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城,捍天下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

唐至德二年(757年)十月,河南睢阳(今商丘),面对十余万安史叛军的攻城围困,在“里无粮台,外无救兵”的境况下以六千八百余人守孤城达十个月之久的张巡将军及部下雷万春、南霁云等城破被俘。

叛军首领尹子琦佩服守城诸将的胆略气节,有心释放他们并要他们归顺。张巡决意以死殉国,临刑前冲南霁云将军大喊:“南八,大好男儿,一死而已,不可屈从不义之人!”南霁云微微一笑:“此生本想有一番作为的,公有此言,怎敢不从。”


唐玄宗年间(公元712年),南霁云出生于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家族排行老八,故称“南八”。家里孩子众多,生活清贫,小时候他在河上帮人撑船,以贴补家用。

或许是家里人口多耕地少,劳力剩余;或许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少年时期的他决定离开家乡,去更远的地方。

在梁羽生笔下,游侠时期的南霁云身边有知己好友,有美酒佳肴,有美人相伴,当然,小说家言而已。

真正的江湖,是孤独的。

他天生神勇,在漂泊江湖的岁月里,习得一身武艺,箭无虚发,枪法精熟。所以在后来血战睢阳时,才得以于万人军中射中敌主将尹子琦的眼睛,得以于敌军重重围困之下突围而出又安然返回(睢阳保卫战,有正史可查)。

其时,安史叛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而唐官军不断丢城失地,这激发了民间有识之士的爱国之心,纷纷投身讨贼救国大业,南霁云也投奔到了钜野尉张诏的部下。

这或许不是他当初离家的初衷,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一定是他自己觉得义不容辞的选择。

“八千里路云和月”,他飞扬的心,觅得了皈依。

因为有勇有谋,南霁云很快被张诏提升为将军。在攻打盘踞汴州的叛军时,他首战便担任先锋,立下战功。

后张诏委派南到雍丘(杞县),天地的际遇,他遇见了张巡,一个值得生死相随的人。他跟着张巡一路从江浙、安徽打过来,然后辗转驻守睢阳,这个他命中注定的地方。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死后,安庆绪为了占据东南鱼米之乡,派遣心腹大将、汴州刺史尹子琦统兵十三万攻打睢阳,打算以这里为跳板,向富庶的江淮地区进军。

唐朝廷只剩江淮流域的赋税苦苦支撑,重镇睢阳位于大运河中部,一旦失守,运河通道将被叛军切断,后果堪忧。

此时河南各地已纷纷被尹子琦攻陷,睢阳成了一座孤城。

面对大军围攻,张巡率雷万春、南霁云等将军激励将士固守,许远保障后勤供应,一天之内接战二十余次,叛军损失两万余人,没得越雷池半步。

五月,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五百骑兵,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伤敌数千。

七月,叛军又增兵五万,而守军只剩千余人。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苦守近半年之久的士兵每人每日只能分到一勺米,饿了只好吃树皮和纸。

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他们先用云梯爬城,张巡命士兵用钩杆将云梯顶翻,随即又从城上投火焚烧云梯。叛军改用钩车、木马攻城,守城将士用石块击退一波波进攻,从早到晚,士气不衰。

将士们深知,守住睢阳,就是守住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守住了万千子民的家园。

守一城,捍天下!

久攻不下,叛军又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

这时城中很多守军饿死,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被找来吃了。

当时御史大夫贺兰进明驻军临淮,许叔冀、尚衡驻军彭城。但面对睢阳之围,他们都按兵不动。张巡命南霁云到许叔冀处求援,许不愿出兵,只送布数千匹。

孤城兵尽粮绝,地方驻军持观望态度,南霁云心中悲愤之情难以言表。他在马上厉声质问许叔冀何以见死不救,许不敢直视他,转头不答。

此时城中留存士兵大多伤残且饥饿疲惫不堪,南霁云又率精锐骑兵三十人突围出城,至临淮告急。

城内,妇孺子弟啼唤七千子弟的魂魄;城外,叛军刀剑如林阻住去路。

他把长枪舞成数百道人鬼隔绝的路,杀出重围,见到了贺兰进明——那个好古博雅、能诗善乐的鲜卑族大才子。

贺兰进明不想救睢阳,但见南霁云气度不凡,想留住他为自己效力。于是大摆宴席,用以款待和劝诱南霁云。

面对着满桌玉盘珍馐、美酒金樽,南情绪激昂地说:“我出城时,城里的人已经一月多没吃到像样的食物了,就算我想独自享受,又怎么咽得下去。”他又说:“睢阳与临淮相依为存,若睢阳失守,临淮危在旦夕,请大夫三思。” 贺兰进明说:“睢阳存亡之事已定,出兵又有什么用呢?”南霁云说:“城尚未陷落,如失守,我以死向您谢罪。”贺兰不为所动,依然劝他留下。

他拔出佩刀斩断自己的中指,以示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见此情景,在座诸人为其忠义所感,都流下了眼泪,可贺兰进明一言不发。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读到这段历史,感慨道:“酸枣之陈词慷慨,尚记臧洪;睢阳之断指淋漓,最伤南八!”

在纵马驰出贺兰大营时,他说:“此去若能成功退敌,我必杀进明,此箭为证!”说毕,抽矢、回身、拉弓,一箭正中城头佛塔,半支箭深深没入塔身。

“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深秋时节的睢阳城,开始上演一幕幕“食人”惨剧。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叛军再一次攻城,唐军将士已饿得拉不开弓。

狂风折断纛旗,战马赫然咆哮,时不利兮可奈何!

睢阳最终失守,城破时仅余四百余人,南霁云同主帅张巡等人被俘。

刑场上,尹子琦威逼利诱,劝南霁云投降,张巡大喊:“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他笑了,这么多年,跟随您出生入死,我们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人间炼狱,当初在贺兰进明大营斩指立誓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您有言,南八又怎会不从。

他慷慨赴死,时年四十五岁。

一同壮烈殉国的,还有张巡、许远、雷万春、贾贲、姚訚等睢阳守将三十六人。

睢阳保卫战是唐朝最惨烈悲壮的战役之一,叛军从起初进攻到最终围困,历时十个月之久,期间大小四百余战,守城将士以不足万人之众,歼灭叛军十二万人。

在此期间,朝廷后方完成从御敌到反攻的过程。睢阳坚守不仅保证了朝廷不断从江淮取得财赋接济,还牵制住数十万叛军,为唐朝的保全创造了前提条件。

后来韩愈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者?”。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追封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置像凌烟阁。

宋淳化二年,宋太宗赵匡义敕封南霁云为秦州会应山昭佑嘉泽神君,以佑护天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宋徽宗时,敕封南霁云为忠壮侯。

清嘉庆年间,又敕封南霁云为秦州会应山昭佑绥沣嘉泽二龙大王。

如今,历经千余年岁月洗礼,张巡、雷万春、南霁云的壮举依然感染着秦州大地。据不完全统计,在天水境内,现有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庙宇达二百余处,每逢初一、十五和节会之时,香火缭绕,游人不绝。

其中尤以南将军祠之二龙大王以“灵感显应”声名远播,香火最旺。

秦州世代百姓通过树碑纪念、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颂二龙大王急人之难、有求必应的诸多事迹,当地人尊称为“感应尊神”。

天宝以来,大唐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风骨,盛德伟业。拔剑光寒夷狄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谈笑间,商略平生义,男儿志。

守一城,捍天下。踞一方,佑万民。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临淮告急空余恨,血洒河山酬中丞。到如今,焚香纪将军,民怀切。

                                                                        2020-7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一城,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