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精讲50本商业经典 Wu Xiaobo's 50 business classics

l 简介

“读书改变命运的事情,是发生在我的身上过的。”

 因为一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年轻的吴晓波被接纳成为了记者,开启了自己的写作人生。他大量阅读商业经典书籍,这成为他创作的养分,帮助他写出了《大败局》、“激荡”系列,也帮助他在商业经营的路上取得成就。

 这一次,他首次公开自己的私房书单,从上千本喜爱的书里,挑出必读的五十本,组合成六个知识模块,从底层的经济思维,到致用的经营方法,重构你对商业世界的认知:

l 笔记

一、当商业开始改变世界

1.《国富论》亚当·斯密他发现了“看不见的手”

生产三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

“看不见的手”:以利己主义为基础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

斯密定理: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规模越大,分工越细。

2.《资本论》卡尔·马克思一本为革命而生的经济学宣言

生产关系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的总和;

利润——是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产出是一种剩余价值构成剥削;

技术创新和市场的扩容提高了劳动的效率,进而让资本家和劳动者得以在契约和制度重建的前提下,分享劳动成果。

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重新定义“看得见的手”

理论起点:现代市场经济困难会陷入一种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即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但产出水平却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且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解决: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能刺激经济,并有助于保持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需求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及货币数量。理论走向实践——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

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为商业编织“意义之网”

资本主义的根本动力:获利欲;

维尔纳·桑巴特:正当性的终极认同;内心信仰的驱动;理性主义与法治精神;

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自我约束性——理性的计算,集中精力,固守原则。

5.《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他什么都不相信,除了自由

关于自由、民主、乌托邦和终极价值。

6.《自由选择》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学界有个“矮巨人”

自由、私有、市场。

7.《经济学》萨缪尔森“我写教科书,其他人拟定法律”

建立了经济学的基本学科叙述体系、第一条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把数学模型大规模地引入经济学体系中。

8.《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彼得·德鲁克一个“旁观者”的创新

管理学就本质而言,是关于人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企业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创新是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破坏过程。“创新是有目的性的训练。检验创新的并不是它的新奇、科学内容或是它的小聪明,而是它在市场中的成功与否。”

9.《竞争三部曲》迈克尔·波特战略模型的设计大师

《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的关系;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五力模型: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能力和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国家构建经济竞争力的“菱形模型”: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行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对手。

10.《乌合之众》勒庞群众是如何被发动起来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群体时代”的“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理性对群体毫无影响力,群体只受无意识情感的影响。群体用形象思维思考,且这些形象之间并无逻辑关系。形象暗示产生的情感,有时非常强烈以至于能够被付诸行动。群体易被奇迹打动,传说和奇迹是文明的真正支柱;

霍夫:一个人愈是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或他所参与的神圣事业;

领袖= 理论家+ 鼓动者+ 行动人。

二、成长的策略与秘密

1.《追求卓越》汤姆·彼得斯第一本卖过千万册的商业图书

经济学家:冷血型,为增长或复苏目标,见佛杀佛(经济动荡)

管理学家:热血型,承认人和组织的多样性,注重鼓励、公平和效率(经济繁荣)

卓越特质:采取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创新精神、以人为本、亲身实践、价值驱动、坚持本业、组织单纯、人事精简、宽严并济;

创新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角色:产品创新勇士、创新勇士主管、“教父”;

创新的公司:分散式组织机构,鼓励公司内部的激烈竞争,实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对失败能容忍态度对待,对成功的创新实行奖励制度。

2.《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伟大的创业者都是“造钟”人

做造钟师而非报时人造钟:企业要实施兼容并蓄的融合法,保存核心竞争力和刺激进步。

卓越并非环境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慎重决策的结果。革命性的跨越,不一定需要革命性的过程。“提出一个好问题,提供一套思考模式,却从不给出标准答案”。

3.《隐形冠军》赫尔曼·西蒙默默无闻的小巨人

成长共性:

1)燃烧的雄心;

2)专注到偏执:专注于自己的竞争力,做小市场的主宰者;

3)自己攥紧客户:把自己的产品、专有技术造诣和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通过子公司来服务全球的目标市场,不把客户关系交给第三方;

4)贴近卓越客户;

5)“非技术创新”:注重流程和服务的创新,小步迭代,持续改进;

6)毗邻最强者;

7)事必躬亲:卓越品质。

4.《定位》里斯&特劳特“有史以来对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4P之前重要的P(Position),是引导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核心: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导向”和“消费者心智”为基本点销售者先在购买者的心智中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认知,然后把与之相符的产品提供给他们。

