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IoC

Q:谈谈你对Spring IoC的理解,它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A:IoC,即控制反转,它通过将控制权交给spring容器,来实现对象之间的解耦,减少了代码修改的工作量。真实的例子来说,如果A类中有对B类的引用,那么A就有着对B的控制权,如果在代码中直接创建B类对象的话,在B类需要更改时,A类也要随之更改;IoC则是将控制权交给Spring容器,A类中不对B类对象进行初始化,在程序需要B类的时候,spring容器会为A类装配B类对象,这样,即使B类改变,A类也无需做出修改。

Spring IoC是基于工厂模式+反射技术实现的。实现的步骤如下:

配置文件中的每一个标签即对应着一个BeanFactory对象,IoC容器在初始化阶段会先构建一个工厂类,默认是DefaultListedBeanFactory,以下是BeanFactory类的UML图:


BeanFactory

它的三个子接口分别对应了三种不同的功能。

以上接口的实现类构成了工厂类的真正执行单元,也即是IoC容器,主要有两个:Xml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由于前者功能太基础,已经被废弃,不建议使用,后者的子类UML图如下:


ApplicationContext

三个最终的子类分别对应了加载配置文件的三个场景。

接下来是IoC容器的初始化过程:

BeanDefinitionReader通过读取配置文件将其封装到Resource类,之后通过XML解析器将为各个标签生成对应的BeanDefinition对象,但是这里的BeanFactory还是各半成品,之后利用容器中注册的BeanFatoryPostProcessor类将其加工成成品。

BeanDefinition加工完成之后,会被注册到BeanDefinitionRegistry中去,后续操作直接从中拿取配置信息。

至此,初始化部分完成。

依赖注入:

在调用getBean()方法时,便开启了Bean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图如下:


Bean生命周期

其中BeanNameAware类为该bean设置配置文件中设置的name,BeanFactoryAware为bean设置工厂名,这些都是bean生命周期中自带的类。此类的类还有InitializingBean,DisposableBean。

而图中标有⭐的类都不是生命周期自带的,它们在配置文件中注册,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实例化前后,以及初始化前后进行“后处理器”操作(AOP)。

Spring中支持5中bean的作用域:

作用域 解释
singleton 该作用域将 bean 的定义的限制在每一个 Spring IoC 容器中的一个单一实例(默认)。
prototype 该作用域将单一 bean 的定义限制在任意数量的对象实例。
request 该作用域将 bean 的定义限制为 HTTP 请求。只在 web-aware 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 的上下文中有效。
session 该作用域将 bean 的定义限制为 HTTP 会话。 只在web-aware 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的上下文中有效。
global-session 该作用域将 bean 的定义限制为全局 HTTP 会话。只在 web-aware 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 的上下文中有效。

IoC依赖注入的三种方式:

  • 构造函数注入:通过调用类的构造函数,将接口实现类通过构造函数变量传入;
  • 属性注入:可以有选择的通过setter方法完成调用类所需依赖的注入;
  • 接口注入:将调用类所有依赖注入的方法抽取到一个接口中,调用类通过实现该接口提供的相应的注入方法,效果和属性注入是完全一样,但增加了类的数目,所以不提倡;

你可能感兴趣的:(Spring I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