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AScript还有一个方法,检测某个实例中的某个属性是直接重写的和还是很来自原型的,Object.hasOwnProperty(property),其中参数为属性名:
2.原型与in操作符
in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单独使用,当实例存在某个属性,无论该属性来自实例重写还是原型,返回true,不存在返回false:
使用hasOwnProperty()和in就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属性到底来自原型好还是来自实例重写。
hasOwnProperty()只有在属性是实例重写时才返回true。
in只有在属性存在于实例中才返回true。
in的另外一种使用方式是for-in循环,for-in循环会遍历实例中所有能够访问的,可枚举的(特性Enumerable = true)属性。屏蔽了原型中不可枚举的属性。在我们日常的开发中,通常情况下任何我们定义的属性都是可枚举的,除非对特性做特殊更改,详情见12-27属性的特性。
要获取一个对象所有可枚举的key,可以使用Object。keys()方法。这个方法以一个对象作为参数,返回一个包含所有可枚举key的字符串数组:
如果想得到一个实例所有的属性,无论是否可以遍历,则可以使用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这个方法也会区分实例与原型:
总结一下以下几种获取属性的方法:
for-in:返回若干个对象的属性key字符串;区分实例和原型;不会返回不可枚举的属性。
object.keys():返回一个属性key的字符串数组;不区分实例和原型;不会返回不可枚举的属性。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object):返回一个属性key的字符串数组;区分实例和原型;会返回会不可枚举的属性。
3.更简单的原型语法
可以使用对象字面量法来在构造函数内部定义原型属性:
4.原型的动态性
在原型中查找值和在实例中查找值不同,实例中是两次查找,原型中是一次查找。因此我们对原型的任何修改都会立刻而在实例中反映出来。
因此即便先new一个实例,再对实例的原型增加属性或者方法,实例也依然可以获得这些属性和方法。
原因就是实例的两次搜索原则(先实例,再原型),实例与原型之间的连接仅仅是一个指针。通过这个指针,我们可以实现二次搜索:
但是如果我们使用对象字面量法来为原型赋值(本质上对象字面量法是在重写原型对象),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知道,调用构造函数创建一个实例时,会为实例增加一个指向最初原型的指针,但是假如我们重写了原型,那么就等于断掉了构造函数和最初的原型之间的关系。
一定要记住,实例初始化时得到的指针指向原型,而不是指向构造函数:
在重写原型对象之前,实例friend的指针指向原型,原型的constructor指向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prototype指向原型。
在重写对象后,构造函数的指向没有发生变化,而新写的Person原型也指向了构造函数,而实例却无法指向新的原型。
重写原型对象会切断现有原型与之前任何已经存在的实例之间的联系。他们引用的仍然是最初的原型哦。
5.原生对象的原型
原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创建自定义类上,所有的原生的引用类型,都是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创建的。例如Object,Array,String,Number,这些引用类型都在其构造函数的原型上定义了方法。
你可以在Array.prototype中找到sort()方法
你可以在String.prototype中找到substring()方法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利用这种特性为原生对象定义新的方法,可以像修改自定义对象的原型一样修改原生对象的原型,随时添加各类方法。
举个例子:
此时所有的number类型变量都可以调用这个方法了。
6.原型对象的问题
原型对象还是又不少缺点的。
①. 原型对象省略了为构造函数传递初始化参数的环节,因此所有实例在默认情况下都将取得相同的属性值。
②. 原型最大的问题是由其共享的本性所引起的。因为所有实例共享原型的属性,因此如果原型中存在一个引用类型的属性,那就会存在:当我们修改某一个实例的引用类型的属性时,所有实例的这个属性都会发生改变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引用类型,实例们指向的是同一个引用对象):
这个问题一定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