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如何高效帮助孩子预习课文生字?

下周一就要开学了,然然上5年级,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了,祝贺!

语文老师也很温馨的提醒要利用周末时间,预习好语文第一课《白鹭》。要读课文,生字组词2个,画出好词好句等。

和4年级时差不多嘛。上学期疫情期间,然然就一直用优优识字预习、复习,效果不错,这学期继续。

对程序员来说,1=n ,写好了程序,做一次和做n次是一样的。

然爸在去年的时候就把所有部编版语文教材都买了来,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厚厚一叠,用程序跑了一遍,把课文,生字都归纳整理好了。



▼对第一单元第一课《白鹭》创建识字任务。


总共有13个需要认识的生字,点击卡片,能听到汉字的发音,都是字正腔圆的央视播音员发音。

▼上下滑动,还能看到这个字在课文中的组词,句子。


但是老师要求生字要能组两个词,这个鹭字除了白鹭,苍鹭这样同类型词语,还能组别的什么词呢?

这篇课文的核心是白鹭,白鹭有什么特点呢?


▼点开搜索,可以看到鹭字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释义,字源,词语,成语,例句,谜语,图片,对联,书法等。



释义中的基本释义,来源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节省孩子查字典的时间。


▼详细释义。主要来源是(国语词典,中华大词典等权威词典)。




▼再看字源,(这也是然爸最喜欢功能之一)

因为这个鸟是白色,体型较大,容易发现,所以声旁用的是露的下半部分--路。


都说汉语是形声字,一个表意,一个表音,但是那个音也不是随便拿到,往往和意思有关联,这是然爸看了很多字源的总结。


▼再看另一个字源辞典的解释

演变里面 还能看到 原来厦门的一个名称是 鹭门,涨知识了。


▼再看看词语里面,



▼没想到有这么多,点开感兴趣的看看,比如这个词 鹭序


表示朝官的班次,想象一下,朝服很多都绣着鸟的图案,真是很形象了。


▼再看看鹭字相关的成语


鸥鹭忘机,很有意思的一个成语故事。但要做到这样淡泊,放手,不容易呀。鹭朋鸥侣,能看到鹭和鸥常常放在一起用。


▼然后是例句,包括课文里的,和课外读物的

原来二年级的时候,就出现过这个字。


▼还有好多课外书都有这个字。然然这些书都读过,鹭字早就见过多次啦。



▼还有谜语,这种字谜最有利于记汉字结构了,这也是然爸和然然常玩的一个游戏。


▼还有鹭的图片


▼鹭字的对联,白鹭对 黄鹂,绿荷,丹枫。白色配红绿黄,对比很鲜明了。“问鸥鹭“,“鸥鹭盟”,这鸥鹭也真是好朋友了。



▼书法,篆隶楷行草,可以看到鹭字的演变过程。


一个鹭字就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关联,然爸自己常常流连在这里面,很涨知识。

然爸在设计这个的时候,正好在看认知科学,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看到赫伯学习理论,很受启发,理论大意如下:    

赫伯学习理论


关于语言学习机制,在脑神经学领域最著名的理论框架是“赫伯学习”理论。其原理现在被大家习惯地总结为一句英文顺口溜:Neuron cell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神经元在一起激发,就在一起链接”。

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脑神经细胞在同时接受到与一个事件相关联的多种不同方式的刺激时,比如有关一个物体的“声音”和“图像”的两种信号的刺激,会促使你大脑中某个或某组“负责感知这个声音的神经细胞”和“负责感知这个图像的神经细胞”同时被激发,这种同时激发会将这两组脑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链接到一起。

比如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被我们链接在一起。这种链接还会因为在此之后多次的这种关联刺激得到强化。

而以后当再遇到这几个相关信号中的任何一种时,就会同时自动激发另一种,因为两组脑神经元已经被链接在一起了。比如以后再遇到形容这个事物的单词的声音,大脑中对应该事物的图像也同时就会被激活,即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也;

反过来遇到该事物的图像,该对应单词的声音脑神经元也会被同时激活。


基于这个理论,然爸就把很多和这个字,词相关的内容都关联上。

现在也还在继续完善中,后续还会关联上音效、古诗文、照片、视频等内容,点击卡片就能听到白鹭的叫声,看到飞翔的姿态,敬请期待。

这样做了之后还发现一个好处:

都说语言学习要有语感,英文有英文的语感,中文有中文的语感,然爸觉得这个语感的感是有感情在里面的,或者说背后是有文化艺术符号的。

关于这一点,部编版高中必修课下册的选的林庚一篇课文“09 说'木叶'" 写的太好了,文中解答“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为什么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讲透了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摘抄一段。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

而“木叶”呢?它出现在那“袅袅秋风”之中,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民歌《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对一个字了解的越全面,背后的文化内涵就越鲜明,深刻。

就以这个鹭字来说,它的白色,体型适宜,辨识容易,飞翔有序,喜在水边,很容易被诗人墨客关注到。几千年下来,自然延伸出丰富的文化属性了。

正如《白鹭》中说 “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如此这般预习一个汉字,对汉字掌握的很立体丰富。

此外,认错的汉字,优优识字有纠错提示,只有全部认对,才算完成识字任务。

但这还不是结束,记忆是需要反复的。所有这些字都会进入到复习计划里,按照记忆曲线方式复习,越不熟悉的汉字越频繁出现,这样一段时间后,这个汉字就记得很牢了。

微信搜索优优识字 即可免费使用

友情提示: 建议每天使用不超过15分钟,贵在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学了,如何高效帮助孩子预习课文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