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重疾险

很多人觉得重疾险没什么用,特别是对高净值人群来说,几十、上百万自己也拿得出,没必要花这个钱去买重疾险。真的没有必要吗?

先来了解一下重疾险的起源。

其实重疾险并不是保险公司发明的产品,而是由医生发明的一个保险产品。它是由南非的一位著名外科医生巴纳德教授发明的,他曾做过全球第一例异体心脏移植手术。

为什么重疾险是由一位医生发明的呢?原来巴纳德教授医治过一位得肺癌的女士,她有自己的事业,离过婚,带着两个孩子。她找到了巴纳德医生给她做了肺部癌细胞切除手术,并且告诉她出院后至少要休养2年以后才能去上班。没过多久复查的时候,巴纳德医生发现她恢复得不如预期的好,就问她是不是提前去上班了,她说如果自己不去上班的话,两个孩子就会饿死。2年后,她的肺细胞扩散到肺部另一侧,不久后她就去世了。

她生前买的人寿保险都获得了赔偿,但是两个孩子永远失去了他们的妈妈。本应该在她确诊癌症后,多花点时间休养,陪陪孩子的,可是她却为了养活孩子带病工作,劳累促使她的癌症复发转移,最后身故了。

这个病人的事情对巴纳德医生的刺激很大,作为医生他可以治病救人,甚至可以延长和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却不能解决患者因为缺钱而放弃治疗或迫于生计而无法好好休养的问题。于是他和南非一家保险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种给付型的重大疾病保险,设计的初衷是:

第一,能够解决病人在被确诊重大疾病的时候获得一笔保险金,而不是身故后才获得赔偿;

第二,希望这种保险产品不仅能够延长人的寿命,还可以提高他们在非常时期的生活质量;

第三,希望在病人健康恶化的时候,财务是健康的。

于是,重疾险就这样产生了。

重疾险的起源故事告诉我们:你需要重疾险,不是因为你患病要死了,而是因为你需要活下去。

一个人得重病,医院里看病的花费是看得到的,是显性的;而因为生病引起的收入中断,却是看不到的支出,就如以下的冰山图一样。


有时候,也许就是冰山下面的那些隐性损失,压垮了一个家庭的生活。这是购买重疾险的功能和意义所在。

有人说,重疾险费率很高,买了也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多大作用。我的想法是:

第一,它有一定的杠杆,不能简单的看总共支付了多少钱,获得多少保额。在你购买重疾险的那一天起(过了等待期后),你已经享受了保障功能。也就是说在这之后的每一天你都有了这么多的保额,而你并不是一次性需要支付这么多。这是储蓄型保险产品的一个特点,也是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征之一。

第二,一个人生病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和专业人士的关爱。友邦的重疾险附带“愈从容”重疾专案管理服务,由友邦自建的医疗服务网络提供“一对一”专案管理,在疑似阶段就可以咨询相关医学专家,并提供确诊就医、住院的协助服务,预后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这样的人性化服务是病人在生病期间最需要的、也最具人文关怀的服务。

第三,一个人生病的时候,什么是最重要的?病人的心情最重要。我们说很多情况下不是疾病真的多严重,而是病人的心态变坏了,比如一谈到癌症,病人就觉得是不治之症,有时候真的是被疾病吓死的。相比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笔不菲的医疗费,有重疾险的可以得到保险公司一笔不菲的理赔金,这一进一出的感受,哪个更让人感到欣慰呢?心情一好,病也好了一大半,不是吗?

第四,保险的核心是保障,不是投资,不能简单地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来看。曾有客户购买重疾险5个月后查出癌症,以一年2-3万的投入,5个月的时间就得到100万的赔偿,这样的投资回报率你觉得高吗?当然,作为一名保险代理人,我们不希望客户去赚这样的钱,我们希望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现在有钱不等于将来也有钱,所以,趁现在有能力的时候花点小钱买个保障,万一真正用到的时候那种感觉就会特别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说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