消费者五大心智模式:

1)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

2)喜欢简单,讨厌复杂;

3)缺乏安全感;

4)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

5)注意力容易失去焦点。

用创新概念抢占心智,以标准化、娴熟的服务流程完成交付。

5.《创新者的窘境》克里斯坦森管理越好的公司越容易失败

“破坏性创新”:越是管理卓越的公司,在“破坏性创新”时刻到来的时候,就越难以摆脱困境。“这些企业倾听了客户的意见,积极投资了新技术的研发,以期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认真研究市场趋势,投资资本系统性地分配给了能够带来最佳收益率的创新领域,最终,丧失了市场领先地位。”

现象发生的原因:

1)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之间存在重大战略差异;

2)技术进步的步伐超出市场实际需求,导致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可能错失潜在新技术市场;

3)拥有整套管理模式的成熟企业为了融资,更在乎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资本回报率是否能吸引投资者。

6.《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尾巴决定商业的未来

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约20%,其余80%是次要的(发现或呈现它们的成本太高);20%的产品带来80%的销量;

互联网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互联网平台如果能极大增加商品的品类,同时,以“烧钱”的方式获取足够多的的客户,就可能最高效地发挥长尾效应,从而实现“赢家通吃”;

对制造业的启迪:即便不能挤入20%的头部畅销行列,只要能够生产出符合少数人口味的独特商品,仍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长尾辐射,找到自己的客户群体;

九大法则:

1)数字化仓储是降低库存成本的最佳方法;

2)挖掘消费者心理数据,让他们参与生产;

3)从多个传播渠道挖掘潜在需求,深入长尾的尾部

4)不要试图生产一款适合所有人的商品;

5)建立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

6)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共享信息的机制,达到双赢的效果;

7)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考虑产品之间的“和”与“或”的问题;

8)借助长尾效应,根据市场自身淘汰结果来做出相应的反应,让市场替你做事;

9)重视免费的力量。

《免费》模式:“非货币市场”(wiki、知乎)、“三方市场”(将核心业务免费化,击溃竞争对手,通过其他增值服务获得利润);

“三级火箭”:一级火箭获取头部流量,二级火箭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三级火箭完成商业闭环。

7.《引爆流行》拉德维尔如何找到那个引爆点

引爆点(TippingPoint):所有的潮流都存在着一个引爆点,它与观念、产品、信息和行为方式相关,它的到来看似意外,但却有迹可循;

引爆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角色组合:联系员(社会粘合剂)、内行(数据库,意见领袖)和推销员(乐于传播和说服);

流行事物本身应该具有让人过目不忘或至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

“破窗理论”: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

“150人法则”:>150,组织成员沟通开始存在问题,协作走向低效;

我们正进入口头传播的时代,流行不再自上而下地发生,有可能是素人发起的群众运动,流行的颗粒度越来越细小、小众化和脉冲式;

运作方式:促进者、活动家、战略家、文化推广者、现实批判家。

8.《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席卷全球的学习型组织热

对组织而言,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组织的智障”: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专注于个别事件、从经验学习的错觉及管理团队的迷思;

如何破除——建立学习型组织:

1)自我超越:不断看清世界及通过想象力让事物充满“创造性张力”;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会谈(觉察集体智慧)和讨论(找到共识和解决方案);

5)系统思考(打破中心权威模式)

斯隆管理学院“啤酒游戏”的启示:结构会影响系统的总体行为

1)从看部分转为看整体;

2)从把人们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为把他们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

3)建立共同愿景;

4)从只对现实做反应,转为创造未来。

三、动荡的经济与潮汐的方向

1.《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保罗·克鲁格曼最喜欢说“不”的经济学家

相比于国家主导模式或波特式的竞争理论,他更信仰市场和技术的革新力,认为真正重要的并非全球竞争,而是技术变革。技术进步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现实世界的危机问题都涉及需求不足,在一个需求不足的世界中,自由市场体制是难以持续生存下去的。

2.《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为“守夜人”划定边界

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Grossman-StiglitzParadox):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市场效率和竞争均衡是不相容的,价格不可能充分显示;

核心观点:只要在信息不全或市场机制不完整的状况下(可说是全球常态),国家的干预就必然存在,以有效改善资源分配的效率;

