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2

《非暴力沟通》

前言


上一讲,我们讲解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和几种常见的“暴力沟通”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呢?这一讲我会向你详细介绍一个万能公式。


你是否有过这样困惑,我们反复强调的事情总是被当成耳边风。比如我家儿子5岁,以前很喜欢在家里光着脚丫跑来跑去,多次滑倒,磕得浑身是伤,我反复强调穿鞋,他还是屡教不改,后来我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才知道,我每次都在用指责的方式、命令的口吻说:“你怎么又不穿鞋,快穿鞋!”说的当下,他会穿上鞋,但是很快又会变回“赤脚大仙”。


有一次,我看到他又光着脚丫在地板上玩积木,气不打一处来,正想大声吼叫,想起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于是我冷静了三秒说:“乐乐,你能暂停一下吗?我看到你的小脚丫是光溜溜的哦!我有些担心,因为我不希望你因为没穿鞋而滑倒受伤,那么你现在要怎么做呢?”乐乐马上回答到:“爸爸,我去穿鞋!”


这里,我用的正是非暴力沟通的万能公式。我先是说了他小脚光溜溜的事实,然后表达自己担心的感受,接着说了我不希望他滑到受伤的需求,再发出他应该怎么办的请求。说完这些,乐乐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神奇力量,包含了我们上一节课讲过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4个要素。那么这个公式具体要怎么应用呢?下面我们详细讲解一下:


01


不带评论的观察


首先,我们看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那么后续的谈话就很容易偏离谈话目的,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那么要如何做到客观观察事实又不带评论呢?


先来讲个故事,我们部门新来的小李,在没有超负荷工作量的情况下,却申报了多次加班,经理认为小李的工作方法有问题,说:“小李,你就这么点工作量,还总是加班,不是你的工作方法有问题,就是你的加班动机有问题!”


其实,小李觉得自己是新人,想尽快熟悉公司业务,所以经常加班学习业务知识,听到经理的这番话,心顿时凉了半截。


经理没有调查清楚事实,就妄加猜测,给小李扣上一个蹭加班费的帽子,不仅无法及时解决问题,还寒了小李的心,影响了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非暴力沟通中,首先要观察发生了什么,然后用不带任何评论性的话语描述事实本身。如果这位经理这样说:“小李,我看了你上个月的加班表,20个工作日中,你申报了15天的加班,事实上,你和小陈每天承担着同样的工作量,他每天都能准时下班。我想针对你加班的问题进行一次讨论,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用这样只陈述观察到的事实的方式,不仅让小李无可辩驳,还带着对小李的关心。小李自然乐于接受。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正如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里的千古名言所说:我们所听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


要想区分观点和事实,就要尽量避免以下4种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表达方式:


第一种,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例如“你太抠门了”。在这句话中,看不出任何事实来支撑这个观点。符合事实的表达方式可以换成“当你跟我说要请我吃路边摊的时候,我认为你太抠门了。”


第二种,缺乏事实依据。例如,恋爱中的女孩经常对男友说的一句话,“你不爱我了”。这种话就是没有事实依据支撑的。客观表达可以换成“你情人节都没有给我送礼物,让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第三种常见的误区是,把推测当成事实。经常发生在,描述他人的思想、情感或愿望时发生,例如“你不是干不了,就是不想干”,这是把推测当成了事实,客观表达可以换成“我不认为你干不了这件事,你的表现让我觉得你不想干活”;还容易发生在讲大道理的时候,例如“如果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就要好好找工作”,这是预测,而不是事实。客观的表达方式是“如果今天不好好工作,我就担心明天要去找工作了”。


第四种,把评论当事实。例如“小张可不是个好销售”这是评论不属于事实,可以换成这种表述“小张连续三个月没有卖出一辆车,销售能力有待提高”。再例如“小陈长得非常丑”,“非常丑”也是评论,你可以说“小张长得对我没什么吸引力”。另外,带有“总是”、“从不”、“很少”等词语的句子,经常表达的也是评论,而非事实。


02


体会和表达感受


说出观察到的事实之后,要针对这个事实,运用情感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和情绪体验。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


这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当你工作没做好,被老板批评了,这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可能会说“我觉得自己真差劲”“我觉得我不适合这份工作”,虽然虽然这个句子里有一个”觉得“但是这不是感受,而是一种想法;如果你对自己说“我把工作搞砸了,我很沮丧”,这里的“沮丧”是一种情绪状态,发现自己的情绪才是表达感受。


在日常对话中,人们经常会混淆想法和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情绪感受从小就一直被压抑。比如,男孩子摔倒了大哭,我们一般都会这么说:“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汉,这点痛算什么!”实际上,孩子摔倒之后,只要确认没有摔伤,让他哭一会儿,情绪得到释放,很快就能恢复过来。而我们却千方百计让孩子压制情绪,日积月累,情绪找不到出口,长久下来就不会表达情绪了。



