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最美少时年

        近年来,不断地听人说:“哎呀,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年味儿变得越来越淡了”……诸如此类的语言多不胜数。其实,我觉得吧,变的并不是年,也不是年味儿,而是我们人,以及我们过年的方式。谨以此文惦念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过年。

        遥想二十多年前的我们,家里穷,别提现在家家户户必备的手机和电脑了,家里唯二的电器就是那台黑白电视机和录音机。冬天里,木炭都是高级货,只有过年时才会用,所以陪伴我们一整个冬的是那个总是发出呛鼻气味儿的煤火炉子。

        离过年还有个把月的时候,农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杀猪(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喂猪,只有有钱人家才会买肉,卖掉一部分肉还可以存做娃子们来年的学费。)然后腌渍,悬挂,熏成腊肉;类似做法的还有板鸭,猪血丸子。猪血丸子要先打豆腐,再用白嫩嫩的豆腐和适量的猪血、五花肉、橘皮、辣椒粉、香油制作而成,Q弹细滑,想起来那个味儿哟,美哉!

        时间越来越近了,对于过年前的一些说法至今仍记忆尤新: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杀喽喽(猪喽喽),二十七杀鸡,二十八贴花,二十九酿好酒,三十吃去。一般二十七左右开始赶年场(集)买年货(一般是买瓜子,花生是自家种的),买年货的那个劲儿哟,美哉!

        大年三十这一天,一家人出动搞大扫除: 整理,擦窗户,煮浆糊贴对联,扫地……此乃辞旧。大扫除之后,每个人都必须从头洗到脚,然后穿新衣新袜子新鞋子,谓之: 祛除旧年所有的不幸与苦难。清洗完后穿戴一新,神清气爽,别提了,美!

贴对联,挂灯笼,过新年咯

        从三十这天晚上起,就不能说脏话和不吉利的话,如果不小心一句不好的话冒出来,一屋子的大人都会拿眼睛瞪着你,直到你道歉改过为止!睡觉也有一种特别的说法: 挖告(具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就是这么个音吧)。天还没擦黑,就已经烧了一大盆红旺旺的木炭火。夜幕降临时,打炮竹辞旧,接着一家人敬神敬先祖,拜灶神。然后一家人围着火盆坐,磕着瓜子津津有味地看春晚(那时候电视机还是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守岁至零点,打炮竹,迎新年,吃团圆饭。团圆饭里必须得有鱼,取其“年年有余”之意。那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过年却能顿顿吃的嘴角冒油,饥荒了一年的心里啊,美!

        还记得那时候“摔炮”和“冲天炮”是我们最喜欢的过年玩具。抽出一根摔炮摔在地上“啪”地就响了,这时候男孩子最喜欢干的就是对着女生堆里摔一根,吓得众女生集体尖叫然后飞奔着去找各自的父母告状。冲天炮在被点燃后发出“啾~”的长鸣呼啸着冲出稚嫩的手掌,飞向天际,然后“啪”的一声绽放。不过这时候得注意冲天炮的方向,我第一次放冲天炮时没有掌控好方向,结果冲天炮“啾~”的一声冲进了狗窝,把我家狗吓的大半个月没敢进窝,现在想来觉得好笑。童趣童真,美!

        最有意思的当属拜年。大年初一天刚亮,外面就开始有拜年的动静了。一群人出门,即使在路上遇见也要互相道声“新年好”“拜年拜年啦”之类的,男子再互相递根烟。一上午基本上只在本村溜达,挨家挨户,去到那户人家,就会端糖茶——甜甜蜜蜜,结果一圈下来,憋尿憋的不行。那时候的我们都要在衣袋里塞个塑料袋,为啥?因为小孩子能得到很多糖果、瓜子花生……见过最搞笑的是有人曾经背过麻袋,不要笑!因为大家就是这么热情,抓糖果的时候一抓就是一大把。初二开始就要去外面拜年了,叫做“出行”,还要看方向,即新的一年朝着一个充满好运的方向出发。一般这一天是去外婆家拜年,因为那时候没有车,出行全靠脚,如果亲戚家隔的远,那么一天基本只能去一户。最热闹的是去姑奶奶家拜年,要走三四个小时,然而那时候也不怕。三代人,一路走起二十几号,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大家一路聊着,时而跑步前进,时而玩玩游戏,再远的山路也不知不觉的走完了。由于出门完全靠腿,所以拜年起码要到初十左右才能结束。虽然累,可是心里确实乐呵呵的,美的紧!

        反观现在过年,放鞭炮有污染,吃腊菜生病。大家回家也是匆匆忙忙,回到家了就是你一个手机,我一个手机,彻彻底底的手机奴。看春晚也觉得没意思了,只想着抢抢红包,玩玩手游。有些人年夜饭都是在外面订一桌了事。拜年的时候,大人满嘴的“哎呀,好久不见,在哪儿发财呀?”小孩则把“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挂在了嘴边。出行有车,抬脚不沾灰,未免失去了几分真挚,一天下来就能跑个遍……

        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这是好事,然有些传统的遗忘和流失不免让人觉得遗憾。儿时过年的味道已经再也找不回来!#羽西X 红蕴新生#。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最美少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