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的电影笔记】寂静之地,唯爱能有回响

说来奇怪,《寂静之地》这部冠以恐怖电影之名的影片竟让我们感到温暖,影片让我们融入主人公一家人温馨的日常生活之中。很多恐怖电影是用血浆和血腥场面来冲击观众的视线达到引起大家恐惧、害怕、不安等原始的负面情绪,但《寂静之地》却刻意虚化这些场面的镜头,转换方向,深入描写遭遇怪物袭击后主人公一家人之间的情感变化。影片运用文字、图片、手势把我们引入故事之中,仿佛我们也身处在这寂静之地,对莫名的危险知之甚少。与大多数恐怖片相比,这部电影更重温情,它探讨的是建立在成长与希望之上,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

电影十分特别的一点在于,虽然恐怖来自至于寻到声源就会展开杀戮的怪物,但整部电影都没有全面地介绍它们的来源与目的。电影的开篇场景是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的爸爸带领一家人去破败荒凉的城镇购物,回家途中,小儿子因玩具飞机发出的响声被怪物发现并杀害,恐惧与悬念随之蔓延开来。

从大女儿在自家玉米地里惊醒开始一直到影片结束,我们只看到了5个人与怪物的对抗。——沉默无语的生存、声东击西的躲避、一点一滴的积累对它们的认知、以及绝望时愤怒的叫喊。主人公这一家人似乎在告诉我们:面对能力范围外的危险,也要拼尽全力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正如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妈妈对爸爸说:“如果保护不了他们,我们还算什么父母!”


就影片结构而言,我认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它的重心设计没有放在人类打击怪物这方面。而是着重描绘怪物对这一家人的影响。比如,爸爸开始教授大儿子基本的生存技能,妈妈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的特殊婴儿床,大儿子在恐惧中无声的开着车,大女儿的悔恨和哭泣等。假设影片围绕着怪物展开,浓墨重彩地描绘它们的杀戮行径,渲染恐怖氛围,那么电影恐怕会失去神秘感。事实证明,在观影过程中,我们虽然不安,却一直对怪物保持着浓厚的好奇心,并不断地发问:它们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攻击声音?它们有什么目的?真的就没有办法打败它们吗?

据说对剧本的改写,是导演(也是男主角)约翰•卡拉辛斯基的任性所为。没有前期铺垫就让观众直接介入到无声的世界之中,这种惜声如金的表达,让众多观众觉得剧本本身存在着许多bug。但短短95分钟的观影体验,恐惧透过大屏幕飘散到整个影院之中,带动着观众的情绪,就连喝水吃爆米花的声音都消失地无影无踪。

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的爸爸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所有关于怪物的信息我们都是从他工作的地下室看到的,他试着通过信号传输向外部求助,并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的躲避方案,为了让有听觉障碍的女儿对危险有感知不断改进她的助听器,他深深地爱着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他是个不善表达的人,虽然这在无声的世界里是安全的,但却引发内心敏感的女儿的误解。他总是警惕、谨慎,就算恐惧、悲伤突然来袭也能控制自己不发出一点声音,然而在孩子们受到怪物袭击的危险时刻,他果断用自己的叫喊声保护了他们。

影片大部分时间是没有语言对话的,一家人用手势表达着自己的思想。食指竖起放在嘴边,这个表达不要出声音的动作,让人印象深刻。起初这个动都是爸爸在做,每当危险将至,爸爸都会竖起食指提醒他的孩子。直到儿子和女儿两人被困在玉米仓库中,昔日总是受保护最胆小的弟弟,居然在姐姐面前警惕地竖起食指。


艾米莉•布朗特的表演精湛细腻,她饰演的妈妈,有一段表现一边无声忍受即将生产的痛苦,一边在恐惧中躲避怪物搜寻的表演,全部用肢体和表情来牵动观众的心,配合明暗跳动的灯光和低沉的背景音乐渲染紧张气氛,堪称经典。

故事的结尾被许多人诟病交待得不完整。我觉得当你看到妈妈和女儿用坚定的神情替换掉惊恐与疑惑时,笼罩在全剧的危机感已不复存在,结局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网友评价的那样,“很多恐怖片满足于吓人,对角色用力不足,《寂静之地》却对人物塑造和故事编排充满诚意,以恐怖惊悚片出道却呈现出类似剧情片的深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跑跑的电影笔记】寂静之地,唯爱能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