所以,我们在表达感受时,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区分感受和想法。记住,评判、比较、观点都是想法;而感受是一种情绪,当你可以用一种情绪来描述自己当下的状态是,你才是在表达你的感受,比如“我生气了”“我觉得开心”等等。


当你区分了感受和想法,你最好还能提高情绪“粒度”,“粒”是“颗粒”的“粒”。什么是情绪“粒度”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在《情绪是如何制造的》一书中提出,情绪“粒度”就是你分辨、感知不同情绪的能力。


情绪“粒度”越高,越能精准识别出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行动。比如,情绪“粒度”低的人只有两种情绪状态——高兴和不高兴,而情绪“粒度”高的人,能在不高兴的状态下,拆解出“犹豫”“绝望”“悲痛”“委屈”“沮丧”等不同的情绪状态,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情绪处理措施,快速从压力和悲伤中恢复。


那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情绪“粒度”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更多描述情绪的词汇。


首先,给自己列一张情绪表,把情绪词汇填进去,这个词汇表有多丰富,你的情绪粒度就能有多高,比如在“高兴”这个大类里,你可以填充“惊喜”“满足”“欣慰”“振奋”“满足”“甜蜜”“安心”等等。


其次,用心体会每个词相应的情绪感受:一般在什么情境下会有类似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会产生怎么样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当你能给每一个情景匹配到合适的词汇时候,你的情绪粒度就够用了。


当然,你还可以写情绪日记,记录下一天的情绪体验,用上面的方法找到最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坚持一段时间,我们很就能成为情绪表达高手。


03


说出内在需求


当我们准确识别出了彼此的情绪状态之后,就要找情绪背后的感受和需求,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需求,也是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且最难的一步。


如何找到事件背后我们的内在需求,还要看我们自身的感受。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ABC法则,A(activation events)代表诱发事件;B(beliefs)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consequences)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在同样的事件A发生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C。比如,两名孩子同样拿了59分,如果你孩子原来每次考试拿第一,现在59分,你可能会感到非常震惊、生气、疑惑;但是每次考0分孩子现在考了59分,你肯定会高兴坏了。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C呢?因为不同的家长对分数、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看法B。在这样的心理机制之下,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或者看到事情没有按照心中预期的方向发展,一般会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的内疚、自责,降低对自己的认可度。


第二种,指责对方。指责对方,很有可能导致对方的反驳,甚至演变成争吵。


第三种,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会感受自己的情绪,并认真分析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比如,我们为对方的言论感到委屈,我们需要对方的理解。其实关于人类需求有很多理论,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你能够更深入地剖析自己的需求,你也就更有可能在沟通中达成你的目标。


第四种,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会让我们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情绪。比如,明白对方并不是想发脾气,而是渴望尊重和支持。我们上一节讲过的卢森堡博士与巴勒斯坦人的对话,就是在引导对方说出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高质量的非暴力沟通,必须同时满足第三和第四点。



04


请求帮助


找准需求之后,我们就要提出请求,促使对方行动,达成谈话目的。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


在提出请求这个环节,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请求要清晰具体,不用否定句。清晰说出自己希望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比如“老公,我希望我们经常出去玩”或者“老公,我们不要老是待在家里,太无聊了”,这样的请求就是太模糊,容易让对方无所适从;清晰的表达是这样的“老公,我希望我们能每半年旅行一次,每一个月吃一次大餐”。


第二,要及时询问对方的反馈。提出请求后,询问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提议“你同意这个提议吗?”“你能接受我的请求吗?”并在对方给出反馈之后,继续讨论具体的行动方案。


第三,并非每次都需要提出请求。有时候直接提出我们的需求,对方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比如,“妈,好饿啊!”你妈就知道你想要吃东西了,“亲爱的,我想你了!”男朋友肯定会以最快速度出现在你身边。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谈话的双方只是单纯地倾述心中的不快,并不需要采取具体行动。


第四,要区分请求和命令。如何区分呢?比如,你约男朋友出去看电影,男朋友因为太累拒绝了你。你可能会有两种回应方式:第一种是“看场电影都不陪我去,你肯定是不爱我了”,这种反应带有责备、评判和强迫性,正是命令,会让别人觉得不答应就会受到责罚、产生内疚;如果你说“亲爱的,我知道你最近上班很累,你好好休息吧,我约闺蜜一起去看”,你做到了尊重男朋友的感受和需要,这便是请求。


好啦,今天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详细分析了万能沟通公式的四要素,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请求和命令,掌握了这个公式,90%的沟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抓紧应用起来吧!同时,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对方的爱和尊重哦。

内容总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沟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