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微博引起热议,小朋友打坏学校的玻璃,留下遗言选择自杀,因为孩子知道他会被惩罚,所以跳楼.....
孩子的家长看到这封遗书时,肯定特别伤心,心理想:“孩子,你怎么能这么想不开呢?不就是一块玻璃吗?何必要选择这么极端的做法呢?”
看到这条新闻,我回想到自己的小时候,曾经遇到一个类似的事情,小伙伴不小心撞碎了学校的玻璃,带着哭腔跟我说:“能算咱们俩一起弄得嘛?”记不清楚当时如何回答小伙伴的,肯定是不行,因为我也害怕跟父母说。
从大人的角度看,觉得就是个小事,至于赔上自己的生命吗?但是对小朋友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跟父母说,自己不小心撞碎玻璃,老师要求必须赔,在回家的路上,无数次在心理的重复着,可是,到家还是不敢跟父母说。
孩子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特别快,微博中的小朋友的做法很极端,直接选择了自杀,小伙伴想让我跟她一起承担后果,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做错事,回到家害怕父母教育。
孩子恐惧感的由来?
孩子做错事,心理上会害怕,那么什么是恐惧感及恐惧感的由来?所谓恐惧感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感受到的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害怕,人处于恐惧时,不容易正确的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人在过去受到某种刺激,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的情节时,过去的经验就被唤起,就会产生恐惧感。
微博中的孩子在遗书中写到:"撞碎学习玻璃,我知道要被惩罚,所以我跳楼...."父母肯定在孩子之前犯错过程中惩罚孩子,导致孩子犯错不敢跟家长说。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是“被动习得恐惧”。孩子是在一次一次被惩罚中成长起来的,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恐惧心理自然越来越严重。自己犯错,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归根到底,父母没有给孩子更好的引导。
父母要给孩子进行指导,首先需要对恐惧的表现程度进行了解。
在《儿童情绪心理学中》讲恐惧根据程度不同,分为三种形式:轻度恐惧,中度恐惧,重度恐惧。
轻度恐惧: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很大,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孩子远离令他害怕的人,物或者环境后,大多可以自然消失。
中度恐惧: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假如大人没有及时察觉并给与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就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隐患,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重度恐惧引发的后果更加严重,它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当时还是以后,都是非常深刻的。
恐惧的危害性
轻度恐惧对孩子的影响小一些,中度和重度恐惧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微博的小朋友打破玻璃可能就是中度或者重度恐惧,因为恐惧,直接选择极端的手段跳楼自杀。还有一些轻微的恐惧,我的小伙伴,打破玻璃,让我跟她一起承担后果。
其实,孩子之所以产生恐惧,多半原因来源于孩子犯错时,父母没有处理好。用的方法不正确,导致孩子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来结局问题。
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克服恐惧?
克服恐惧的方法一:家长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爱他
很多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是通过“暴力”,孩子犯错误,就拳打脚踢逼迫孩子改变,从古至今,都传下来的做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个做法不对,孩子没有真实的感觉到父母爱他。父母让孩子感觉到爱,不是打骂,而是温柔的语言。
微博中的主人公,孩子犯错,家长肯定是就采取惩罚的态度,没有顾虑到因为长期的惩罚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到达了崩溃点,才选择的极端做法。
看到了新闻的悲剧,又联想到自己的小时候的事情,我特别把这个新闻跟小时候的事情跟儿子说了一遍,且我特别跟儿子说:“无论做错什么事,在妈妈心理,你最重要,妈妈爱你,咱们可以一起承担后果。”
尽管我跟儿子说了, 昨天,孩子不小心打翻了墨水,在阳台呆了一上午,并不敢出来,一开始,我跟先生以为他在阳台玩,没在意,到中午吃饭,喊儿子吃饭,孩子孩子不敢出来,老公去叫孩子,发现墨水打翻了。孩子就蜷缩在阳台上。我跟老公再次跟孩子说:“爸爸妈妈最爱你,什么都不如你最重要,办错事,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孩子还是似懂未懂的样子。
当孩子还不是特别懂得如何如何处理问题时,父母再次用温柔的语言践行着自己对孩子的诺言。孩子的恐惧感自然而然的就消失了。这种方法就叫“系统脱敏法”,孩子犯错误,父母跟孩子一起将引起恐惧的原因找到,孩子对这个事件的恐惧感逐渐的消除。提高孩子的心理的承受能力。
克服恐惧方法二: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给孩子机会,大人都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何况是个小孩子。孩子犯错时孩子成长机会,孩子是在不断的犯错时增长知识的。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家长给孩子机会,从错误中学习到知识,孩子慢慢的也就克服了恐惧。
家长说:“说过一百次,别在家踢球,看玻璃又碎了,拎过孩子就是暴揍一顿”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每次父母都采取暴力解决问题,结果就是孩子没有学到应该如何处理错误,还是一直在犯错误的道路行走,甚至严重的就是孩子忍受不了父母的暴力,自己直接跟微博的小朋友一样选择跳楼结束生命。
相反,父母若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犯错后,跟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孩子会配的上父母的相信。孩子本身的恐惧也就消失了。
克服恐惧方法三: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出正确的指导
在电视节目《兰海说成长》,一个小朋友是班上的小队长,同学打破班级的玻璃,同学告诉他:"不让他告诉老师”,小朋友就特别纠结,一方面害怕失去同学的友谊,另一方面,孩子处于恐惧中不知道是否告诉老师,回家就告诉妈妈这件事,妈妈的反应是:“你愿意告诉就告诉老师,不愿意就不告诉。”妈妈没有给一个明确的,让孩子特别茫然不知所错。
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帮助,当孩子不知所措,恐惧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意见指导孩子,让孩子相信父母、老师可以公平的处理问题,就不至于孩子一直处理恐惧中。
此时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告诉不告诉老师的问题,分析利弊,告诉老师,不会失去友谊,老师会公平的处理问题,会保护孩子,同时,也帮助了同学。避免同学因为躲避惩罚,心存侥幸心理,下次放更大的错误。如果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就不会茫然,处在恐惧中。父母给孩子正确的指导,让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长,帮助孩子远离苦恼。
孩子犯错不可怕,父母应该给与更多的爱,陪伴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