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持久的职场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告诉你最好的成功方法

最近,有件事一直困扰着我。朋友的亲戚想找工作,问我能不能帮帮忙。可当我了解了对方的详细情况后,发现这事还真不好办。

对方已经50多岁了,是位电气工程师,因为单位效益不好,直接被买断工龄解除了合同。后来跟朋友在外面跑生意也失败了,现在急着想托人找份工作。

我对朋友说:“他这年龄都快退休了,还需要找工作吗?” 朋友叹口气说:“没办法啊,他结婚太晚,孩子又小,这一家老少都得靠他,没有工作怎么行呢?”

说实话,我非常同情对方的遭遇,可如今这年轻人找工作都难,更何况还是位中年大叔?

据说他在找到我之前,已经被不少单位拒之门外。后来,他甚至放下身段,愿意去当保安,结果面试后同样被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是“太斯文,模样不像干保安的。”

果然是应了那句“时代要抛弃你,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没有核心竞争力,迟早被时代淘汰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什么“金饭碗”、“铁饭碗”的说法早已过时,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思维方式更迭换代,职场更是时刻都充满着不确定性。突然间觉得,人人都变得难以立足。

或许,每个人都不想自己变老时,会面临如此窘境。当全球化竞争时代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开放化的思维,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呢?

作为日本首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教育学博士,作者冈田昭人在这本《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中,以自己留学牛津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对教育方式的深度解读及实践,为大家介绍了世界一流大学精英普遍拥有的6种能力及自我精进的方法。

这是一本传授教育方法的书,也是一本拓宽思维方式的书,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它会让我们对那些已经知晓的、平时已经成为习惯的能力再度予以审视,从而提升自己不断精进的能力。

世界顶级大学的自我精进方法


当然,一切改变都要从思维说起。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霍金说过:“我们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终盯着自己的脚。”

01 我们存在哪些思维陷井?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便以考试为目的,在学校和补习班中拼命学习,失去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而大学就成了一座“游乐园”,只要成功进入大学,一切就可以随心所欲,懒散游玩的过日子。

这也导致企业方面并不对大学的教育抱有期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员工入职以后由企业进行培训。

但是任何企业的培训都是讲求成本与效率的,投入的对象更需要精准和可靠,哪家公司也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这或许也是那位超龄大叔无法被企业接纳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传统教育体系之下,我们很多人都容易陷入以下的思维怪圈:

第一,总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却很少审视自我

不少在大学时代激情满怀的年轻人,一旦进入实战,很快就变得茫然失措或者盲目适应。他们每天都在浪费时间,听天由命,轻率而低效地对待工作。

随着生活的压力增大,对家人、老板更是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感,生活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始终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很少思考“我需要什么,我应该如何改变现状”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职场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保守主义者”,他们谨慎小心,害怕犯错,遵循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

久而久之,总是被动的面对命运的安排,就逐渐失去了寻找摆脱现状的能力。

第二,消极的心理暗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许多人没有成功,并非因为他们不具备成功的能力和机遇,而是不敢成功和害怕成功。

职场里,我们是否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习惯说“这件事我可能做不好”、“我需要帮助”、“我的想法一定是错的”、“他们不会在乎我的看法”,因为他们习惯被人推着走,学校里的书本知识也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做过,就不敢轻易尝试。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有次主管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让我接手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可我对这个项目不太熟悉,也没有把握,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就小心地说:“我可能无法胜任,您可以安排小王,他这方面是行家。”

主管一听,直摇头,然后说:“那这件事我安排别人了,你以后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可一年后,当接替我做项目的同事光荣升职时,我才恍然大悟。

不要因为胆怯,错失宝贵的成长机遇


第三,欲望与方法脱节

古话说:“志当存高远。”从小,老师和家长都教导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很多人的理想确实很宏伟,也对成功充满着渴望,可是他们的行动计划却往往是盲目而缺少指导的,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销售对话:

经理问一个销售员:“你这个月的销售目标是多少?”

销售员说:“60万。”

经理又问:“你一个月大概工作几天?”

销售员说:“20天。”

经理继续问:“假如你要产生一天3万的业绩,需要拜访多少位顾客?”

销售员说:“6位,我在20天时间内找到120位顾客,就可以达成目标了。”

经理说:“你现在有没有120位客户已经排好在你的日程计划里面呢?”

