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祝羽捷《世界从不寂静》

我们不知道哪个瞬间会让我们被打动,会让我们甘心俯首称臣。小时候最容易轻信,很快被教育轻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是单纯的、幼稚的、没有见识的行为。

而我发现,在越来越难以相信的成人世界里,见识越多反倒越容易相信。因为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才能知道这个世上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人、那么多丰富多彩的人生、那么多绚丽的梦想。你会相信,这世上真的有人过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不是仅仅质疑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怀疑人生的可能性。

我知道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 要让人学会相信,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那么多无功利心的人,就算我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还是会有人质疑,猜测这背后的驱动力。

人们只愿意相信跟自己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认为其他的一切都是虚伪的;只愿意相信自己能到达的地方,不相信不可抵达的远方的存在。如果因为吃不到葡萄而不愿意相信葡萄是甜的,就是在否定客观的存在,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无法拥有信仰。

1912 年春天,49 岁的西班牙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国美学的开创者桑塔亚纳在哈佛大学讲课,突然,一只知更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叫不停。这只知更鸟,除了金银相间的胸毛,通体的蓝色像天空、像大海、像一枚镶嵌在海天之间的蓝钻石。被蓝色知更鸟吸引住的桑塔亚纳,半晌才转向学生,沉默不语许久,他说:“对不起,同学们,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现在得去赴约了。”说完,他庄重而又飘逸地走出教室,跟在知更鸟后面走向森林。蓦然回首,桑塔亚纳看见身后远远地跟随着他的一群学生,他热泪盈眶,不能自已。之后,桑塔亚纳离开了哈佛,离开了美国,选择去欧洲做流浪学者。

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愿意相信一只知更鸟把桑塔亚纳引向了内心深处的自我,那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比现实更超脱一些,比富足更质朴一些。有时候真相往往就是这么简单,不是所有的人都怀有功利心。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愿意暴露出弱点的一种心理状态。爱不是只把人性中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也要把最柔软脆弱的部分坦露出来,并坚信会得到慰藉而不是伤害。也就是说,我给了你摧毁我的权利,但相信你永远不会使用此权利。

小时候读辛波斯卡的诗,觉得无比浪漫,“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之所以觉得浪漫,是因为他们相信偶然、相信邂逅、相信油然而生的情感。现在再去读这首诗,更觉得这样的情感很难得,我们身边太多人对爱情过于认真,太多的交往带有目的性。

如果听过黄昏时酒瓶在街角碰撞的声音、闻过夜晚茉莉的香气、见过晨光里涓涓细流漫过大理石的闪光、尝过新鲜的果子、扶过宏伟桥梁的栏杆、眺望过被天空衬得低矮的教堂尖顶,你就会幸运地明白,所谓好生活,是深入就在这里的世界。

卡夫卡说:“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我理解的最近的东西,就是你眼前最真实的情感;最远的东西,就是志存高远。

那么,信与不信有那么重要吗?也许并没有。但只有我们相信的东西,才有可能反过来选中我们。我不想轻易说不信,因为很有可能是自己见识太少。理性与智慧并不代表质疑一切,眼界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慈悲,理解人性是复杂的,不再对他人有过分要求,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时原谅人性中坏的一面。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选择信是一种命运,不相信也是一种命运。人生路越走越窄,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自祝羽捷《世界从不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