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下午我去小区的理发店剪刘海,因为前面还有人在等,我就顺手翻起了旁边放着的杂志。这时一位父亲带着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男孩进来。
可是,一到理发店门口,孩子死活不肯进来,一边哭闹,一边还死命的用脚撑着地。只见父亲怒瞪着眼,大声的对孩子吼到:“不就剪个头发吗?哭什么哭?”听着父亲的怒吼,那个孩子越哭越厉害了。
我放下手里的杂志,走到孩子身边,轻声的说到:“宝贝,想变的帅帅的吗?”
孩子看着我,眼里噙着泪用力点点头。
“那咱们让叔叔帮我们把头发修一修,好吗?”
“嗯”听完我的话,孩子乖乖的去到了店里面。
孩子父亲讶然的看着我,他告诉我从家里出来他是一路骂着把孩子拎过来的。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态度,才是他们判断一件事情的依据,至于道理,五六岁的孩子懂什么呢?他们只知道什么好吃,什么好玩。
我们总是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最好的教育不就是父母本身吗?
你勤劳善良,孩子看见了;你孝顺父母,孩子明白了;你说话和风细雨,孩子学会了。你想要你的孩子怎么样,你就先怎么样。
01
孩子的事情没有什么小事,家长要学会懂得聆听。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与其说是一本儿童读物,在我看来倒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小豆豆在别人的眼里是个有问题的孩子,被学校开除,最后来到巴学园。而小林校长用了整整四个小时听小豆豆说话。
我们有多少家长会听一个孩子讲四个小时的话?我想现在大多数家长是做不到的,在他们认为,那些屁大点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在孩子眼里,每一件事情都是大事,他们渴望有人分享,你以为的小事,在孩子眼里那可是大事。而在大多数父母的眼里,只有读书、考试才是大事。
就这样,我们的孩子变的越来越不愿意说话,也越来越和父母疏离。
我们要学会聆听孩子,接纳孩子。著名教育学者尹建莉说过:“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02
孩子没你想的那么脆弱,我们要学会放手。
我有一个老师,他每年寒暑假都会带着孩子去西部山区,每天走20公里以上,风雨无阻,他让这些城里的孩子和当地的孩子同吃同住。
孩子离开的这些日子,家长一个个的各种担心,他们担心孩子吃不惯那里的伙食,孩子没走过那么远的路,身体吃不消。
而这些城里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吵着要回家。
孩子还是同一个孩子,为什么这些孩子在父母眼中却是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爱学习?
如果说把孩子比作花草,那么家长就是园丁。想要花草长的枝繁叶茂,就要园丁辛勤护理。可是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护理方法。孩子也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我们无法代替花草的生长,他们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施肥浇水捉虫,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03
老家有一给孩子,去年考入了清华,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这可是村里第一个进清华的孩子。今年春节我回去的时候,我看到了孩子的父亲,在大门口给他的老母亲洗头。于是便走去。我恭喜他孩子考进清华,并向他讨教方法。他不善言谈,倒是他的老母亲先开口了:“哪有什么方法呀,庄稼人天天和土地打交道,也没读过什么书。只是孩子父母的做法孩子都看在眼里,自然学会了。”
老太太的话很朴实,却真正蕴含着大道理,所谓的大智若愚便是如此吧。
我最崇敬的一位教授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孩子不用教,全凭德行感。”
当我们不断的抱怨孩子不听话、不孝顺、不爱学习的时候,我们是否认真的聆听过孩子的心声?
当我们花大把的金钱、大把的时间,把孩子送到不同的培训班的时候,我们是否思考过他们是否真的需要?
当我们拿着孩子的试卷大声指责着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理解过孩子的内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充满无限潜能的宝库,而宝库的钥匙就在家长手里。
大道至简,你处事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