不受约束的市场远非经济繁荣的引擎,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恰当平衡,公司和经济都必须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这不仅仅是好的道德教化,还是“好的经济学”。——《喧嚣的九十年代》

3.《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最后的大师

营销:“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产品:“人们为留意、获取、使用或消费而提供给市场的,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一切东西”;

营销管理:“为了创造与目标群体的交换以满足顾客及组织目标需要所进行的计划、执行、概念、价格、促销、产品分布、服务和想法的过程”;

市场营销:“有利可图地满足需求”;

“顾客交付价值”:是总体顾客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组成)与总体顾客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心理成本组成)之间的差额;

三大变革力量:科技、全球化和社会责任。

4.《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大股灾烧出的超级明星

标准普尔公司:凯斯-希勒指教,用于反映美国城市的房价波动;

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除非存在市场操纵行为,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股市的非理性,是由市场和人性的双重缺陷共同塑造的,投资者的情绪,媒体、专家叠加成为市场情绪,与股价变动形成反馈环,最终形成泡沫。在泡沫破灭之前,没有人能够定义泡沫。悲剧往往在戏剧的高潮时刻出现,反之亦然。

5.《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家庭主妇对城市的抗议

二战后城市再造运动主流理念:机器美学和新功能主义建筑哲学;

勒·柯布西耶——“光辉城市”,认为城市应当按照需求严格分区——高密度的居住与工作空间、专为汽车交通建设的路网、集中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此提高城市与居住者的效率。注重功能秩序、整洁和社区分割的新城市主义。

雅各布斯:城市不是被拿来设计的艺术品,而是活的有机体,城市规划本身也是一个富有生命的、活的过程。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产物,而成千上万的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和才华千差万别。

单调、缺乏活力的城市只能孕育自我毁灭的种子,但是,充满活力、多样化和用途集中的城市孕育的则是自我再生的种子,即使有些问题和需求超出了城市的限度,它们也有足够的力量延续这种再生能力,并最终解决那些问题和需求。

6.《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凯蒂让公平重新回到辩论的中心

资本“向心论”:当资本回报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时,不平等将加剧——因为利润和其他形式的资本收入,会比工资收入增长更快,而后者是绝大多数人的饭碗。

发展与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实,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历史局限性里。如果一本书可以开启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真思考——而不是代替我们思考,那么,它就已经足够杰出。

7.《第三次浪潮》阿尔文·托夫勒他把新世界的地图徐徐展开

信息化革命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

第三次浪潮:信息化革命。

“大数据、跨国公司、无纸化办公、产销合一”信息化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信息流动所产生的难以计量的非结构性数据,将成为新的资产,“数据即财富”。第三次浪潮带来了历史上第一个“超越市场”的文明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8.《失控》凯文·凯利互联网世界的“预言帝”

“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人类历史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分为四次“认知唤醒”:

1)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2)达尔文——“我们是其他生物进化来的”;

3)弗洛伊德——“我们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意识”;

4)机器智能的认知唤醒——“生物和机器的结合,无论是生物还是机器,其实都是进化体”。

KK对互联网的本质性理解:它是一个失控的、不断演化的生物体,世界将因此去中心化。生命是连接成网的东西,拥有自下而上分层级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统,生命和机械体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具备活系统。只要是活系统,就具备自组织、自进化的能力。

自然界“造物九律”:

1)分布式状态

2)自下而上的控制

3)培养递增收益

4)模块化生长

5)边界最大化

6)宽容错误

7)不求目标最优,但求目标众多

8)谋求持久的不均衡

9)变自生变

四个基本生存特征:

1)共生——便捷的信息交换以允许不同的进化路径汇聚在一起

2)定向变异——非随机变异与环境的直接交流和互换机制

3)跳变——层级结构和模块化,以及同时改变许多特性的适应过程

4)自组织——具有自我进化和纠错能力的发展过程

互联网环境下的竞争规律:

1)赢家通吃:在一个高度连接、高度运转的信息社会里,一旦你顺应趋势又方法正确,那你的领先速度会变得非常快,将更容易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模式。

2)边界突破:传统的机会都存在于核心区,而未来拥有更多机会的地带将是边界,也就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缘地带,未来的创新往往将会从行业与行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激烈碰撞中产生。

“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经济、双生共赢”。

outofcontrol——既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更是一次对既有秩序的破坏行动。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

9.《奇点临近》库兹韦尔机器什么时候战胜人类

奇点:天体物理学概念,宇宙“大爆炸”刚发生时的那一状态,是一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点,2045年,机器人的智能将超越人类。

