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

文/根号三Olivia    主播:根号三Olivia

解读预告

亲爱的听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百科语文,我是主播根号三Olivia。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的第三章,这一章节的标题是《唠叨中本就没有爱》,我们将从姜弦植先生这学到唠叨带来的危害,也会学习改变唠叨的方法。

这也是“亲子篇”中的最后一章,所以这是这本书的最后一次共读,坚持听完哦。

点击“百科语文”蓝色字样关注公众号并标记星标能及时接收更新~

没爱的唠叨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利器

当我向家长反应孩子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时,我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在家里每天都有念叨,但是孩子就是不记事、不听,还是要老师说话才管用一些。

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每天对孩子进行唠叨就是在关心孩子,在与孩子沟通:

“天冷了,多穿一件衣服。”

“好好学习,认真听课。”

“光知道看电视,不知道看书。”

“你上课的时候不要讲小话。”

“在学校不要打别的同学。”

……

他们这样和孩子沟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沟通的效果却不明显,甚至还会让孩子觉得很烦躁。这样的沟通就是姜弦植先生说的“没爱的唠叨”,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而且是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的。

亲爱的听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的第三章——《唠叨中本就没有爱》,接下来我们一起跟随姜弦植先生学习唠叨的危害和改变唠叨的方法。

01

否定生否定

很多父母都明白打孩子是不对的,不能够解决问题,于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就改成了唠叨,他们在唠叨的过程中提出告诫和忠告,希望孩子能够听到这样的话后变得更好。

于是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就多了很多告诫性的唠叨:

“你怎么这么自私啊?谁会喜欢这样的你?”

“我就知道你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我真是傻了才相信你。”

“你这样子,以后怎么考大学,怎么找工作啊?”

“你这种孩子,没人会喜欢的。”

……

在父母看来这样的唠叨是在进行沟通和教育,但是孩子却不这样认为,孩子接收到的不是父母的爱,而是父母的嫌弃和批评。他们会这样想:

“我真的就是个自私的人。”

“我就是个只会犯重复错误的人。”

“我以后考不上大学了,找不到好工作了。”

“我真是太失败了,没有人会喜欢我。”

“爸妈大概是讨厌我才会这样说我吧。”

……

可见这样告诫性和否定性的唠叨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激励而是危害。

1.没爱的唠叨阻断了沟通

父母的批评打骂教育确实不好,但是这样的教育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而唠叨教育却是持续不断的,甚至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重复着。

在父母唠叨的过程中,孩子是无法插上话的,孩子如果发现父母说的事情与自己当时想的不一样就会开口解释,但得到的往往是“不要再狡辩了”的答复,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再开口倾诉了。

2.没爱的唠叨强化错误行为

一对非常忙碌的夫妻平时没什么时间陪伴两个孩子,让孩子们放学后上补习班,等到下班了才接孩子回家,回家后父母又要开始忙家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

两个孩子也很听话,看到父母很辛苦,也就安安静静地看书,让父母忙碌自己的事情。

但是两个孩子总有争吵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发现父母会过来调解矛盾,他们觉得终于能够和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即使这个交流并不是那么愉快,但是总归是与父母进行了交流。

于是他们之后会再次进行这样的争吵以求得父母的关注。就这样父母不经意之间就让唠叨成为了强化孩子错误的武器。

3.没爱的唠叨让孩子变得没有责任感

“快点洗澡,快点上床睡觉。”

“记得喝水,记得吃药。”

“还不去做作业?你以为你今天很闲吗?”

“快点收拾好出发,不要迟到了。”

……

父母在唠叨的过程中期待着孩子能够对自己负责,能够更加积极地做好这些事情,也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孩子规划好一切。

但是孩子却没有时间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所以他们会越来越不会主动做这些事,会越来越依赖父母的催促,会越来越被动和没有责任感。

4.没爱的唠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在进行告诫性的唠叨时给孩子带来的是否定性评价,这样的唠叨常常伴随着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和责怪。

在知乎上有一位妈妈分享了一个这样的事情。

这个妈妈在冬天的早上每天都会多次提醒孩子多加一件衣服,但有一天她看到女儿怎么都不肯换上衣服,就气急败坏地说“不穿的话冻死你算了”。

没想到她女儿委屈地说:“在你眼里,我连穿多少衣服都不知道吗?你每天都要说重复的话,我在你心里到底有多蠢?

