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12月19日这一天,一篇《张家口小伙丢失20万耳蜗,重配要开颅》的新闻刷爆朋友圈,很多人出于对这个小伙子的善意而转发。
后来也有人求证说,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商家和媒体合谋的骗局。
关于耳蜗是真是假我无意讨论,但每次在这样的热点事件里,有一个问题倒是让我不得不去思考,那就是,之前已经出现过很多类似的事件了,而为什么我们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明就里被卷入,情不自禁地帮助传播呢?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带来全新的角度和启发。
1
说个真实的例子好了。
不知道你可曾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就是有些免费的学习课程,在你添加了对方工作人员的微信之后,对方会要求你发一段朋友圈,文案和海报都是他们精心设计好的,然后还规定,你发朋友圈不能有屏蔽,并且至少要保留三天,才能获得免费学习的资格。
然后你知道会发生怎样的效果吗?
你的朋友无意中刷你的朋友圈,看到你发的醒目课程海报以及一段上进激昂的文字,TA内心的情绪不自觉地就会升起:“什么?当年这个成绩倒数的同学现在变得这么上进啊?看起来这个课很牛逼的样子。我不能被TA甩到后面了,不行,我也要报名!”
于是,你的朋友报了名,也和你一样被要求在朋友圈发海报以及一段慷慨激昂的文字。
接下来的几天,你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会通过朋友圈纷纷报名,于是人数越来越多,到临开课的头一天,你会发现,原来只有一百多人报名的课程,到头来变成了一千、一万甚至更多。
这种操作手段及流程,在业内有个专属名词,名曰“裂变”。
市面上很多类似“涨粉”、“裂变”、“一夜暴富”之类的课程,本质上说来,都绕着弯子告诉你一件事,那就是,想办法做些噱头、写点漂亮的文案、设计好海报、上好“饵料”,坐等这些喜欢占便宜的吃瓜群众上钩,达到给对方增粉的目的。
至于一节裂变课下来,你有没有增粉不清楚,但对方一夜增粉无数,几乎是一定的。
这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2
市场经济最底层的规律是什么?
等价交换。
人家凭什么让你免费听课呢?
说白了,就是看中了你背后站着的这些人,他们有的是你的家人,有的是你多年的朋友,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工作伙伴......
在你还不曾来得及梳理你自己的朋友圈,好好打造你自己的人脉时,你可能在某个不经意间,就帮这些商家完成了“裂变”、“增粉”等这些商业目的,而你,仅仅只是为了一节免费的、看起来高大上的课程。
这种心态和公众事件中,人们广泛去传播这种没有经过检验的新闻如出一辙,那就是——
我们每个人在意的,根本不是这个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那一丝丝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存在感。
在我们过往的学习经历中,你要在班级获得存在感,意味着你要比别人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才能获得存在感;
后来你长大了,到了工作中,你要比别人更拼命,才能取得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的成绩,才能被领导看见,才能获得存在感;
到了婚恋关系中,你需要主动关心对方、主动爱对方,才能换来对方的关注,才能获得存在感......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哪一种存在感的取得,不是需要千难万苦才能换来的呢?
而热点事件、免费课程等这些事情,是我们动动手指、轻松转发一下就能给我们带来存在感的,我们根本不想花费时间和精力调查事件本身,甚至也懒得去了解。
所以,不是你的善良被人利用了,而是你把一切想的太廉价。
在完成了转发这个动作之后,有那么一刹那,我们会认为,嗯,我是很关注热点事件的,是很热爱学习的、很追求上进的,再引申开来,似乎能给我带来一种假象,我是认真工作的,我也是认真活着的。
可是,面具戴久了,你几乎也分辨不出来,到底哪张面孔才是你自己了。
3
由于职业规划师这个身份,我也经常得以和一些企业老板、高管沟通交流,有时候是为了进行一些职场访谈,了解最新的职场动态;有时候是希望打开视野,看看老板和高管眼里的职场人,到底要具备哪些素质,等等。
有个老板就和我分享了这么一条心得——
看一个员工是否真的努力,看TA的朋友圈就好了。
你比如那些没事晒自己加班的,以及中午吃外卖的,甚至没事就发各种课程图片的,明显就是在寻找存在感,而这样的人,往往是很难肩负重任的。
因为他们把多数的心思,都花在了如何“取巧”上,也就是如何通过这些最廉价的手段,获取他人的关注和赞许。
而真正厉害的员工,他们的朋友圈分享很纯粹,有生活的,有亲子的,也有爱好的,甚至还有吐槽的,很少会刻意营造一种很努力的样子。
一旦后面的员工偶尔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通常都是很有分量的东西,例如获得了什么荣誉,拿到了什么名次,发了哪些论文,等等。
这些证书以及劳动成果,比起热点事件及免费课程,过程要艰辛的多。
正是因为艰辛,所以昂贵。
而这些随手转发就能获得的赞许,因为廉价,往往最禁不起推敲。
下次,当你决定做某件事之前,不妨问问自己:
“我到底是为了刷存在感?还是想为了获得真正的价值呢?”
4
我最后想要分享给你的,就是从这些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我们该如何迅速进入到真正的学习或工作的低刺激状态?
1、世上的事情分两种,眼前收益和潜在收益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这种选择。
你下班回家选择打游戏或者看个娱乐节目,你获得的自然是眼前的收益,你让自己获得了放松和短暂的愉悦。
但也有人选择了不那么舒服的一条路,他们的身影穿梭在辅导班、或者趴在书桌前和书籍相伴,他们放弃了眼前的收益,等到某项重要的工作或机会来临,由于他们做好了储备,自然比别人更有资格和条件去把握,这就是表面上的升职或加薪;
同时,由于他们看的东西很多,脑海中渐渐形成一套体系,他们很享受这个体系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和愉悦,这是深层乐趣。
而不论是表面上的升职加薪,还是内在的充盈,无疑都是通过投入潜在收益高的事情中获得的必然结果。
这就好像,没有人天生就爱学习,很多时候,是我们学的好才会爱上学习。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恰恰是这方面的能力出了问题。
2、没有极简,就谈不上极致
我曾经遇到一名自称“兴趣广泛”的来访者,TA关注的点特别多,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深入,更谈不上精通了。
到了三十五六岁的年纪,这位来访者在职场中相当尴尬,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TA一直试图寻找,有没有迅速的办法让自己改变?
我说,如果你想让自己改变,首先就要从脑海中根除这种贪图捷径的想法。
其次,你必须做减法。
这就好比什么呢?
就好像你门门功课都只有60多分,在班级里的存在感是最弱的;但如果你有一两门特别厉害,能达到95分以上,就能获得一些关注。
同样的道理,在职场中,你什么工作都会一点点,都只能做到60分以上,勉强及格,它无法给你带来实质性的收益,换句话说,你这个岗位换做谁来做都大同小异,替换你的成本非常廉价。
但如果,你某项能力很突出,能达到95分以上,比如有人特别擅长写文案,TA的文案转化率很高,这就是优势,这个人做的工作,替代成本就高,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才能具备较高的价值。
最后,关掉脑海中无关紧要的噪音和刺激。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
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来关注八卦新闻,成为这些商家的涨粉裂变工具,我们又会收获怎样的一生呢?
想必每个人都有看星星的体验吧,如果你盯着灯光看太久,你几乎是看不见星星的光线的;你需要适应一段黑暗,才能看见星星的光。
所以,如果你不希望你的生命就此黯淡下去,请记得关上那些不必要的灯光。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