加速回归理论:我们已经完整地经历了5次计算范式的创新,分别是机电计算器、继电器计算、真空管、分立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如今,已经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六范式阶段,技术发展的指数趋势和性能增长的单位成本已远远超出摩尔定律的预测。

未来将发生3种重叠进行的革命GNR,即基因技术(G)、纳米技术(N)和机器人技术(R)

1)基因技术:通过理解信息在生命中的处理过程,我们开始学习改造自身的生物特征,以消除疾患,激发潜能,从根本上扩张生命的力量。

2)纳米技术:将使我们可以重新设计和重构身体和大脑,以及与人类休憩相关的世界,并可以突破生物学极限。

3)机器人技术:最具威力的革命,具有智能的机器人脱胎于人类,经过重新设计后,机器人的能力将远远超过人类所有的能力。

“事实将证明,我们始终是‘中心’,我们有能力在大脑中创造模型来虚拟现实,凭借这种能力再加上一点前瞻性的思考,我们就足以迎来又一轮进化:技术进化。这项进化使得物种进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一直延续,直到整个宇宙都触手可及。”

10.《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99%的人将成无用之人?

智人征服地球的原因:认知革命。不是最强壮的,但他们率先拥有了语言,学会了团队作战,形成“讨论虚构事物”的能力,进而诞生了信仰和宗教,增强了认同感和凝聚力。欧洲:形成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以及与之配套的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科学精神,机器和枪炮是竞争力的体现,而不是原因。

人类过往生存课题:饥荒、瘟疫、战争——呈消失趋势。

新的人类共同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神人”。

“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全新的议题。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计算机和大数据,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结论:未来,只有1%的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成新物种——“神人”,而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

“智能用于解决问题,意识用于感知事物,如痛苦、快乐、爱与恨,这两者并存于哺乳动物。而无意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四、无法终结的历史与思想

1.《巨人》尼尔·弗格森发明了“中美国”概念的英国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传说——信息不对称理论: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期间,罗氏比市场早一天得知拿破仑失败的消息,做多英国国债,攫取暴利。

纪录片:《帝国》(Empire)、《巨人》(Colossus)、《世界战争》(TheWaroftheWorld)、《货币崛起》(TheAscentofMoney)、《文明》(Civilization)

2.《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一组动听的全球化赞歌

把世界碾平的十大动力:

1)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意识形态的铁墙轰然倒塌,资本、人才、技术与产品开始加速流通

2)互联网经济崛起,第三浪潮时代到来

3)“工作流软件”,商业公司通过新的标准和交互工具,实现劳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创造出一个具有多种合作形式的全球新平台——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

4)“上传”,个人知识分享,开放源社区、博客和维基百科等商业模式将知识传播的权利让渡给平民,彻底摧毁了知识传播的等级结构和巴比伦塔。(勾勒了世界变平的政治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新格局)

5)外包

6)离岸经营

7)供应链优化

8)内包

9)搜索服务

10)移动办公(应用)

3.《江村经济》费孝通用脚写出来的中国模式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4.《美国与中国》费正清费正清的眼睛

每一代人,都学会了他们要扮演的最后角色,无非是当下一代人,进门前用脚踩踏一下的垫子,这是值得,也是应尽的一种义务。

5.《年代四部曲》霍布斯鲍姆一位欧洲人的历史书写

20世纪:陷入全面战争及其威胁的灾难30年、两极冷战对峙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30年、全球混乱无序的危机20年。

极端——大规模战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冷酷性,同时更包含着“历史意识的萎缩与退却”。

五、企业家们书写的传奇

1.《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全球第一CEO”养成记

公司的业务战略结合体中间每个部门都“数一数二”,那么在竞争中的定价权就会很大,公司结合体的风险就可以分散。

传奇都是小概率的异数,企业家的每一枚勋章都是用数字铸写的。

“六西格玛(SixSigma)”管理法:由摩托罗拉工程师比尔·史密斯于1986年提出,强调制定极高的目标、收集数据及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最终实现“零缺陷”。

2.《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格鲁夫他穿越了死亡之谷

放弃半导体内存业务,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战略转折点——企业的根基即将发生变化的那一刻,企业有机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它也同样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端,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历经的最大磨难。1989年,484DXCPU,革命性产品,首次增加内置的数学协作处理器,大幅提高计算速度1993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让电脑更轻松地整合“真实世界”中的数据。——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十倍速变化”——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所有的企业战略无法保持常新——需要企业家的独断力和偏执力