销售员摇摇头,说还没有。

经理叹了口气,说:“请你把这个60万的销售野心抹掉吧,因为它已经不会实现了。”

内心的渴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实现方案,如果计划不够清楚,缺乏严谨和实践的行动力,欲望再强烈也是苍白而无用的。

目标再远大也离不开具体的执行


02 牛津的做法:改变自我,需要打破常识

牛津大学之所以连续多年独占世界一流大学榜首,这与学校多年以来倡导的“打破常识”思考方法息息相关。

所谓“常识”,就是在国家与社会中,被公认必须拥有的知识与判断能力。只要遵循常识进行发言或采取行动,在特定的社会中就能够被视为正常的人、有见识的人。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常识的价值与含义也会发生变化。就像我们从前出门喜欢带着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可如今,谁还会拽着一扎钞票外出,一部手机、一张银行卡足以解决付款的问题。

因此,如果一味地拘泥于常识,就难以产生新的挑战和创造性,导致思考停滞。

比如,“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为公司免费加班是理所当然的”, 好像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道理,只要遵循惯例就行了。

对此,牛津大学的做法是对有道理的惯例必须坚持,也就是打招呼、讲礼貌这些学习与工作上必备的技能是需要有的,但没有道理的惯例就不需要去传授,同时还会对那些常识建立起批判性思考方式。

好像我们喜欢看的辩论赛那样,从正方和反方两个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构建新的常识并且检验其效果。

看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看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牛津大学人才辈出,培养了无数领导世界的政治家和财经界人士,从这里毕业的精英人士活跃于全世界各个领域。

具体说来,这种在牛津大学的师生身上共通的“特质”将主要从以下的六项能力来展现,如果能够将它熟练地运用到职场中,对于改变工作中的固有思维,强化人际沟通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有助于搭建起个人持续而长久的竞争优势。

03 建立职场核心优势的六项能力

第一项能力:引导个人走向成功的“统率力”

“统率力”意味着集合并率领很多人的能力和素养,也可以说是“领导力”,很多人听到“领导”这个词,就会觉得那是组织里的最高负责人,取得最好业绩或是成果的人,出面讲话的人,被大家喜爱的人。

但实际上发挥“统率力”的人,不一定只是上面那样的人。他们还具有以下的三个特点:

1. 明确了解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2. 不排斥任何人,一概公平对待。

3. 拥有宽大胸怀,也有忍耐力。

因此,想要使自己拥有成为领导的特质,很重要的一点就要将“原本的自我”品牌化,提升自我价值。

首先,要对自身价值持有自信,承认并珍惜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与素质,时刻准备一下最好效果展现自我,诚实谦虚地对待他人。

其次,你要成为与任何人都可以搭话的人。我们在工作就会发现,凡是被大家认可和喜爱的领导,一般不会是那种高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在一些交际饭局中,打破现场僵局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领导。

一旦参与到对话中,双方便可以就很多的问题交流看法,作为领导要自然融入其中,将自身的风度与气场恰当展示。

最后,明确自身与他人的差异。这需要找出自己拥有的技能、在行业内不逊色于任何人的长处。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当领导的都有两把刷子”。

有项研究显示,医院如果将医生和员工的资格认定证书展示出来,就诊时认真听从指示的患者比例立刻就能增加30%。

所以,作为领导,要想将自身品牌化,诀窍就是要认真思考周围人是如何看待你的,你与他人存在怎样的差异,然后通过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将自己的形象达到你所追求的目标。

想方设法将自己品牌化


第二项能力:让你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面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或许都知道拥有创造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着多大的作用,很多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员工都能够多一些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公司出谋划策,然而现实中这样的员工却是凤毛麟角。

记得公司前不久曾经就一款产品征集过所有员工的创意,老板甚至开出高额奖励,希望以此激励到大家。可是两个多月过去,参与的人员寥寥无几,大家似乎觉得这事太费神,自己工作都忙不完,何苦去折腾呢?

