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性自我与本质性自我

每天读一则《论语》——之71天。

孔子的自我评价很有意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樊登将这三个句子内在逻辑打通了来解读,似乎是更有道理一些——我是那个发奋努力时常忘掉吃饭的人,因为在发奋读书学习中体验到极大的快乐,所以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岁数大了这回事。

人的生存状态有身份性自我与本质性自我。那些时常忘掉身份性自我的人,是舒心活着的一部分人;那些无法放弃身份性自我的人,因为要捍卫社会性自我的地位,常处于紧张状态。

人的本质性自我的存在,为什么轻松愉快?从孔子自我评价中我们发现,他的人格是完整的,即便是被人说成丧家狗也不会分裂;他发奋时回归了初心,滋养自我价值观,无需以他人的评判标准来做参照。而那些身份性自我的人设,社会性太强,每天的生存,都少不了依赖外界因素,所以时常需要以丧失掉自我为代价,逐渐地模式化,内心纠结,既放不下也打不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份性自我与本质性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