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教师而言,最为核心的工作是“研究生命”和“研究教学”。
或许在众多的教育教学科研中,“研究教学”的提法无人不知,但是“研究生命”还是很少听过。
张文质老师,作为全国生命化教育的发起人,把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回归于孩子的生命,真是敬佩不已。
仔细琢磨,还真耐人寻味。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对象,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引导和激发学生自我发展之路”。
只有回归生命的教育,才能根本上实现教育的意义,才能站在孩子的视角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更多一点真实性。
否则,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形同机器的“死读书者”。这也是不少孩子对知识麻木的原因。
2.所谓的“生长”,“生”出来的是一种命运,“长”出来的是一种文化。
对于“生出来的命运”我们首先要接受,乐观、积极地接受,放平心态这样面对我们就会少许多不必要的渺茫的追求,当然就会少许多对所谓的客观现实的埋怨。
但是,接受并不意味着不去改变。我们只有相信命运,相信命运中带来的不公平,我们才能更好地通过有目标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长出来的是文化”,告诉我们毕生需要的文化素养需要我们后天的“长”。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作为教师只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文化“长”多一点,才能帮助孩子们多“长”一些文化素养。这也就需要我们老师明确,我们有一个比分数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长文化”。
然而,目前的教育中,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也毫不客气地讲起码的礼貌都成问题了。
原因何在?我想我们的教育太缺乏对孩子的文化教育的培育,这是教育的一大弊端。
3.无论看到什么样的学生,或者看到学生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哪怕是最棘手的问题,都能够用更专业的、更从容的、更有耐心的方式看待。
三个关键词“更专业”“更从容”“更耐心”。其实想想,很是羞愧。一是为十年前自己的“枉为人师”而羞愧,二是为自己身边众多的形同十年前自己的同事而羞愧。也或许是更多的忧伤和心痛,为了眼前的教育(更多的是指我们偏远山区教育)而忧伤与心痛。
也就在近月,老师对学生的一点教育(暂且我还没认为她是体罚),失误导致学生耳膜受损。家长应是“赖”了这位老师的两万多。
这几年来,一有机会我都会跟年轻的老师们讲:我们真的需要用心去想想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赋予他们所需要的?
“简单”“粗暴”“想当然”“自以为是”……我们的教育问题太多了。
当然,也就奢望“更专业”“更从容”和“更耐心”。
4.真实的教学,要在我们对生命有深刻的洞见力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不是靠天真的想当然,也不是用严酷的纪律、反复的训练就希望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我们的大多教学现状是:
第一,没有洞见“生命”,更不用说“深刻洞见”。
第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很多老师“照本宣科”都做不到。就像之前我在我的推文里多次提到的“知识搬运工都做不合格,更不用谈教学设计者”。
第三,我们的教育最有效的就是“严酷的纪律”和“反复的训练”。
所有问题都规定“不要”,这也“不要”、那也“不准”。学生呢?
吃不好,玩不好,也睡不好,更学不好。中午休息,学生太吵,赶到教室,严加看管;日常活动,学生太乱,干脆取消活动……
然而,很多国外教育呢,不是“不要”“不准”,而是“要…”“准…”
“反复训练”就更不用提了,“题海战术”是我们的尚方宝剑,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自己都“看不上”,真是悲催。
5.教师所谓的专业素养里,更需要有人的意识、有生命意识、有成长意识。面对未知的学生,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是激励、唤醒与鼓舞,并把这个文化变成我们的一种生命自觉。
三个关键词“激励”“唤醒”“鼓舞”!
我们可以反思反思,我们的教育是“激励”还是“指责”;是“唤醒”还是“说教”;是“鼓舞”还是“打击”。
我们对教育太急、太功利化了,我们等不及学生发自内心的改变,符合生长规律的改变。“激励”“唤醒”“鼓舞”都太慢了,我们太习惯用见效快、杀鸡儆猴的手段进行教育。
表面看,还真的见效,而且快。但是,不妨已经把孩子的天性,把孩子慢慢长成的文化素养给抹杀了。
6.我们老师,有时候难免受到学生的伤害,这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我们的命。因为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面对的是心智上成长快捷、经常难以平衡的那些心灵,因此各种冲突或者意外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我们是没办法彻底地防患于未然的。那么,我们应该拿出什么样的态度呢?拿出我们对生命的热情与诚恳,耐心与细致。
第一,孩子对我们的伤害不在于我们,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我们应该接受的“命”。所以,一定要怪,别想别的,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当老师”。想明白了,你就会坦然面对,你就会感受到我的使命就是去纠正孩子的错,你就会明白“正因为孩子的错,我们才有了更多的价值”。
试想:学生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不要想着一定要把学生教好才是有价值,没有把学生教坏也是很有功劳的。
第二,教育应有的态度。
对生命的热情与诚恳,耐心与细致。
这既是为师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我们只有“热情”“诚恳”“耐心”和“细致”地对待生命,生命才会赋予我们阳光的一生、幸福的一生。一个“幸福”的、“阳光”的老师,会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也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当然,对学生一生的示范、引导也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