有人还会说,我们又不是学霸,也不是业务精英,成不了那样的人。其实,想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并不需要一开始就知道很多知识,重要的是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抱有兴趣,具备果断采取行动的习惯。

如果你想要成为职场里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么首先要从创造思考的机会开始,思考怎样通过改变自身来创造新的性格特点。

为了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认识每个人的思考习惯,我们可以尝试与平常不太交流的人谈话,阅读以前不曾涉猎的书,尝试学习新的东西,即使是同样的工作也要试着改变方法,这对于培养创造力很重要。

但是现代人总是非常忙,忙于工作、家庭、人际关系,透支身体和大脑,处于这样的状态下,几乎没有时间酝酿优秀的想法。

英国的一位终身教育研究者采访过许多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其中很多人都说小时候“独处时间”和“无聊的时间”对孕育自身的创造力很有帮助。

其实,很多的创意发明往往就是在一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中产生的,比如洗碗太麻烦,就有了洗碗机的诞生,扫地太辛苦,就有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等等。

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式,建议大家在生活中找出合适的时间段,每天至少留出20-30分钟时间散步,用散步的时间进行思考。

刚开始走的时候不要太焦急,慢慢地走,保持自己的节奏,在行走中慢慢欣赏周围的景色,闻闻草木的香味,把人的五官都运用起来,让心情变得舒展起来。

散步中,注意寻找至少30件以上的让自己愉快的事情,这样可以养成将事物往好的方面想的习惯,最终让好想法浮现出来。

散步让自已的思维任意游走


当然,创造力不是“昙花一现”的能力,当我们追求的目标越高,越需要花费时间,想将其化为现实,就需要可持续的创造力。

我们不妨在思考过程中再设置一些“关卡”,到达“关卡”时,对自己进行奖赏,可以是旅游、购物等等,在使自己感到愉快时获得下一次创造迸发的动力。

第三项能力:带领团队取得胜利的“战斗力”

说起战斗,大家就会联想到战争、打架这类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教育不要太好胜、不能破坏团结、不要与别人当面反驳。

可是,长大后,我们才发现职场如战场,一旦工作要求我们要与对方激烈争论,把自己所想的事情清晰表达出来,这就不容易办到了。

所谓战斗力,可以说是为采取行动而作出的判断或决断。那么想要在职场竞争中一争高下,一味追随别人的意见终究是没有未来的,这需要我们练就“战斗力”。

通常,在组织或企业内部发生冲突的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换个视角来看,对立也是产生“革新”的机会。

那么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可以让对手和伙伴们信服,将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呢?作者提到了五种冲突模式,可以有效增强你的“战斗力”。

1. 竞争模式:要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使你与对手之间难以产生对立的情况。这就是说,如果你有着自己的专长领域,那就一定要把它变成绝对优势。

比如你的报表做得好,那就让人家提起做统计就会想到你,比如你的文章写得好,领导写报告时就想到你。只有持有压倒其他人的个人力量,你才能预先闯出“无法产生对立”的情况。

2. 接纳模式:采纳对手的意见,可以在争论中发现有趣的地方,进行部分采纳,使讨论更有活力。这里是指当你组织内部的头脑风暴会时,可以吸纳不同的意见,将好的内容融会贯通,形成最佳的谈论结果。

3. 回避模式:避免直接谈论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就拿买房来说,一对新婚夫妇想买朝南的房子,地产商想卖的却是朝东的房子,优秀的销售人员会说:“朝南的房子固然很好,但如果朝南的话,到了夏季会非常炎热,很耗电费。”

这就是先接受对方的意见,再陈述自己的意见。同时他还可以接着说,“向东面打开窗户,早晨的太阳可以射入,一大清早就能舒服地感受美好的一天。”这样就避免直接谈论问题,然后提出新的方案。

在工作争议中,这样的回避模式也能很好体现你在团队管理中的职业素养和高明的沟通技巧。

4. 协调与妥协模式:这里并不是说一味地退让和放弃,而是一种更好的平衡矛盾的方式。好像我们夫妻间的冲突,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就不要把目光放在意见“分歧”上,要确认共同的目的、目标并取得协调,从而寻找突破口。

当我们在为一项工作迟迟得不到共同结论时,大可不必钻牛角尖,找到这项工作需要达成的共同目的后再做细化的沟通。

用好四项模式,打造不可替代的战斗力


第四项能力:面对没有正确答案的“分解力”

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那么分解力,就是面对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能够看清问题、有能力解决的人,就是善于建立假设的人。相反地,不能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建立假设的话,就无法靠自己思考,只能参考别人的意见了。

