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什么是“管仲定律”之前,先抛出一个大伙共同关心的话题:什么是“理想的人生”?
大伙慢慢想,易三先上自己的答案——
理想的人生,首先要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咳咳,当然啦,现世的荣华富贵,吃香喝辣、香车美宅等等,听起来有点俗,但是可以有,绝对可以有。
另外,泽及子孙后代,这个也可以有。如果再博个流芳百世,那就各种完美了……
理想的人生,这些足够了吧?
隔着屏幕,似乎都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笑声,不怀好意的。
拜托,咱们是在聊“理想”好吧!想想都不行,没道理的呀……
一
好了,不贫了,接下来聊聊今天的主角——管仲。
管仲的开场白:我为“理想的人生”代言!
上下五千年,有这种资格的人没几个,而管仲算一个!
事业方面,在公认的古代名相里,管仲排名至少前六,说前三也很靠谱。
子孙也得了他不少实惠,别说“富不过三代”了,管仲以下十几代人都在齐国做高官,有封邑,混得相当不错。
成功以后就必须低调?管仲才不呢,他是个讲排场、爱享受的人,美女、美食、豪车、豪宅,几乎一样不落。
这一点让很多人看不惯,比如孔夫子。
管仲有“三归”,也就是娶了三房太太,不仅如此,他的庭院和宴会的规格都赶上国君了,于是孔夫子直言不讳地说“管仲之器小哉”(《论语·八佾》)。可问题是,管仲再怎么摆谱,“齐人不以为侈”《史记·管晏列传》,齐国老百姓都认为理所应当。说实话,这个不容易。
管仲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他小时候到底有没有砸过缸、让过梨,已经找不到任何资料了,所以我们从他青年时代说起吧。
二
从青年时代的管仲身上,仍然找不到一丁点儿“有为青年”的影子。相反,他称得上是“劣迹斑斑”。
都知道有个成语叫“管鲍之交”,说的是管仲和他的好友鲍叔牙的事情,以下事实是由管仲本人口述的:
一、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出的本钱少,可是每次分钱都要多拿一些。
二、有一次,鲍叔牙委托他办件事,却给办砸了。
三、参军打仗,当了三次逃兵。
四、给老板打工,被开除了三次。
按今天的话说,这哥们相当不靠谱。
摊上这么个朋友,要换了别人,恐怕早断交八回了,可是鲍叔牙理解管仲,知道他有他的难处!
朋友这么对自己,管仲当然也很感动,他找了个机会……跑到鲍叔牙的敌对阵营去了。
于是,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夺位大战。
结果,小白成了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流亡鲁国。
又一次的,他失败了。
三
从管仲青年时代种种不靠谱的经历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靠谱的结论:这是个很现实的人。
注意我说的是“现实”,不是“务实”,真没必要刻意去美化什么。
放在今天,你要说一个人“现实”,对方肯定不高兴,因为“现实”几乎与“自私”同义。
然而从管仲一生来看,他骨子里还就是这么一个人,什么“忠”啊、“义”啊、“智”啊、“勇”啊,什么“安贫乐道”啊、“舍生取义”啊,后世儒家时刻念叨的这些东西,管仲根本无心去迎合。
相反,他只选择最有利的事情去做。世俗的眼光,他毫不在意。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推己及人,他也知道别人要的是什么。
这或许正是鲍叔牙看重管仲的地方,于是他向小白极力推荐,说齐国的霸业不能没有管仲。于是,管仲被“引渡”回了齐国,成了齐国霸业的灵魂人物。
但是,管仲并没有比以前变得更好。现在的齐国宰相管仲,和当年的“无良青年”管仲,本质上并无区别。
不同的是,宰相管仲依靠非常现实的理念和手段,带领齐国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
四
管仲的治国之道,两千多年来很多人都在研究,出的论著已经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了。
其实,他的治国理念很简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让老百姓富起来!
管仲有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什么礼节啊,什么荣辱啊,等人家饭吃饱了、衣服穿暖了之后再说吧!
他的施政办法也很简单,十六个字:“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史记·管晏列传》)老百姓想要的,就实行;老百姓不想要的,就去掉。
注意,管仲施政,根据的是老百姓的好恶,而不是他自己的好恶,也不是领导小白的好恶,这一点非常关键。于是乎——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春秋初期偏于海滨一隅的小小齐国,在后来好几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呈现一等强国的风貌,大半功劳要归管仲。
连孔夫子也不得不承认,“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意思是说,要没有管仲,恐怕中原早被蛮族占领,而自己也已成了野蛮人了。
所以说,孔夫子对管仲的态度很纠结,一面认为管仲“器小”,一面又认为管仲达到了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仁。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篇》)
管仲的成就,令他在后世收获了无数重量级粉丝,如诸葛亮。
五
其实,表面风光的管仲,活得也不容易。
两个字:操心!
国事千头万绪,很难不出纰漏。从史料来看,经常给管仲出难题的,正是他的老板,同样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姜小白。
身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姜小白,是位好领导不假,但他也有一堆毛病,比如任性、骄傲、耳根软、好女色等等。
而且,对于管仲的正确意见,小白经常听不进去。
其实,这再正常不过了。凡事都听管仲的,那谁是老大呢?
所以,管仲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跟领导搞好关系。
也就是说,他不但要管理好国家的内政外交,还必须照顾好领导的情绪。古往今来,一大批能力超强的名将名相,就输在了这一点上,只有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寥寥数人除外。
六
举个例子:当时,小白有三个好基友:易牙、竖刁、卫开方。
卫开方是卫国贵族,跟随小白十五年,从来没有回过家。竖刁是个宦官,据说他为了能侍奉小白,自愿接受宫刑。易牙是个烹饪专家,小白随口说了句“没吃过人肉”之类的话,他回去就把三岁的儿子蒸了,送给小白尝鲜……
管仲当然知道这三个都不是好东西,但小白却离不开他们。管仲曾借故把三个人一股脑儿打发走了,但没多久小白又一个一个找了回来。
如果是魏征,恐怕早为这事跟领导杠上了,但是管仲没有。
姜小白是姜小白,李世民是李世民!中国上下五千年,出过几个“李世民”?又有多少“魏征”式的人物,悲剧收场?
一如既往的,管仲很现实!
七
病危的时候,管仲郑重地告诫小白,绝对不可以让这三个人染指权力。
小白问,这三个人在我身边很久了,你怎么不早说?
管仲说,国君应该有点癖好,否则便没有当国君的乐趣了,但是癖好不能影响国事。我在一日,这三人便安分一日,我死后,这三个人必定酿出大乱。
话说到这里,管仲算是为齐国、为小白尽了最后一份力,就此撒手人寰。
然而,小白没有听从。后来一如管仲所说,易牙等人作乱,小白被活活饿死在宫中。据说临死的时候,小白特意拿块布遮住了自己的脸,因为羞于去见管仲。
小白这样的下场,八成在管仲的意料之中。
世间很多事是个人无力改变的,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归宿。
也许,这才是最大的现实。
参考文献:《史记》《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