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怎么才是好好说话

我是咖啡小调,这是我在的第四篇日记。

如果你觉得什么东西对你有用,那就值得分享出来。

昨天一朋友看了我的文章,主动过来夸我写的不错,期待我能写出更多文字分享与她。很开心我的随笔与她有收获。选择在上写字,初衷是为了能让所学所感通过文字输出更好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谓越分享越快乐,果真如此,现在出乎意料的获得一些朋友的关注与认可,认识的不认识的,因文字邂逅同频的你你你,与我都是意外的喜悦。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非暴力沟通》,前几天听了一遍,听完后忍不住对一旁的老公说,讲的真是太好了,我要反复多听几遍,吊打我们什么才是好好说话。

这本书的作者,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让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发生过,一开口说话就让对方炸毛,一开口就被对方恁,本来想跟老公说个事可不知怎的聊着聊着双方不欢而散,跟朋友聊天吧说着说着就尴尬了,聊不下去了……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沟通时会出现暴力情况,这是不是跟我们的语言习惯表达结构有关呢,怎么样才能避免非暴力沟通,让谈话变得顺利愉快呢?

听完这本书醍醐灌顶,酣畅淋漓,堪称教我们如何说话的经典中的经典。举个例子吧,老公晚上12点多才回来,妻子不开心了,“又这么晚才回,当家是旅馆啊,不想回就不要回啊”接下来肯定是一场家庭闹剧~来看看好好说话该怎么说,四步走,还是举上面例子。

讲事实:这个星期有3个晚上你是12点后回家哦,老公,今晚也是

讲感受:我知道你是忙于工作,可我还是有点不开心

讲为什么:因为我希望这个家能真正像个家,一个星期能有几个晚上一起在家里吃吃饭,陪陪娃,聊聊天

提明确具体要求:我希望你一个星期有2次以上能8点之前回来一起吃晚餐,可以吗?

这样子交流下来是不是更有利于关系的和谐,谈话目的的达成呢?

具体的要求,其实我们好多人不会提,比如我希望你能对我好点,对于好点这种模糊词汇每个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你可能觉得每个人把工资都上交了这够好了,可对方希望的是你下班回来能不玩手机,两个人一起说说话,每个星期能出去吃顿饭,需要的时候帮忙洗衣服拖地哄哄娃等可量化的更具体的事。

为什么我们容易出现暴力沟通呢?一是习惯于道德评判,不能根据观察讲事实而习惯于直抛观点或人格评判;二是习惯于比较,比如说你看某某某,就比你能力强等比较的话;三是回避责任,喜欢说“不得不”,比方说我不得不加班,我下班回到家还不得不做饭。不得不这个词,听着就好像特委屈特不愿意,说出来就染上了负面消极情绪。

文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旦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时,会做出可怕的事情来。比如说纳粹德国士兵,会在枪杀无辜犹太人时会说我不得不执行上级命令,虽然内心是抵触的。成功的将自己的行为责任推给了他人。有人说,他们确实是不得不这么做啊。好,再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不得不加班。可以不加班吗?你可能会说不加班的话会失去这份工作。这就涉及到选择的问题。看来不是不得不,是我们选择如此。你不想失去这份工作,所以选择加班,当然也会有其他替代方案。我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决定自己选择哪种行为,当然每种选择需要付出对应的代价。

有没有发现,将“我不得不”换成“我选择”,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正能量满满。“我下班后不得不回家做饭”换成“我下班后选择回家做饭”,“我不得不全职在家带娃”换成“我选择全职在家带娃”。多么棒的转变~

可能我们没办法改变一件事,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这件事的态度。记住,我们永远都是自己的主人。

非暴力沟通中,最难的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要根据观察讲事实,因为事实不会让对方反感。如何区分事实与观点?比如“你怎么老是迟到?”这是观点不是事实,事实是根据考勤,你这个星期迟到了3次。“你昨天酒桌上不会说话,老板有点失望”,依旧是观点是评判不是事实,什么叫做不会说话,得指出讲的什么话不合适。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文末分享一首诗给大家,特别美,完美诠释了何为不带评论的观察。

我是咖啡小调,带娃 看书 写字 理财 花样式赚钱 邂逅精彩的人和事 是我生活的旋律!期待遇见同频的你!

微信号:18086080028 加我时请备注来自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怎么才是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