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读书笔记4)——实事求是的学问

读书笔记4——实事求是的学问


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摆脱这些思维陷阱,成为一个遇事理性思考的人呢?答案是:实事求是。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对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实事求是,要分清楚事实和观点

古罗马皇帝马可安东尼在《沉思录》里有这样的告诫——“我们所听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想要做到实事求是,我们就必须先弄清楚事实和观点的区别。错把观点当成事实,就很容易主动跳进思维陷阱。

事实和观点的区分:

“现在温度是26摄氏度”——事实

“天气太热了”——观点

但是,真实的世界要复杂得多。

当你认为某件事情“理所当然”的时候,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种情况下,你很容易顺着自己的感觉去想问题,事实已经被抛在脑后了,做出的判断往往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踏踏实实去查阅资料和数据,为想当然的观点寻找事实依据,再做出判断,这样才能降低我们犯错的概率。

以事实为准绳,不要先入为主,就足够了吗?千万别小看了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发生的“事实”,因为当下的“事实”,有时候可能是片面的,只是全部真相的一个视角,这样一来,片面的信息也会变成“观点”。所以,要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还需要了解完整的事实,要分析事物的变化趋势,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靠谱的。

比如,每逢“双十一”,很多人就会有一种观点—— 买东西便宜,赶紧多买点。 实际上,许多商家可能会采取先升后降的销售策略,比平常低得多得价格只是假象而已。

实事求是,就要是学会聪明地看待媒体

要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还要学会聪明地看待媒体。

第一,宣传往往是带有倾向性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分辨真假。比如美国媒体就援引特朗普的话说:很多国家都没有如实报导疫情,尤其是中国,人家的死亡人数比咱们可多多了!这一段话,实际上有两点错误:一是夸大事实,数据不准确;二是,没有把中国的抗疫成绩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进行对比,忽略了更完整的真相。

第二,对于媒体所宣扬局部信息,我们也不能过度排斥。

我们还要学会和整体数据进行比较。比如,我们之前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媒体报道“2016年,全世界有420万婴儿死亡”。 当前环境下,婴儿的死亡率是历史上最低的,这个数据并不高,媒体这样报道完全是利用大众的恐惧心理,博人眼球。但媒体关注这全世界每年早夭的420万婴儿,才能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让大家都去关注这一类群体,寻找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三,对待媒体,我们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现在很多人只要看到新闻,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无良媒体,天天发这些骗人的东西!”这种态度,其实有点极端了。媒体发布的信息,自然是有好有坏,好的,我们要支持,坏的,我们可以批评。如果所有把信息我们都一棍子打死,那我们就成了传说中的“杠精”了。

实事求是,要有数据思维但不要迷信数据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实事求是要有数据思维,但又不能迷信数据。

首先,数据可以“作假”。比如,近年来风生水起的直播,不少主播为了获得品牌方的青睐,会门专找人在直播时大量刷单,造成直播间虚假繁荣。

其次,数据也可以“说谎”。最著名的例子是幸存者偏差:二战时,统计学家为了找到战斗机应该加强的部位,分析了联军轰炸机的弹着点分布。他们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德国地面炮火击中的部位,飞行员的座舱与机尾则很少被击中。但事实上,最应该加强防护的恰恰是很少被击中的座舱和机尾,因为统计的样本范围是返航的受损飞机,而大多数被击中飞行员座舱和尾部发动机的飞机,根本没法返航就坠毁了。弹着点分布这个数据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却带来了有偏差的结论,这就是典型的数据撒谎。

最后,对于数据的解读也是因人而异的,同一个数据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一个故事说,两个销售员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结果却看到这里没有人穿鞋,于是一个就认为“这个市场没有商机,因为人们都不穿鞋,穿鞋率为0”。另一个却觉得“这个市场商机巨大,因为人们都没鞋子穿,没鞋穿的概率为100%”。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数据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没了它我们很容易自说自话、感情用事。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数据这个工具也有局限性,一味地迷信数据也算不上实事求是。


感悟:理性思考、看整体、看局部、看趋势、看立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读书笔记4)——实事求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