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

第十三章需要之母

技术的演进

在本章中将要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技术以不同的速度演进?

我们讨论的起始点是“需要乃发明之母”这一观点,认为人们是先有了某种需要然后才进行发明,事实上,这个理论是错误的,那些发明家们往往是出于对某种事务的好奇,进行创造,发明出某种物品之后,再寻找其使用的地方。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最早它的用途是用来记录会议记录这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但后来有人将其买回去之后来记录音乐,最后这种用途广为流传开来,才成了留声机。

如果某些天才发明家不是在某个时候出生在某个地方,世界史的广泛模式会不会因此而产生重大的变化。答案很清楚: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人。所有公认的著名发明家都有一些有本领的前人和后人,而且他们是在社会有可能使用他们的成果的时候对原来的发明作出改进的。我们将会看到,对用于菲斯托斯圆盘的印章作出改进的那位英雄的悲剧在于,他或她发明了当时社会不能予以大规模利用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我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来自现代技术,因为现代技术发展史是众所周知的。两个主要结论是: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技术在发明出来后大部分都得到了使用,而不是发明出来去满足某种预见到的需要。如果把这两个结论用于没有文件证明的古代技术发展史,那就更加有说服力得多。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进社会去接受发明呢?

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经济利益2.社会价值和声望3.是否符合既得利益4.新技术的优点很容易被看到,如轮子,标明牛仔裤,标准打字机。

创造实际上来自何方呢?世界上大多数技术的都是从其他社会借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地理位置和技术传播则显得尤为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枪炮、病菌与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