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家的拜年

小时候的拜年,依着长幼秩序,初一拜族人,村东头拜到村西头。初二开始,拜外婆、拜舅舅、拜阿姨……。

最早时,都是父亲带着孩子走上个把小时的脚程,走马路,穿小路,过小河,中午前便赶到了外婆的村子。到了村子,外婆老早就留意着村口,这是一种秩序的约定。这个时候不是急着赶到家里,最要紧的是赶到外公的宗祠,父亲接过外婆备好的酒壶,作揖三次,插上燃好的香烛,放了鞭炮,再就着稻草织好的蒲团跪上三跪,接着就是孩子们依次三跪。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公走得早,反正这个作法持续了好多年,只是后来都是父亲一人代劳,直到父亲也变老了就只烧上香烛放个响炮作个揖。

而后才来到外婆、舅妈家,孩子们嘴里说着“给外婆、舅舅舅妈拜年”,同时照例要就着蒲团跪拜。随着日后的长大,跪拜的作法早已作古。而此后的初三、初四,依次到姑姑、阿姨家、表亲家拜年就不会下跪式拜年了。

那个时候,不管是来到哪个亲戚家里,必有家里女主人在家中等着,孩子们见着长辈说声“姑姑(阿姨),给您拜年”,引来长辈的一声夸赞,接着先上来一个带五分格的糖果盒,一壶热茶,这是孩子们的最爱,好多零食是平时可望不可及的。趁着喝茶的当口,女主人赶紧开好炉灶准备着中午的酒菜,倘若有孩子是第一次过去拜年,必在酒菜上桌之前加份荷包蛋。

那个年代,男主人带着孩子一路拜过来,一路吃过去,直至初七方才结束。初八至元宵,轮到女主人独个儿依着长幼到娘家、兄弟姐妹着拜年了,虽然年幼的孩子们还想跟过去,但大人决计是不肯的,那时穷经不起这么个吃的折腾,早已形成了各自的约定。

时代的轮子走得飞快,也碾碎了不少流年的痕迹。现如今,早已不时兴家家拜过来吃过去,大家驾着车子,往往一天就能拜完一圈的亲戚。大家都忙着早点走完亲戚好早日开工营业谋生,好在有手机联系,不然到得家门不一定能见着主人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时候老家的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