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关系|内心深处的冲突模式

南希《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之第八章 关系模式的评估


图片.png

认同所反映出的是,谁是患者的榜样以及榜样的哪些特征是患者想仿效或拒绝的,而关系模式则反映出个体如何表达自己与重要客体之间的关系。

在南希看来,反复出现的人际问题是直接的关系模式出现困难的来访者,但是对于情绪障碍、强迫思维、创伤后应激反应等问题的来访者其背后,也常常隐含着核心的关系冲突。关于这点,或许从人的社会属性理解出发,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既单独存在的个体是不可能的,人们总是处于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些关系的相处情况,极大的影响着个体的心理成长、当下感受以及未来的倾向性。

核心的关系冲突是什么?

患者内心世界是慷概或吝啬、拘谨或通达、亲密或疏远、独裁或民主、仁慈或严厉、批评或接受、温暖或冷淡、主动或被动、压抑或表达、坚忍或放纵?患者对童年的情感环境是有何反应?引起了怎样的反复冲突?

在这段文字内容中,基本概括了南希对于来访者核心的关系冲突的典型情况进行了梳理,对来访者关系中上述特点进行识别就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来访者地关系冲突模式。而关于这一冲突地表述,不同地学者有着不同地表述,当然不同地精神分析流派也给出了不同地定义,或许科恩伯格地定义最为引人注意当代地精神动力学临床著作通常把反复出现地人际现象成为“内化了地客体关系”。

南希特别强调,每个来访者都似乎有一个需要探索与拓展地关系领域,当一个人核心关系出现问题时,由于这些问题包含着持久的、难以化解地冲突,就不得不寻求心理治疗了。比如当一个人有如下的感受时:

我们一方面渴望亲密关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行为却表现出对他人地疏远,或一方面我们寻求从压抑中获得释放,另一方面我们却害怕过于冲动,或一方面我们渴望自主,另一方面当我们地行为真正独立时,我们却又感到羞愧和疑惑。

治疗师如何对关系模式进行工作

透过移情识别关系模式

  • 描述患者持续反复出现的人际关系模式。
  • 寻找人际关系模式的根源、意义、动机和强化物是什么。

南希在这部分的讨论,更多是通过色性移情来讨论的,也就是来访者“爱上”咨询师。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来访者爱上咨询师,是患者早年对双亲的爱慕的再次体验;然而现代的理论认为来访者爱上咨询师有了更多的看法患者爱上治疗师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它也是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认为,正性移情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关系的开始,而这对推进咨询进程,往往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如果咨询师只是要让来访者“爱上”自己,或许咨询工作要简单很多,事实上咨询师要促进来访者对自己建立正性移情,但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将来访者从过于强烈的正性移情(迷恋性移情)中带离出来,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推进咨询的进程。咨询师应通过诠释、对质、规定设置、对某种重要冲动的默默忍受来处理这一现象。

咨询师必须通过自身的移情去理解来访者,不同的治疗师对于来访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治疗师也会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和来访者进行工作,因此一个治疗师能够有效开展动力学治疗的前提就是,ta能够允许主观感受的流动并识别和理解这些感受。这里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是治疗师完全只遵循自己的感受,而忽视这个感受中有多少是给予治疗师自身经验的;另一个极端则是试图完全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将感受中的自我因素完全剔除。这两个极端在现实层面都应当避免,前者容易导致夹带私货,后者则不具备可操作性,使治疗师忽视来访者而陷入到解决自己问题中。南希给出的建议是治疗师的主观感觉也许代表了患者许多主观体验,但这并不排除需要治疗师节制、保持内省以及对多种可能性解释的斟酌。从现象学的观点来看,咨询师要保持对来访者主观世界的描述,需要有意悬置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于来访者内心的体验,始终要保持一种仿佛是的感觉。

识别来访者关系模式之前

在对来访者的关系模式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前,咨询师最需要做的是保持适当界限但又不是亲切,并继续手机有关既往经历的材料

保持对未出现关系模式的关注,如果一个来访者所有的关系冲突都是指向母亲的,这个时候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对其父亲关系的缺失保持关注,因为很可能针对母亲的冲突本质是由于父亲长期缺位。对于这部分最好的理解或许是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了,即看见阳性的一面,也要考虑到阴性的一面,阴阳两面是如何彼此构建的,而这种辩证的观点,有助于发现来访者自身未曾意识到的冲突。

当识别出来访者关系模式之后

  • 评估自己和来访者一起工作的适配性
  • 逐步向来访者呈现其关系模式
  • 对于容易在关系深入时,出现回避的来访者,可以事先约定决定接受咨询后再工作一定次数。
  • 鼓励来访者正视其关系模式,而不是与来访者活现其关系模式

性在关系模式中的突出地位

  • 咨询师应当对性有足够的探索,避免治疗中对相关内容的回避
  • 性关系模式以极丰富、精炼的形式涵盖了关系的主题
  • 个体特殊的性关系模式揭示了该个体相关的基本主导思想

精神分析和动力学治疗的区别

从南希的观点来看,两者在治疗效果上似乎是不同上下的,强调精神分析有效的更多是分析师自身的自恋。但是动力学由于设置原因,相比于精神分析每周3次以上的见面,更加需要治疗师的创造性,比如,治疗师需要在更短的时间识别并诱发来访者的冲突、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处理来访者的冲突,这个时候需要治疗师更加主动和富有创造性。

南希特别强调,对于治疗效果的产生,一方面是得力于患者发展出了自我意识;另一方面来访者在和咨询师的互动中,意识到自身西西弗斯相似的重复痛苦,就可能尝试不同的行为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痛苦的关系|内心深处的冲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