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婚姻现状——我们为什么恐惧婚姻?

一、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

以下是新闻原文:“据韩国KBS电视台24日报道,韩国统计厅当天发布的《2020年人口动向调查资料》显示,韩国去年共有新生儿27.2万人,人数不及2001年的一半,呈骤减趋势。而韩国去年死亡人数为30.5万人,导致人口自然减少(新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3.3万人。这是该项统计自1970年开始以来,韩国人口首次出现自然减少现象。”

看到这则消息的我很是感触,韩国的现在可能正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

我回想起了曾经一节的日语辩论课上,我们辩论的主体便是“婚姻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是否还有必要?是否赞成结婚”

我所处的一组抽到的观点是:婚姻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十分重要,赞成结婚。

自然,反方所抽到的“婚姻对于当代社会没有存在的必要,反对结婚”。

最后的结果不意外,虽然我们前后阐述了缺乏婚姻对于社会、文化的危害,并列出了相关的新闻和数据支撑,而对面从始至终都只有一组关于中国结婚和离婚率的数据,但是我们依旧没能改变老师先入为主、反对结婚的观念而败下阵来。

最后这位已婚且已经有了两个可爱女儿的老师,语重心长的感叹了一句:“結婚はやっぱり良くねえな。”(结婚果然不是什么好事)


二、

“经济发展就是最好的避孕剂。”

这句话放在全世界的各大经济体中去看的话,简直就是一条至上的真理。

上图是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自1960年(美国为1920年起)到2018年结婚率的折线图一览,可以看到,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结婚率在1970年之前保持上升趋势,1970年前后达到顶峰,尽管之后还会上下波动,但是总体上而言都是处于下降的态势。文章开头韩国的结婚率竟然在各大发达经济体中处于中上位置,这一点的的确确出乎了我的预料。

而对于不断发展的庞大经济体中国而言,这句话的效用依然存在。

上图为国家统计局从2001年到2019年对中国初婚总人数、再婚登记人数和离婚登记人数的调查报告折线图。

如图所示,我国的初婚登记人数从2001年到2004年相对保持平衡,在2005年到2013年保持逐年递增,自2013年之后逐年下降。

相反的,我国的离婚登记数量却逐年攀升,从2001年的约125万对发展到截止2019年的470万对,增长了约四倍,而离婚率也从2001年的千分之0.98到2019年的千分之3.36,增长了约3.5倍。(粗离婚率: 粗离婚率指某地区当年离婚对数占该地区年平均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为——粗离婚率=当年离婚对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平常讨论中的中国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三十或是高达百分之四十,这种算法只是单纯的将当年的离婚对数除以结婚对数的比值,这种算法是不科学的,忽视了已经步入婚姻的夫妻总数,如果要进行这样计算,2019年,中国的离婚率(离结比)早已超过百分之五十。按照这种比率,我们的身边应该平均每两对夫妻里面就有一对离婚,可是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没有发生,离婚的人依然属于少数。

但是相比较其他国家的离婚率而言,中国截止到2019年3.36‰的离婚率已经不算低了,甚至比我们所认为性开放的相当一部分欧洲国家甚至美国的比例都要高得多。

1截止到2018年主要欧洲或发达国家的离婚率(‰)


2截止到2018年各发达国家的离婚率(‰)


如图所示,截止到2018年,欧洲国家离婚率最高的是白俄罗斯的千分之3.4,与2019年中国的千分之3.36相差不远。而历史上最高的是俄罗斯于2006年创下的千分之4.8的记录。

未来中国的离婚率发展趋势究竟是会超过2006年的俄罗斯,在全世界范围中一骑绝尘,还是会如同日本一般对于婚姻的慎重而发生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双重下降,保持一种低欲望社会,面临少子化严峻形势。我们或许只能交给时间去检验。但是,处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可能性应该是趋向于日本模式,即对于婚姻的慎重而导致的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双降。这种方式对于婚姻的长久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厚生劳动省对于日本离婚率和结婚率的统计(最右边为年份,最左边为结婚率和离婚率)


美国结婚率(‰)     (最左边是年份,最右边是结婚率)



图表4美国离婚率(‰)




三、

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为什么会恐惧婚姻?

