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的调研”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山东大学“传国粹,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普通民众目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认知程度,并对团队总结出的非遗发展趋势和困境进行佐证,“传国粹,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制作了“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见附件),并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根据调查结果,实践团队得到以下三点关于民众认知情况的认识。

[if !supportLists](1)[endif]互联网成为民众获知非遗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途径比重如下(多选):

[if !vml]

[endif]

可以看到,80%的问卷填写者都选择了“网络”这一途径。实践团队就此问题在线上采访了部分问卷填写者,受访者的答案集中于“会刷到关于非遗的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非遗的内容”“浏览新闻的时候会了解到一些非遗的新发展”几点。我们发现,网络提供了大量“被动浏览”的机会,除主动查询有关信息以外,受访者大多在浏览网页、视频时被动输入有关非遗文化的内容,如传统技艺的表演、制作过程等。

由此可见,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被动浏览、还是主动查询,互联网都已成为公众了解非遗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

[if !supportLists](2)[endif]本地非遗的传播力度欠缺,民众熟悉度总体中等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受访者对家乡非遗的了解情况如图:

[if !vml]

[endif]

可以看到,50.4%的受访者较为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35.2%的受访者不算特别了解、只是偶尔听说过。八成左右的受访者对于家乡非遗发展情况处于一种“基本了解”的状态,即有所耳闻,但是并未深入了解过。

同时,我们也在调查问卷中加入了一项非遗“泰山皮影”进行个例调研。我们发现,参与本次调研的受访者有30位来自山东泰安,其中有13位受访者对泰安传统技艺“泰山皮影”非常了解、且看过皮影戏表演;13位较为了解,未看过皮影戏表演;4位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过。由此个例,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民众对于家乡的非遗文化了解不深、缺少近距离接触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侧面反映出本地非遗的宣传、传播力度仍然欠缺的问题。

[if !supportLists](3)[endif]大多数民众对于非遗发展持乐观态度

为了解民众对于非遗发展的总体态度,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以下两道题目:

问题1:如果有机会,你愿意成为非遗继承者吗?你愿意/不愿意的主要理由是? [单选题] 

 

问题2: 您对非遗的前景有何看法呢?[单选题]

 

我们可以看到,80.8%的受访者都表示有机会愿意成为非遗的继承者。且在回答为何愿意成为非遗继承者的原因时,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非遗传承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以及“非遗中的文化内涵、精神与魅力能够提升个人修养”两项。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都认可非遗承载的深厚中华文化内涵,将非遗视为中国人重要的文化记忆载体之一。同时,受访者对于非遗前景的认知也较为客观全面,能够考虑到多重因素。对于非遗发展前景持“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的受访者比重分别占12%和56.8%,有近七成受访者呈乐观态度。但同时,也有30.4%的受访者认为在全球化文化冲击下,非遗将只会成为少部分人研究的对象。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大体推知,大多数民众愿意为非遗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且对于非遗发展呈比较乐观的态度,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人的不断努力下,非遗可以得到越来越好的传承和保护。


文/赵凯南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