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高考 -漫谈贵族精神

端午恰逢高考,是一件颇具象征意义的事情。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以后,众人争相捧读。今天的高考作文题很多专家和机构都猜中了,广东共青团还连中三元,全国卷三套全中。其实三套卷所考核的内容都是今年大热的家国情怀。而屈原,仿佛就是家国情怀的模范代表。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为了悼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他在这一天选择了沉江殉国。在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屈原的忠贞不渝和那些纵横家们的做派格格不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依然震耳发聩。但不少人曾疑惑,屈原为什么要选择自杀?

在《离骚》的开篇中,屈原在自述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在这几句话中,屈原强调了自己的出身,贵族血脉。父辈赐予我美好的名字,同时给予了极高的期望。屈原一生以振兴国家为己任,楚国于其而言不仅仅是实现个人理想的舞台,而是扛在肩上的责任。舞台丢了可以再次寻找,责任丢了,此生了无生趣。屈原的自杀恰恰是中国士人阶层的贵族责任精神的体现。

无独有偶,犹记得,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船共存亡,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同理,屈原在听到国都沦陷的时候,也选择了与祖国共存亡。

有人觉得贵族的生活非常惬意,但是贵族既有其光鲜的一面,也有在危险来临时承担更多义务的一面。中国人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强调的就是当危难发生时,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精神。

屈原的自杀还在于尊严的不可践踏。贵族的基本精神在于自尊。在欧洲贵族里,维护贵族尊严的最基本的行为模式就是决斗。普希金、莱蒙托夫,这些伟大的诗人,他们是都是决斗而死。对他们而言,有一种东西是比生命更加重要的,这就是自尊。自尊是贵族最根本的精神。说到这里,想起历史上的另外一个人——乌江自刎的项羽。杜牧曾经写过一首诗,原文是: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的言下之意是项羽啊项羽,你为什么这么傻要自杀呢?

对此,词人李清照写了另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项羽是不可能选择忍辱负重的,因为这与他的出身息息相关,《史记》中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贵族精神告诉我们,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

贵族的精神还体现在礼仪和风度。苏轼曾写一首词《定风波》,词中的小序非常有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与此相映成趣的是201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户外新闻发布会,恰好下起了雨,随即让士兵帮忙撑伞。这种有失体统的行为引起了群嘲。原因是美国军人是不打伞的,更不会匆忙地避雨。因为这样有失风度。

那么中国人是如何训练贵族风范的呢?我们可以以康熙为例。康熙训练他的太子,早上3点钟起床,读汉文《礼记》120遍,然后这个时候康熙就早朝下来了,因为康熙的早朝是5点。下来以后,康熙就来到太子读书的地方,检查他今天的早上读的功课,检查完了以后。太子继续在汉文师傅的指导之下,读《礼记》,读到大约9点,接下来以后,满文师傅把这个《礼记》的东西再翻译成满文,还有蒙文,要通,就是满汉蒙三种文字,要把《礼记》要通一遍。然后到了11点钟的时候,可以吃中饭了。吃完中饭以后休息一会儿,到了下午1点钟左右的时候,干什么呢,到了1点钟左右的时候,就是做一个贵族子弟必须要有的骑马射箭,就开始练骑马射箭,小太子,这个骑马射箭到下午大概4点钟的时候,康熙又下朝了,康熙会回来陪着他的太子一起搭弓,骑马,射箭,然后要到大概6点多钟吃晚饭,这就是一个小孩子,他要成为一个贵族,每天必须如此。

愿今天高考的学子都是贵族,所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屈原与高考 -漫谈贵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