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记游(三)都江堰—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今天是四川游的第二天,我们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都江堰。 离开成都市,汽车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到达都江堰景区,都江堰景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下了车,景区的导游给每位游客发了一个耳麦。这样挺好,我们在游览的同时,能清晰的听到导游的讲解,可以很详细的了解都江堰工程的伟大精妙之所在。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我们开始走进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农田,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现在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引水灌溉作用,据讲解员介绍,灌区覆盖7 市40县 ,为1076万亩农田供水。成都“天府之国”的美誉,无不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神奇伟大。

  景区导游首先带我们参观二王庙,二王庙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

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庙门楼上方,有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写的牌匾“二王庙”。

走出二王庙,前面是一座索桥叫“安澜索桥”,“安澜索桥”飞架岷江南北,桥下的岷江水波涛汹涌,滚滚向前,其声如雷。“安澜索桥”是清嘉靖年间,邑人何先德与其妻杨氏共同建造, 以使两岸人可安渡狂澜,故后人更名为安澜桥。又名“夫妻桥”。桥的一侧至今仍有何杨夫妻的塑像,令人敬仰!

走过安澜索桥看到一块石碑上书“鱼嘴”,站在石碑一侧的坝上向岷江中心望去,鱼嘴堤形如鱼嘴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灌溉。

从鱼嘴乘景区电瓶车就到了宝瓶口和离堆。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而飞沙堰就在离堆的一侧,是一道低坝,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也是都江堰工程三大主要结构之一。“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都江堰溢洪排沙的壮观画面,只有在夏季洪水多发的季节才能够看到,可惜我们是春四月而来,颇感遗憾。

    走过飞沙堰就到了离堆公园,离堆公园内有伏龙观,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李冰石像。公园内有六方塔诗碑,还立有历史上维修都江堰工程的名臣塑像,离堆公园内有四根卧铁,据说是测量都江堰内水位所用。公园内栽各种奇花异草,林木森森,还有各种珍稀树种,老树虬枝,俨然一个盆景园。园内还有一块石碑是余秋雨游都江堰青城山的题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走出离堆公园不远处有一座廊桥,重檐翘角,气度恢宏。这是都江堰南桥,位于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都江堰市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廊桥上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踩过南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南桥被誉为“天府源头第一桥”。

    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千年无坝古堰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2008年的汶川地震,都江堰市也在震区内,但在巨震面前,都江堰水利工程却体现出了古代建筑艺术之高超、选材之精妙,原本工程基本完好,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服!正如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中所说: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代,而且泽被后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川记游(三)都江堰—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