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智慧的活法:与思想“脱钩”》
文|羽翩翩
一直记得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原始人住在山洞里,一个叫阿呆,一个叫阿瓜。
阿呆善于思考,阿瓜头脑简单。
阿呆坐在山洞里,试图想一个万全之策,捕获野兽,大餐一顿。
阿瓜也想大餐一顿,于是天天出门等待时机。
阿呆认为阿瓜这样做太危险,随时都有可能一去无回。
阿瓜却觉得不行动的话,连野果子都吃不到。
一连好几天,他们只能吃到阿瓜摘回来的野果子。
阿呆看着每天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阿瓜直摇头。
need-to-insert-img
终于有一天,阿瓜遇到一只受伤的野兽,他们大战了三天三夜,最终阿瓜胜利了,扛着野兽的尸体回到了山洞,准备和阿呆大餐一顿——
可阿呆已经饿死在了洞中。
阿呆终究没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去捕获猎物,反而被种种的愁思和忧患“钩”住了,连洞都不敢出,最终饿死在了洞中。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反常识的道理:思想无用,行动为王!
我们总是觉得应该先把事情想清楚,把一切都计划好,才能开始行动,但其实这样做很有可能让我们掉入“思想的陷阱”——被自己的深思熟虑给“钩住”迟迟不肯行动,结果一事无成。
need-to-insert-img
1、“胡思乱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就拿早起来说吧。
早起的好处很多。有一句极诱人的话——“当别人刚刚才起的时,你已完成一天大半的工作。”这种优越感,往往让我们从一天的最开始就比别人拥有了更大的底气。
多好。
于是我们就开始计划早起了。
可最终为什么我们没能实现早起呢?
因为我们从来只思想,不行动;只计划,不行动;只有想法,却不去行动。
我们会被各种积极、消极的想法“钩住”:
明天再开始吧!昨天工作(带孩子)太累了!
那怎么行,说好今天就早起的,早起的好处太多了。
但也不差这一天。
不不不,想想我昨天的计划,只要我早起了2个小时,我的工作就能完成一大半……
我能完成这个……那个……嗯嗯!再睡10分钟就起床!
再十分钟吧,也不晚……
我敢打赌,当你起床的时候,也不比平时早多少,而且早起失败的挫败感,让你不但没有获得胜人一筹的底气,反而是一肚子“恨铁不成钢”的怨气。
need-to-insert-img
你或许不会放弃:因为积极的思想会鞭策你从头再来。
或许最后你也做到了,但却坚持不了几周。
为什么?
因为消极思想会经常跑出来,一跑出来你就用积极思想去与它搏斗,一搏斗,你的精力和时间就会被它们占据、夺走。
所以你看到了么?
思想多么无用,它不但无用而且还拖你后腿。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做“快乐无意识”。
什么叫“快乐无意识”呢?
简单来说,就是人“趋利避害”的天性。
人总会不断地寻找快乐,使快乐增加,总是躲避痛苦,使不悦减少。
坐在山洞的阿呆每当想到一个捕猎策略,“快乐思想”就会驳斥它:这样也很危险,一有闪失,命就没啦!
计划早起的我们闹钟一响,“快乐思想”就窜出来:晚起一下下也没什么,充足的睡眠同样重要。
就这样我们被各种思想“钩住”,迟迟不行动。
而不行动,一切计划都只是“做梦”而已。
“快乐思想”总能给我们合理的解释使我们放弃我们的行动计划继续当下无用却有趣的活动;
而积极思想又总是忍不住过来和它进行搏斗,最后两败俱伤。
need-to-insert-img
2、没有思想我们怎么行动?
如果说思想无用,那我们就“戒掉”思想?
可是没有思想作为方向和指导,我们怎么行动呢?
其实我们掉进了“思想的陷阱”,就像阿呆一样,他总想要一个万全之策、一个完美的捕猎计划。
我们不是不要思想,而是要与思想“脱钩”。
就以学瑜伽举例。
我们公司附近新开了一家瑜伽馆,同事们都想去。
有的人老早就买好了瑜伽服,等待它的开业。
可是最后报名并且坚持下去的只有一个人。
有一次聊天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回答说:只要预约好时间,到点就去,不要想太多就好了。
她说其他同事们就是想太多,总是在去和不去之间徘徊,这一徘徊就难以坚持了。
也就是说,当她把“坚持瑜伽”这个目标和固定练习的时间确定下来以后,就跟思想“脱钩”了。
之后她便用行动取代思想,形成一个自动化运行模式,在这个自动化模式里不断循环从而提高和精进。
need-to-insert-img
类比之下,原始人阿瓜难道真的没思想么?
他有。只是,他是在行动中思考的,准确来说,他善于在行动中总结经验,然后继续行动。
从这个两个例子里我们就学会了两个“没有思想,也能行动”的有效方法:
第一,先想好做一件事的目标和意义,然后做好该事情的具体计划(女同事每周固定时间去做瑜伽),最后就不再想别的,按计划行动起来即可。
第二,在执行计划时,也就是每行动一次,就去反思和总结,看看计划是否有不合理之处,有就及时调整,然后再次与思想“脱钩”,立刻投入下一次行动。
其实在阿瓜身上我们还可以学到第三点那就是:当做一件事情没什么头绪的时候,我们就先行动了再说。
就像刚开始,他思考不到任何捕猎的方法,但他还是出洞了,他不断去熟悉环境,这都为他之后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所以,不是任何事情都是要准备好才能开始行动的,反而很多方法和思想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构建的。
爱迪生面对自己数以万次的失败后曾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10 000种行不通的方法。”
乔丹也曾说过:我投丢了超过9000个球,输了差不多300场比赛。有26次,人们相信我可以投进制胜球……而我却投丢了。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成功。
失败在所难免,但惧怕失败则没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爱迪生和乔丹在行动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与自己的思想“脱钩”,而是被恐惧、焦虑的想法给“钩住”,他们就无法专注于当下,也就无法获得最后的成功。
need-to-insert-img
3、与思想“脱钩”
与思想“脱钩”不是否定思想、不要思想,而是允许它的存在。
当我们不去抵抗它们,给他们一定空间时,我们就能把注意力更多地争取到当下的行动中来。
当“快乐思想”窜出来时,别去和它搏斗。
既然“快乐无意识”是我们趋利避害的天性,何必去与它搏斗呢?就让它待我们的意识里,原谅自己的天性。
一旦被自己原谅和允许,思想就能与我们的行动“脱钩”。
与思想“脱钩”,就是在行动的时候专注于当下,全情投入到行动中。
原谅和允许自己的“快乐思想”,我们就有更多精力去行动了。
当我们行动的时候,也会不断有焦虑、不安的想法出现时,我们依旧可以温柔地把它们放到一边,集中精力做自己能做的事,专注于当下。
与思想“脱钩”,就是坚持永恒地践行我们的观念和计划。
而这也是与思想“脱钩”最关键的一部分。
因为我们做事情之所以感觉不顺,出现压力、恐惧、不安、没信心等感受,都是因为我们的技能还不够娴熟、我们的经验还不够丰富。
我们只有在实践里反复运用和打磨,才能逐步提高和调整。
need-to-insert-img
肯尼迪说:最大的危险是无所行动。
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俗话说:路不走不到,钟不打不响。
所有梦想只有被付诸于行动,才会变得神圣起来。
所以即便心中有想法万千,行动吧!
和思想“脱钩”的人才能步伐轻盈、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