假设是提升分解能力的基础,首先是面对问题,自己思考原因,并对解决方案提出暂定的意见和结论。其次,为了证明假设,要将主张搞清楚,收集相关的信息,解释搜集到的信息,以此支持自己的主张。

除了假设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决定优先顺序。”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发生的情况,可以在纸上画出有纵横两条轴线构成的图,纵轴是“重要程度”,横轴是“难度”。见下图:

问题解决的优先顺序图


先从重要程度高、难度低的C开始解决,接下来是A, 然后是D,最后攻克难度高但是重要度低的B。

这就好像我们在做项目策划和会议组织时,需要预先设定几套方案,户外与室内怎么做,会议对象不同时又该如何考虑,现场的安全管控怎样设置最合理,那么通过预先的流程设定及优先顺序的安排,你就能从复杂的工作中细化出每一个细节操作,确保每项工作的闭环。

第五项能力:打破惯性的“冒险力”

如果一个人进行冒险,很容易会感到害怕、不安,但如果你一直处在积极能量的人们中间,就能够得到勇气,一起果断地行动。

比如我们想学游泳,自己一个人会难以下定决心,但是如果有朋友和你一样,愿意与你作伴,这件事也就不是那么难了。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身效力感。”这是指人的无意识当中,潜藏着能够将困难意识和不安想法去除的方法。

首先,可以进行代理体验,通过看到或听说他人的成功经历,可以产生”我自己不是也可以成功吗”的想法。比如作者留学牛津之前,就曾请教日本的牛津毕业生谈谈经验,又看了很多英国电影,心中有了自信的感觉。

然后,接受他人的鼓励,作者之所以决定留学,父母的话给了他很多的鼓励,同时,名人的格言也能发挥作用,在做出某种选择时,都会是极好的动力源泉。

最后,具备三个“S”,第一个是“Say”,说,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向自己周围的人说出来,自己给自己施压,周围的人也会给予鼓励,因此涌出勇气。

然后开始’Start”,开始是关键,如果想到了不行动,热情会减弱。取得进展后要有“Stay”,坚持的态度,无论是旅行、换工作、搬家,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不要想着逃走。

人是会对未来感到迷茫、行动踌躇的生物。“如果迷失方向、遭受很大失败的话怎么办?”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导致即使想开始做什么事,也只是停留在想法的阶段,然后时光流逝,又后悔地想起“如果那时候去做的话就好了。”

为了人生不后悔,需要冒险精神。我们从今天开始,不要说太多“但是”。让思考经常保持在积极状态,行动也主动起来,整个人就变得积极了。

新的行动力能否产生,也许就是由平常的口头禅决定的。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心态,敢于冒险的力量就会涌现出来。

人生不想后悔,少不了“冒险”


第六项能力:给对方最好印象的“表现力”

大家都看过英国喜剧《憨豆先生》,这部英国高人气喜剧的主演罗温.艾金森也是一位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他用丰富的表情和独特的动作吸引观众注意,引人发笑,这种不依靠语言的交流,就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力”。

我们在职场里也可以通过以下的训练,将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训练1:保持好自己的姿态,全身不要无谓地发力,将头和脊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不要驼背,双脚张开和肩膀保持一样宽度,这样的你走在哪里都是精神矍铄。

训练2:明确地表明“想要传达什么”,找到讲话的“着陆点”,可以找家人或是朋友,就某一话题进行一分钟的训练。

训练3:在自己擅长领域之内,成为某种程度的“评论家”,定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展现出来。要知道,你的“一技之长”,在面对紧要时刻和困境时,往往可以帮助团队或者上级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可爱的“憨豆先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最好的成功者,永远都是让你主动走近他,而不是他把你拉过去。说白了,当你是一个有想法,有亲和力的人,其他人会不自觉地按你说的去做,不需要你使用任何特权及强迫的手段。

现代人,身处在繁忙的社会节奏中,一些好的基本习惯只是被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忽略了,因此才会觉得自己面对变化时,无法迈出改变的步伐,随之产生消极抱怨的心态。

印度独立之父甘地说过:“如果希望世界有所改变,你必须首先改变自身。”

相信通过《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中的方法介绍,我们可以重新找回好的工作习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能力的突破,进而改变那些固有的惯性思维,助力个人的职业发展之路持续稳健地进行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打造持久的职场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告诉你最好的成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