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

书有很多种分类,其中有一种分法可以把书分为“新书”与“旧书”。

这种分类方法极其简单,就连目不识丁的人都能区分,而我和旧书之间的故事,远比和新书之间的精彩。

我在中水镇读高中时,由于镇上很少有图书卖,就算有那么一两家小书店,那种价格高得让我望尘莫及,更多时候进去只能翻看,而没有能力购买。

后来得知昭通老城区那边的一条街上有很多旧书店,里面的上基本上是五元一本,无论是课内资料还是课外书都是如此。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们有几个人难免会蠢蠢欲动,心想如真有这等好事,就算是省吃俭用也要去买一书包过来。

虽然昭通是云南的一个地级市,但是它和中水镇只相隔二三十公里,也算是离中水镇最近的一个城区,并且每天都有从中水发往昭通的班车。

周末到来的时候,我们便早早的起床,然后行色匆匆地赶往老街上的客运站,希望坐着最早的一趟班车去昭通。

每次都是这样,都是我们等了车好久,而不是车等了我们好久。最先从中水镇到昭通的车费只要七块钱,一路上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是那么的急切与期待。

随之而来的便是到站、出站,昭通老客运站的出站口有一条小溪,虽然能听见溪水潺潺,但是放眼望去之后便不忍直视,更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扑鼻而来。

此时的我们便会更加怀恋故乡那条淳朴、不急不躁、清澈见底的小溪。

初次来到昭通,我们大多都不认识路,加之那时候的我们还不会用手机导航,所以只能按照以前来过这里的人所说的路线,到哪里怎么拐,然后什么时候该直走……

不过城市路的路哪里像乡村呀,在乡村,岔路口顶多就那么一俩条,且一眼就能看去很远。可是对于初次进城的我们,感觉视野总是会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挡着,感觉方向感总是被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迷惑。

所以更多时候,我们只能是有礼貌地询问路人,问路成为了那时候我们在昭通的一种常态。

几经周折,来到旧书店之后,仿佛所有的疲劳与困惑都不翼而飞了,因为旧书店里有一种独特的香味,那种香,是那么的熟悉,又那么的陌生,熟悉与陌生之间,流淌着一种妙不可言的惬意。

书架上的书虽然都是旧书,但是上面勾画的标记特别少,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折损,所以也不影响阅读。

旧书店仅有一个可以坐的位置,那便是老板的,所以来这里买书或者看书的人,都是站着的,有些人仿佛是站累了,所以就依偎在书架旁边。

此时此刻,也刷新了我的认识识,以前我认为,买书、看书大多都是学生的事情,而现在才知道,书这种“粮食”,是对每一个人都有营养的,依偎在书架旁细细品读经典的那些老伯,也是我们学生的楷模。

在旧书店,我精心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书,仿佛在沙滩上寻觅自己喜爱的那一种贝壳,然后将它们带回远方的家。

我记得最后我买的,有一些名著,有一些小说,还有一些优秀的高考作文,还有一些教材的参辅资料。

直到书包很沉,加上钱也差不到用完的时候,便急匆匆地赶往车站,随后坐上末班车,向学校赶去。

来的时候,书包是瘪的,貌似期待着进城之后的一场盛宴,而回去的时候,书包鼓起来了,貌似吃得太饱了,笑起来也可爱多了。回去的路上,虽然我和几位友人都已经饥肠辘辘了,可是我们的心里却为那种满载而归感到无比兴奋。

虽说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常态,可是我却把那些旧书当成新书来品读,有时候宿舍关灯了,还开着台灯一直看,夜深人静的时候,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只属于自己。而书,相继又把我带入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里,寒冬有暖阳,黑暗里有明灯……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把一些旧书卖了,也把一些旧书带回家了,而我带回家的那些,基本上都有曾经从昭通买回来的旧书。如今再给那些书一个定义,恐怕要称之为“旧旧书”了。

慢慢地,我开始学会善待旧书,因为旧书里,不仅仅有书里内容,还有书外的故事,还有一份真挚的情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