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砸了计算机专业的金饭碗

 

谁砸了计算机专业的金饭碗(转)
  最新报告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就业率最低专业之一

 

1999年全国高校第一次大规模扩招,到今天,整整十年的人才积聚让计算机教育行业渐露疲态,进入人才饱和甚至过剩期,计算机已经成为高校应届生就业率最低专业之一。但纵观人才市场,硬过剩并未出现:各类IT培训机构层出不穷,陆续输送着大量计算机人才;招聘网站IT职位的招聘更是持续火爆,供不应求。为什么高校计算机应届毕业生不再受青睐,甚至毕业后需要参加培训机构重修?十年光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育是否开始走向堕落?是谁一手砸了计算机学生的金饭碗?

   

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

  上午825分,张跃(化名)从教室后门溜了进来,放下手里的早餐和背包,在最后一排靠边的位置落坐,开始一天的学习。张跃是吉林省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大二的学生,这节课的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虽然是学科内重点课程,但上课半小时,47人的班级仅出勤30人不到。没办法,理论课太枯燥,现在还没来的也就不会来了

  由于是理论课,也就没有为学生提供可用于实际操作的电脑。诺大的教室中唯一一台和IT相关的设备就是讲台左侧的投影仪,而且常年处于关闭状态。一眼瞥过去,还真开不出这是一节计算机课。看着台上年轻的老师口若悬河、指点江山,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堆文字,张跃觉得无聊,掏出一本《明朝那些事》,翻了起来。随便看点东西,总比睡觉强,张跃努努嘴,他旁边一个同学已经开始会周公了。

  这几乎成为高校计算机课堂的标准模板: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技术面前稍显乏味与无力,如果再加上一个平庸的教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计其数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缺席、瞌睡,或者无所事事了。

  与此同时,中关村某计算机培训学校的教室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一堂名为《3Dmax应用》的课程刚开课5天,墙上贴着泛黄的《学员考勤标准》和《学员行为管理》,但23名学员中并无缺席,更无睡觉及看闲书者,都在聚精会神地学习3Dmax;教室虽然简陋拥挤,环境稍显不堪,但每位学员面前都摆着一台CRT,运行着3DMax软件,可以跟着老师的讲解一步一步来做;当老师讲到空格键的作用是锁定选择目标时,有同学马上问到可以修改快捷键吗?空格用起来不舒服软件中没有直接修改的功能,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通过修改XX文件来实现。在这里,有疑问不妨随时发问,师生互动非常频繁,与高校中教师为中枢,单向灌输知识的模式大为不同。

  因果循环,高校课堂上低迷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就业大计。刚刚发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显示,各学科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以张跃所在高校2009年的就业状况来看,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两成。一些学生被迫在毕业后参加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接受升级教育,孟诚(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大四一年跑断了腿,面了不下20家企业,同学都叫我面霸,不过还是没有企业愿意接收我,孟诚一脸无奈,他实在是有苦难言——“面试的环节还好,一旦人家要我现场做个项目或者架起一个模块,基本上就只有干瞪眼的份。找工作大半年未果,孟诚觉得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年5月报名参加了大连某计算机培训学校的短期班,专攻JAVA开发。9月初,孟诚成功进入一家国企,如愿做了一名软件工程师,4000余元的月薪加上不错的项目奖金,这样的待遇让他非常满意,而培训前后的差距完全可以用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来形容。

  孟诚的遭遇在各级培训机构周而复始地上演,成为励志模本抑或宣传案例。据北京ITET培训中心一位老师介绍,很多原本求职困难的计算机专科毕业生经过培训之后,往往将薪酬预期设置到了3000甚至更高,销路往往还不错,他们有了实际操作项目的经验,企业无需任何培训就可以上岗,这一点是多数高校毕业生所不具备的。

  这番话道出了用人单位的心声,孟诚的现任领导——29岁的刘先生是一位项目经理,当时招聘进入最后环节,摆在刘先生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是留用普本毕业,刚经过职业培训的孟诚?还是选择另一位名校毕业,但是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张某?月底我们就要做一个煤炭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急用人。我可没时间和耐心去一点点、手把手地教他。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喜欢拿来就能用的软件员,不是吗?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与现实的需求有多大距离?面对飞速发展的IT行业和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计算机这一特殊的专业改革方向该指向哪里?

  当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在京城想采访一些高等学府老师时,北大、清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计算机系或信息学院的一些教授对记者的问题回答的很干脆我不关心这样的问题我很忙,找别人吧我们只做事,不想谈

  记者理解这些骨干教师都承担有国家的高科技科研项目,对教学改革的事可能无暇顾及,但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培养人才吗,面对学生的教授不关心这样的问题,该由谁来关心?学生的前途,社会人才的需求对老师而言真的可以视而不见?

转自《电脑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杂谈,教育,招聘,工作,数据库,面试,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