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神故里有年糕,尝一尝甜头,香软滋味都滑溜上了心头!

手工年糕制作技艺年糕是中国的传统食物,过年吃年糕是汉民族的风俗之一。柯城手工年糕,选料精细,配料严格,规定比例的糯米和粳米调配混合,浸泡十余个小时后,粉碎套袋,以石头压硬,以小刀刨碎,拌粉上笼蒸煮,放入石臼用大木锤反复捶打,后用印模成型。口感细腻香滑,软糯有嚼劲,营养可口。

匚  做年糕,不单是喜欢,更成了一种习惯

印象里纯手工做成的小吃,总是有着特别的味道和记忆。衢州的手工年糕到底有多好吃?听着黄春耀的描述,在大家没有亲眼看到前,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活跃的画面。

采访黄老师的那会,大晚上的雨砸落在屋顶上,稀里哗啦来势凶猛。不过黄老师的气势丝毫没有逊过这滂沱大雨,他的嗓门相当洪亮,似乎以这雨声为伴奏,兴奋地畅谈着家乡的年糕,话语连珠、绘声绘色。

“炒也好,煮汤也好,拿点糖蘸一下也好,都是很软的,就是麻糍一样的。”黄老师还特别强调,手工这么多道工序做出来的,就是和机器不一样。黄老师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说很丰富,描述年糕好吃时神色动作齐头并进,喜得合不拢嘴,话音刚落,还意犹未尽。

黄老师做年糕已经有三十多年之久,儿时看着父母学做年糕,现在自己的儿女又跟着自己做年糕,虽然在外面工作,每年过年还是会回家做年糕。

“订单量多的时候,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做,觉得累的话也还是要做下去,因为大家都觉得好吃,就这样做下去。”听得无数对年糕好吃的夸赞,黄老师心里别提多开心了,这辛苦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匚  春神面前的年糕,品尝起来不一般

手工年糕在衢州柯城九华乡妙源村,其实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手艺活儿。每到过年过节,每户人家都不约而同地做起了年糕,再平常不过却都十分重视。

更重要的是,在当地,年糕是祭拜春神的必需祭品。在九华乡妙源村,九华立春祭是每年立春时节的重大祭神活动,春神句芒被供奉于梧桐祖殿之中,大伙聚众前来,鞭春牛拜春神,挂灯笼迎春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吃年糕在立春祭民俗中谓之“尝春”,寓意新鲜健康,身强体健、聪明伶俐。因此这份手工年糕里,更是多了一份劳动人民对春神纯厚的尊崇和钦敬。

黄老师和乡民们这次制作年糕的地点也很特别,正是在梧桐祖殿内。在春神面前敲打着由衷的虔诚,为心中的神圣献上最真挚的祝愿。

匚  中国人的年味儿,人间里的烟火气儿

制作手工年糕从头到尾都是件“精致”的力气活,几十斤的糯米和粳米混合放在大桶里,扛起来放在木质的器具上,通过杠杆的作用不断挤压出水。

刨年糕需要十足的耐心,蒸煮完后的饭甑里已经开始飘出了年糕的香味,而在一旁妥妥放着的石臼已经“就位”。这石臼的分量绝非一人能搬动,上山采取原料,各种工具都是“量身定制”。

敲打年糕至少需要三人配合,一人捶打,一人翻面,一人加水。黄老师的力道不仅在声音上显露得明显,更在打年糕上尤为突出。举高了木杵,使尽全身力气向下捶,二十五下的“软硬兼施”之后,才能让这年糕打出嚼劲、打出质感。

到了最后的步骤,乡民们聚在一起,揉搓着米团,放入模具中压成固定的长条形状。新鲜出手的年糕们,每一条上都印下了“恭喜发财”等祥瑞喜乐的祝福语,吃进嘴里的是软糯香甜,印在心里的是如意美好。

年糕入口,软嫩弹牙,咀嚼出一份年糕和牙齿耳鬓厮磨的快感。再蘸一点红糖裹入其中,并不觉得很腻,更是尝出丝丝甜味,简直回味无穷!

过年的热闹想必正是如此,团团圆圆乐乐呵呵,乡民们质朴的喜悦都洋溢在了脸上,自己亲手做的年糕里,有味,有乐,更有心。中国人的年味儿,在手心里摩擦生热,聚散出平平淡淡的烟火气。

匚  神灵相随,万物凡心透明净

“我这对于春神我是很崇拜的,再辛苦,我也要最后一个走。”在立春之日,所有九华立春祭的祭神事宜都完成之后,黄老师离开的背影一定是最后一个。

在黄老师的心底里,春神带来了丰收与幸运,作为老百姓,必然需要虔诚地问候与热烈地回馈,感恩每一年自然的守护和庇佑。

泉水在山间顺势流淌,清可见底,欢鱼游动。干净的年糕离不开纯净的环境,取材于自然的美食,经过手工的精心酿造,尝出的是地道的浓浓家乡味。

万物都围绕在梧桐祖殿的周围,在春神的庇护下欣欣生长,朴实的人们年年做着年糕,期待来年“年年高,步步升”,更盼春神永世栖居,润泽心灵,光洒满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神故里有年糕,尝一尝甜头,香软滋味都滑溜上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