作者说的,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书很多,他已经写过两本书分析他的投资方法。尽管已经有了这么多关于他的书,但在很多时候,他还是希望有这样一本书,能让他重新阅读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里呈现的那些经典段落。

和推荐序的作者不一样,我这样对这些思想还很陌生。那这个事儿对我就不是经典重温了,而是解码负担加重。你想想看到的文字,是作者、编者、译者三个人思想的删减增补。

对比我要读的另一本书由格雷厄姆独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后者在章节排布和语言风格上明显更具有一致性。

当然如果我对商学院的这套结构有比较好的知识底子,这种模块化的分类,可能又是一种助力了。

收获三,行动方案

既然这本编著书里面的结构框架并没有帮助到我的理解,那就去掉编者的影响,直接看有时间顺序的原文吧。

按照思想的先后发生顺序来阅读。

找到巴菲特每年一篇致股东信的原文,既能看到他本人逻辑的连贯性,也能看到时间的连续性,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那么这两本书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也存在时间顺序。

因此,书单的阅读顺序就调整为《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原文和《穷查理宝典》

阅读就像喝一碗烫粥,安排好先喝哪一口,后喝哪一口,就能喝下去。

当你遇到书看不下去的情况,你用什么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不下去书时,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