她一下子被戳中了,她也反思了自己平时说的类似的话本来是为了孩子好,但确实包含着对孩子的不信任,而这样的不信任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渐渐地失去自信。

5.没爱的唠叨会让孩子获得“免疫力”

唠叨就像农药一样,过度使用会使被使用的对象产生“免疫力”。农药用得太多,虫子会产生“免疫力”;唠叨说得太多,孩子也会产生“免疫力”。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家长的吐槽就是孩子产生了“免疫力”结果。家长觉得自己每天都有念叨但是孩子不听,反而只听老师的。其实这就是孩子已经反复听到了家长同样的话,已经习惯了,甚至开始有了反抗心理了的结果。

当家长再次说到同样的话语时,孩子就不会再予以回应,只是呆呆地听着,再长大点可能会反抗会回嘴。孩子的“免疫力”一旦超标就会“叛逆”起来。

即使父母唠叨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够做得更好,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唠叨都是否定性的、重复性的,并不利于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反而会出现否定生否定,破罐子破摔的情况。

02

肯定生肯定

既然“否定生否定”,那我们就转变观念,不再一味地否定,不再一味地进行没爱的唠叨,化否定为肯定,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在肯定的话语和行为中变得更加积极。

1.少唠叨,多说“没关系”

当孩子做的事情没有达到父母预期的目标时,父母可以这样说:

“没关系,再试一次。”

“没关系,没有谁是完美的。”

“没关系,下次留心点,减少错误。”

“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

……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可能有的父母会担心说了“没关系”后孩子就真的会摆烂,但其实大部分孩子会心怀感激而做得更好。

我们要明白父母说的“没关系”意味着父母已经知道了孩子的失误,但是父母不会指责孩子,而且会鼓励孩子做得更好。因此孩子会更有勇气进行再次尝试,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2.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很多调皮叛逆的孩子到了军队当中都会乖乖地照着军官说的做,有一个原因就是军队的口令都是简单具体的,孩子只要对照着口令做就能做好。

而且这样的口令是不带负面情绪的,不带否定性的言语的,所以孩子能够更加认可这样的口令。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如果能够将批评性的唠叨转为具体的指令也会让孩子有更加清晰的方向。

比如父母不说“你不要总是边玩边吃,总是拖拖拉拉的”,而是说“现在你把饭吃完,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父母少用批评性、否定性的唠叨改用具体的指令能够更加高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3.让孩子把话说完

很多时候父母唠叨个不停,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他们觉得孩子不清楚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这样一来父母就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自己来表达,父母只想着用唠叨噼里啪啦地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完,觉得这样就完成了教育,但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发泄了父母的情绪而已。


要知道我们之所以有两只耳朵、一张嘴,是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多倾听的人。

父母和孩子之间更是这样,父母的想法是成熟的,是经历过很多错误之后形成的思维,但是孩子的想法是在建设中的,所以孩子没有办法一下子跟上父母的思维模式,只能够像父母年轻时一样慢慢试错。

所以父母可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容他慢慢试错,听他细细道来。

4.不要“翻旧账”

有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就忍不住唠叨,在唠叨的过程中忍不住翻旧账。而父母翻旧账的行为就会让孩子很反感,觉得父母只记得自己不好的方面。

在知乎上有一个博主分享了一个很典型的翻旧账的案例。

一个女孩问她妈妈第二天的天气。

女孩的妈妈就忍不住唠叨起来“明天是阴雨天,挺冷的,你一定要多穿点,不要像上次那样穿得太少,结果就感冒了,最后还住了院……”

“妈妈,我只想要知道明天的天气!”女孩忍不住地打断了她妈妈的话。

父母在孩子犯了错事时立即进行沟通教育即可,可千万别拿个“小本本”将孩子的不好都记下来,然后无数次提醒,这样会让孩子不敢多沟通了。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地狱中,魔鬼为了破坏爱情而发明的所有恶毒的办法中,唠叨是最厉害的一种,它永远不会失败,它就像眼镜蛇一样,一旦咬人,总是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甚至置人于死地。”

父母不妨试试姜弦植先生说的“停止没爱的唠叨”,也许停止了唠叨后与孩子的沟通会更融洽,更有效。

03

写在最后

浅水留不住大鱼,笼里养不出雄鹰,把属于孩子的都给他吧,别总在后面唠唠叨叨。他自己的路,终归得自己走。

父母要学会相信孩子,适当地放手能够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也能帮助孩子得到更大的成长。

结语

亲爱的听友今天的共读就到这了,感兴趣的听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并且标记“星标”,这样能够第一时间接收更新哦~关注后还可以点击喜马拉雅小程序收听合集。喜欢的听友可以转发到朋友圈与朋友进行共读。

期待下一次再见ヾ( ̄▽ ̄)Bye~Bye~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