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亲密关系》:如何安全度过磨合期——磨合期的误区和错误的偏差行为

如何安全度过磨合期——幻灭的根源和如何面对幻灭的痛苦,是《亲密关系》这本书中的第二个关键内容。

首先,幻灭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爱上的都是我们认为符合心中想象的那个人。因此,激情过后,梦中情人变成了现实中与我们的想象不符合的人时,幻灭就此开始。幻灭本身就是希望一下子落空,惆怅、失落甚至绝望和悲愤都会涌现,很容易把我们压倒。

其次,是我们容易陷入偏差行为的误区。

对于幻灭的痛苦,我们遇到的核心问题是“看不到幻灭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质上,幻灭的意义是让我们撕开梦幻并看到真相。

相比于心动的头晕目眩,幻灭才是我们真正走向亲密关系的开始,幻灭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想要的一切都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然而,很多人难以意识到这一真相,因此就如同婴幼儿断奶。我们会想尽办法保持原有状态。这种脱离现实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所谓的偏差行为。

通常,偏差行为主要有四种:

第一个是引起注意,就比如说看看我看看我;第二个是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第三个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第四个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其中,引起注意和权力斗争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重要性;报复心理和自我放逐,通常则是觉得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被深刻的沮丧痛苦所驱使而做出的一种自毁的毁灭性行为。

克里斯多福在这里非常恰当地引用了教育学家对孩子心理的分析。因为亲密关系呈现给每个人的感受,实际上是在时时刻刻反映着每个人的亲子历程。因此,在亲密关系中出现幻灭的人们,通常也会像未被满足的婴孩一样采取种种过激行为来引起对方的注意,或是要极力争取对亲密关系进行掌控的权力。

除引起注意和权力斗争之外,幻灭所引发的沮丧和痛苦还会引发人们的报复和自我放逐行为。这些行为,实质上都是人们在试图以一己之力重塑梦幻爱情,也就是重新回到让欲望获得满足的状态中。

其三,是需要理解亲子历程和亲密关系的差异。

读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幻灭阶段也是人们有可能开始脱离亲子历程中受伤人格的起点。当然,亲密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的地方恰恰在于,处在关系中的双方本质上应该是平等的、完整的和独立的。而亲子关系中的子女是被动的、不完整的,也是不独立的。

因此,不难理解,以亲子历程建立的爱的逻辑本身就是片面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由此作为所谓亲密关系的评判标准自然会漏洞百出,也很容易处处碰壁。

当然,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对自己进行反思并改变的话,不仅亲子历程中受伤狭隘的人格会得到改善,而且会真正塑造健康的亲密关系。这才真正爱情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克里斯多福《亲密关系》:如何安全度过磨合期——磨合期的误区和错误的偏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