3.《活法》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日本商业哲学

日本,具有极端的民族个性:

1)因资源匮乏,崇尚极简主义,但凡有缝隙般的机会,便倾身而上,绝不惜力。

2)因地震海啸频发,对人生充满了幻灭感,如樱花骤开旋谢,所有的意义都在瞬间而已。

投入商业文明中,便是极致和偏执的双重绽放。

日本企业家中的“经营四圣”:

1)松下松下幸之助

2)索尼盛田昭夫

3)本田本田宗一

4)京瓷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崇尚“天人合一”的企业哲学,无比的勤勉和“敬天爱人”的信念。“作为人,何谓正确”,通过自我反省,以利他之心,由己推人。“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将决策权交予“现场”的每一个员工,激发其生产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经营”。

“阿米巴工作法”:阿米巴(Amoeba),拉丁语中是单个原生体的意思,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具生命力和延续性的生物体,它能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日本式精益管理的一种极致状态,是价值观一致前提下的充分授权。以柔软容错的去中心化组织形态,应对不确定性的随时挑战。

要经营好企业,我们内心一定要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美好的意识。

4.《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路易斯·郭士纳一个做饼干的如何拯救“蓝色巨人”

第三条道路:“定位于互联网络,硬软结合,突击软件服务战场”,“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通过收购(莲花软件公司Lotus),以最短的时间,从最快的捷径突击网络,从而拥有新的技术核心能力,完成了一次华丽的战略转型,让IBM抢到了第一张通往新世界的船票。取消员工必须身着蓝色西装的限制——当色彩自由之后,思想和组织的自由才可能迸发出来。

管理学上,郭士纳是矩阵管理模式的发明人。引领了企业界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思维转移。

大象型企业之所以笨重,是因为传统的等级制度设置了垂直的条条框框,让公司内不同的业务单元都如同“孤岛”,不但无法形成协作效率,更造成内耗和掣肘。——发动组织革命,解散IBM最高权力部门管理委员会,以顾客为中心,重组事业群,整合成以产品类、业务类为主的两大团队。

矩阵制组织形式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由此构成双命令通道系统。——打破了传统职能型组织的部门分割,使得横向协作变为现实,组织运行趋于柔性化,能对外界环境做出快速反应。——OneVoice,一个只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所有相关部门及人员便能迅速而持久地被带动起来进行支持的结构体系。

5.《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沃伦·巴菲特那个种植“时间的玫瑰”的人

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捡烟蒂”理论: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会有一些股票如图被别人扔弃的烟蒂,往往还有捡起来抽最后一口的价值。

查理·芒格启发:以高价买被低估的好公司股票,长期持有它们。(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符合巴菲特心中最理想的资产:

1)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产品,这些产品本身能够提价而保持其企业购买力价值不变

2)只需最低水平的新增资本投入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1)投资有价值的时代和有价值的国家

2)投资有护城河的企业和优异的团队

市场占有率,品牌的力量,产品的特质与配销渠道的优势——超强竞争力(保卫经济堡垒的护城河)

阿克琉斯之踵:硅谷的科技公司在过去的20年创造了新的经济奇迹,但他们很少出现在伯克希尔的投资清单上——这些企业在早期都没有护城河,一旦构筑起护城河时,又太贵了。

6.《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泰德罗为了到达顶峰,你不需要什么门票

①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Garnegie,美国钢铁)

② 乔治·伊士曼(GeorgeEastman,柯达)

③ 亨利·福特(Henry·Ford,福特汽车)

④ 托马斯·沃森(ThomasWatson,IBM)

⑤ 查理·露华逊(CharlesRevson,露华浓)

⑥ 萨姆·沃尔顿(SAMWalton,沃尔玛)

⑦ 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英特尔)

美国商业成长史:五月花号、西部牛仔、可口可乐、华尔街、福特T型车和硅谷美国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移民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中产阶级价值观。

新思维,新行动——具有远见卓识的梦想家;发家历程、内心挣扎、面对困境不惧挑战

阴暗面——为了商业上的成功,苛刻、冷血无情、为获得订单无所不用其极、对权力的渴望

在对财富的使用上,表现出美国式的现代性:捐建图书馆、大学,创办慈善基金会

7.《史蒂夫·乔布斯传》艾萨克森生来只是为了改变世界

乔布斯没有发明手机(phone),只是在phone之前加了一个i,iPhone改变了世界iPhone的两大技术亮点——触屏技术和数字照相镜头,分别是由诺基亚和柯达的工程师发明的。