经济的发展会给个人的生存带来更多的压力,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抛开这种庞大的人类观念不谈,我们单纯一起探讨一下作为一个人类之中的个体而言,为什么现在的大多数会对于婚姻感到莫名的恐惧,宁愿选择终老一生也不愿意找个伴侣结婚生子。

房贷车贷,结婚以后双方家庭老人的抚养,孩子的上学和生活费问题,凡此种种,都成为了阻挡我们走向婚姻殿堂的障碍。

但是,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的父辈在面对这些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仍然选择生下我们,并在这过去的岁月里面因为这一份肩上的责任而四处奔波?为什么众多完成了经济独立,没有经济后顾之忧的人仍然会选择丁克,保持独身?

在这中间有大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经济压力过大的缘由,然而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推到经济发展的身上,更多的,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新闻舆论的导向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经济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总是会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变的浮躁且漫不经心,人们不会再花时间去品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人肺腑,不愿知晓唐婉和陆游《钗头凤》中“瞒、瞒、瞒”的无可奈何,不愿明了“尾生抱梁柱而死”的坚守执着,不愿去品味苏轼悼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中的悲凉断肠。

相反的,人们只看得到“某某人婚闹”、“某某PUA”、“某某出轨”和“某某杀妻”……媒体公司不断用此种挑战人们三观、能够不停冲击道德底线的新闻博取人们的关注,进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润,而对于绝大多数人,他们仍然保持着沉默。

而对于个人,或许是因为自我独立、民主思潮的原因,人们总是凭借着自己的姿色或者自己的财力一方的优势在爱情之中蛮横冲撞,依仗着自己的优势草率对待一份感情,缺乏反思,自以为是,总认为感情只是单方面的付出。也总有人幻想着嫁入豪门,唯金是图,看见富豪便忘乎所以地投怀送抱,反而将一片真心之人拒之千里或玩弄鼓掌。

整个社会就这样变得乌烟瘴气。

所以,慢慢的,出于对于感情的恐惧,人们宁愿相信爱情只是脑中多巴胺大肆分泌的生物学结果,也就再也不再相信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让自己的多巴胺分泌这一简单道理了。现代的人,宁愿随便找一个人不痛不痒地同床异梦,也不愿意敞开心扉主动追求。

人们于是就这样子,放弃了去爱别人,也丧失了爱人的能力。整个社会都在追求来自肉体的快感,不愿意认真去面对自己的内心,认真回应别人的付出。

与此同时,再加上现今社会民主氛围的日渐浓厚,人们对于同性恋的容忍也比过去要宽容得多,男女平权、女性独立也更多地导致了女性不愿意扮演一个母亲的角色,而倾向于完善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再加上现代物质生活的极度富足,人们的精力被除却爱情之外的事物吸引,科技的发展,一部分国家对于代孕的商业化,也令一部分人宁愿选择代孕产子,也不愿意涉足婚姻。

种种社会行为的相互累加,致使社会情感对于婚姻的污名化,加剧了本来在社会压力之下已经足够大的对于婚姻的恐惧,体现在数据上,便是结婚率的下降和离婚率的上升。体现在社会情感上便是恐婚人数的增加,抵触抗拒婚姻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共同意识。

这颇有一些25号宇宙试验的模样了。

可是,我并不是想站在某个道德的制高点上嘲讽众人,表现出一副令人恶心的虚伪做派。我只是在尽我所能的抛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能够冷静的思考,不至于被社会轻浮的风气带偏丧失了自我辨别的能力,丧失了爱人和被爱的能力。

然而我还是没有办法想通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婚姻对于现在乃至未来的社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不知道,倘若未来的人类能够将怀胎十月此类的辛苦用机器代替,可能婚姻的生命也就如此走到了尽头。

这对人类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球婚姻现状——我们为什么恐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