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看《奇葩说》引发的感悟

今天早上看了一早上《奇葩说》第5季。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我当时就想问自己,我看《奇葩说》,我实际上是在看什么?

看的是人,是颜如晶这些老奇葩辩手,是熊浩杨奇函这些新奇葩辩手;同时也在看他们的观点,他们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如果是我,我会怎样想;看的是马东蔡康永的插科打诨,看的是段子;看的是每个选手面临竞争时最真实的状态,以及他们是如何调整自己的;看的也是结果,哪些人晋级了,哪些人淘汰了;看的是赛制,这季和以往的4季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是好是坏,我能在哪些地方借鉴到?

看了这么多,才发现看的最多的是跟我自己相关的,比如我见过的选手、导师、教练;其次是我感兴趣的同时又陌生的,比如想问题的角度、极紧张状态的调整、新奇的赛制。那么看了这么多,我有什么收获吗?好像并没有,也好像有那么一丢丢。说没有,是因为我并没有投入十分的注意力去看,走马观花一样只看了个大概。有那么一丢丢,是因为毕竟有感兴趣的和自身经历相关的点。比如我调用了自己的元认知,我发现自己注意力被吸引住了;再比如我发现自己并没有专心看,不时地快进快进。


专注投入>多条腿走路

玩游戏、看视频、参与各种社群/打卡活动、报名各种课程,最重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敷衍了当是对初心最大的亵渎,是对时间精力最大的浪费,反而不如痛痛快快地玩。玩耍,至少过程是令人开心愉悦的;而敷衍地学习,一般都是过程煎熬压力大,而结果是半途而废、自责内疚。

以前报名沪江网校的0-N1日语课程,想起的时候学一下,甚至追求课程进度而不是学习质量,后来第一册都没学完就放弃了,最后觉得这钱白花了。

同样是在沪江,参加了听写比赛,那次全队人都全身心的投入。我每天也是要花至少2个小时在这上面,最后小组得奖了,自己的听力水平也提高了。

两个例子,不同程度的投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活动和课程贵精不贵多,选择1-3个重要的核心的有意义的去参加去学习就好。既然选择了就给予它足够的重视,包括时间上的重视、精力上的重视、态度上的重视、行动上的重视。

目前我参加了圈外课程、007写作不出局、熊猫小课、日语学习。我有以下几个打算:

1. 等明天熊猫小课结束后就暂停一阵,先用日语学习接上熊猫小课。

2. 重心放在圈外课程上,认真学习主课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参与讨论小组作业、课后复盘巩固、查看群内教练和助教的补充答疑,辅修课也是如此。真正当作6个月的课程在学习。

3. 007写作不出局,目前已经适应了节奏,每周一篇是可以做到的。除了第3次作业,我再也不想也不要敷衍了事了。写写自己的思考、自己所学的分享,比如对圈外课程学习的收获。教是最好的学,而写作是很省事省力的一种分享方式,两者结合,互相巩固,何乐而不为呢?

4. 今天背单词时发现好多单词已经忘记,不能再凭背词软件死记硬背了,这种方法既低效又会打击我的兴趣和信心。所以近几天开启日语每周1大课的学习,就跟在学校学习一样,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和做笔记、课后复习巩固,而不要听听就完了,甚至三心二意地听,这样的学习不如不学。

5. 圈外课程和日语学习两个都需要消耗很多精力和时间,所以一方面不能再增加其他任何课程或活动了,如果非要增加,就先把日语学习暂停;另一方面,不要求速度,如果两者并行有困难,可以放缓日语学习的速度以保证两者的学习质量,如果依旧很困难,那么优先选择圈外课程。

总之,宁可10分投入到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也不要三心二意同时做多件事,最后一件都没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看《奇葩说》引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