2007年6月29日,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使用独有iOS系统的iPhone手机。随着一年一次的产品迭代,iPhone爆发出魔幻般的市场增长力,到2020年6月iPhone4发布时,市场陷入疯狂的追捧和销售热潮中。从此,世界上只有苹果手机和其他手机。

在iPhone之前,手机仅仅是一种通话工具,而在iPhone诞生后,成了一个“外挂的人类器官”,乔布斯改变了手机的使用功能和场景,继而重新想象了其商业模式。

六、谁在讲述中国事

1.《中国的经济制度》张五常乱发狂生的错过与得到

“搞思想不受争取永远地对,而是争取有深度的启发力,然后望上苍保佑,写下来的可以经得起一段漫长时日的蹂躏。”

2.《大分流》彭慕兰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

为什么到了1820年之后,是欧洲而不是中国或其他国家,成了世界的中心?——“大分流”

新大陆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土地集约产品——首先是棉花,然后是木材和谷物等——解除了西欧受到的生态制约,从而使工业革命能够迅猛发展,令西欧与世界其他部分发上了巨大的分流。

许多制度的创新应用又与全球化扩张有关,如股份制公司——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张,股份制公司对风险的抗衡效应被彻底激活,继而出现了以股权交易为核心的现代资本市场和契约规则。

历史的合理性永远大于所谓的必然性。

3.《枪炮、病菌与钢铁》戴蒙德一本有趣的文明进化简史

“耶利之问”(耶利是戴蒙德在新几内亚岛结实的土著朋友):“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们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种族说:各种族之间在生物学上存在差异。气候说:寒冷气候对人的创造力和精力具有刺激作用,而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则让人闲散懒惰,惧于深度思考。地理文明说: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合种植业的发展,率先实现了粮食的自足,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人口增加,部落冲突变多,语言和文字被发明出来。戴蒙德:不同的民族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非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过去战争的不少胜利者,并不总是那些拥有最优秀的将军和最精良武器的军队,而常常不过是那些携带有可以传染给敌人的最可怕病菌的军队。

4.《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民主、平等与自由,到底将以怎样的方式降临人间?

5.《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中国正在过大关

独立思考、直言不讳,批评性精神和建构性人格的混合体

6.《论中国》基辛格一位85次访华的政治家

政治家的观点和行动都是出于各自的价值、知识体系,并烙有强烈的历史当下性和国家利益诉求。

7.《激荡三十年》吴晓波为当代中国企业立传

当大历史的必然规则与小人物的偶然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全部图景。

1978-2008的中国商业圈:“出生草莽,无不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抛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去编造最美丽的谎言。”

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市场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股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博弈,他们的利益切割以及形成的产业、资本格局,最终构成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所有表象。

8.《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弗朗西斯·福山一个走不出去的“福山困境”

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柏拉图:人的灵魂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

黑格尔:“获得认可的欲望”是驱动人类进程的基本动力,真正能使人类满足的并不是丰富的物质,而是对其地位和尊严的认可

1989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制度用一种获得平等认可的理性欲望,替代了那种希望获得比别人更伟大的认可的非理性欲望。

“福山困境”的本质是一个人类困境:“获得认可的欲望”的确是一种根本性的动力,但是,它本身无法被量化和“一致化”,因而,历史也无法被终结。

9.《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500年视野里的美国与中国

奇点大国的兴衰不是突变,而是一个渐变的长期过程,核心规律:

1)大国的兴衰是相对而言的,取决于当时环境里和其他国家实力升降的比较。

2)兴衰的主要和最终决定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

3)不断扩展战略承诺导致军费攀升,最终使国家经济基础负担过重,是一个大国走向长期衰落的开始。

战后两极格局,美苏对峙构成所有国际关系的前提,当时美国面临的考验:国力与军事支出之间的均衡性,二是产业格局及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没有预测到:美国以消耗战甚至虚构的“星球大战”计划的方式拖垮了体制僵化的苏联,而硅谷意外地出现,替代底特律和芝加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10.《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一位少校军官的“大历史”

你即便在大海的任何一个角落勺起一杯水,我都能告诉你整个大海的秘密。

“无大事可叙”,暗合一种无进无退、休眠般的“超稳定结构”。在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到来的时刻,地球上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的帝国却毫无进步的生机而言。

l 短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晓波精讲50本商业经典 Wu Xiaobo's 50 business 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