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早可以记得自己多小时候的事情呢?我想每个人记的程度应该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最早的比较清楚的记忆大概从小学二三年级才开始。
但又比如我的猪队友妞爸,他就可以比较清楚的记得自己从幼儿园开始的很多事情。看到五岁多的大女儿大妞小朋友寒假里每天都要写作业,他不禁会感叹他小时候被表哥拉去游戏厅一起打游戏的幼儿园时光。
他时常会跟我绘声绘色地描述,他那个爱逃课的小表哥,一本正经地出现在他们幼儿园教室门口,跟他的老师说,“老师,我是小田的表哥,他妈妈有事,让我来接他回去的。”然后在老师略有犹疑地放行以后,小表哥便带着才五岁的他大模大样地去游戏厅的游戏机前一起打游戏。
那时候的幼儿园,管理的比较松散,也不会学很多东西,老师们主要也就是带着孩子们在里面玩耍,或者最多教教简单的数字之类的加减算数,所以对于家长提前接孩子放学并不会有任何质疑,哪怕来接的是个同样大不了太多的小不点。
不过想想也是,那时候社会风气更好一点,很多小小孩放学都是自己回家的,能有表哥来接,已经算不错的了,还怎么会怀疑呢?而且老师其实也知道,那时候的小田小朋友的爸爸工作原因时常不在家,妈妈工作又很忙,所以让小表哥提前来接了一起回去,也是正常。
于是,在小表哥的带动下,妞爸从小打游戏便打的很溜,甚至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都对打游戏有很大的瘾。不过小时候的他很聪明,哪怕总是贪玩,学习成绩也还是名列前茅。只是慢慢到了初中高中,成绩才开始下滑,因为半夜跟同学偷偷溜出去打游戏东窗事发,被他老爸狠狠地修理了几顿,才开始有所收敛,把心思又放到了学习上。
妞爸时常会说,如果不是那时候被老爸掰过来了,还不知道会混成啥样。不过他有时又会洋洋得意,说哪怕他以前老打游戏,成绩还是好的很,还说打游戏应该还是可以开发智力的,虽然同样也会有瘾。
甚至到现在,有时他还会有在家弄个游戏机,让自家小姑娘从小耳濡目染的想法,当然,被我驳回去了。
我相信游戏是可以锻炼大脑的,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是弊远远地大于利的。因为孩子自制能力差,一旦玩上了瘾,很难控制自己不去想着它。
然后如果开始痴迷于游戏里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便同时会对现实生活中很多真实的乐趣失去兴趣。
孩子嘛,就应该玩适合他们的“游戏”,比如捉迷藏啦,过家家啦,堆沙沙啦,捏橡皮泥啦,这样普通的真实的游戏既会锻炼他们跟人相处的能力,培养那小小的友情,更会保护他们那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真的要给孩子培养一个从小让她上瘾的兴趣,我倒更宁愿是读书而不是游戏,多读书的好处,我想就不用多阐述了。
其实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比较反感给孩子看手机玩手机的原因。读书本身是有趣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很难抵挡有声有色的网络世界的冲击,现在的她们还不具备独自抵御那种诱惑的能力,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她们尽量远离这种诱惑。
我相信,一个从小培养的好习惯将会让孩子一辈子受益。反之则反之。妞爸以前是有家人帮助及时纠正止损,要不然肯定不是今天的样子。
而妞爸那个爱打游戏的小表哥,后来读书没兴趣,沉迷于游戏打架,早早地辍学了,也幸好在亲友的帮助下才没有误入歧途,现在早已娶妻生子,在小城过着闲逸的生活。
转眼间,小表哥的儿子都已经十岁了。有时候妞爸跟小表哥开玩笑,说要送他儿子一台最新的游戏机当生日礼物,小表哥顿时吓得大惊失色,连连摆手说算了吧你还是放过我吧。
听妞爸说起这个的时候,我被逗得哈哈大笑。想要送小小孩游戏机,你确定不是在报复人家?
不过说到底,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爱和关注,这才是滋养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阳光雨露。如果不给他们这些,就不要怪他们沉迷游戏,手机,电视等那些虚拟的寄托里了。
#90天无戒写作主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