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到活好的旅程

从小不爱阅读的我,在曾经的同事影响和希望改变自身的需求下,逐渐开始了一场漫长的阅读与自我成长之旅。虽道阻且长~

虽然有提到的两大动力,但也抵不住自身多年的懒癌以及低阅读水平。所以常有发生的事是,书买了一大堆,真正看完的一半都没有,而真正看完并且吸收消化的更是屈指可数了。着实很惭愧。

我阅读完的第一本中文书记不太清了,可能是刘瑜的《让子弹飞》;第一本中文小说是《怪物女孩》;第一本最快读完的小说是《东方快车谋杀案》——2天1晚;第一本读完的英文小说是《布鲁克林有棵树》——很喜欢成长类的小说。目前对于小说类、杂文类的书籍逐渐培养了一定的阅读耐力,也的确被书中内容所吸引。而一直以来,历史地理弱智般的我(后悔高中没学文科)工作后严重意识到这两科的重要性,当然重要性是针对个人文化修养而言,针对与人侃侃而谈方面,而非功力或工具方面。所以买了好几本地理历史的书籍,但是没有一本读完的。因为其中涉及很多需要背景链接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且需要高度逻辑思维理清人物关系、各大涉及文化宗教方面的历史事件等等,对我而言颇有学术般的难度,看着就特容易犯困。也曾尝试在B站等平台通过看视频的方式去了解历史,但出于自身的懒癌和不坚持,无疾而终。所谓“读史可以明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我何时可以稍微靠近这点纵观古今的智慧?

今年10月份,通过参与之前鼓动我阅读的那位同事发起的早起营,我逐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每天基本6点前起床,并在群中看到不少小伙伴分享的好书,趁着当当双11搞活动,买下近20本书,这几天大致翻阅了下,都是很棒的书,有涉及时间管理的书、有帮助提升心灵的书,也有介绍如何学习的方法论,还有关于教育的前沿研究理论,很期待自己阅读完的那一天。

所以接下来的早起时光,我将把时间都用在阅读这些书中。之前10月的早起时光,有很大一部分用在了日语朗读上。11月7日开始,我将把重点转向阅读,去向书中的作者大咖们借鉴学习,把适合的方法运用到自己身上。

这是我的第一篇,忘了自我介绍。我85后,曾北漂一员,现居一个四五线城市,希望虽然身处四五线,但心永远处在奋斗的前线,不停留。目前辞职在家,全方位自我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看各类书籍,学习日语,巩固提高英语,加强体育锻炼,到一定合适的时间有的放矢,拿下新工作。

所以,现在每天都是学习学习学习,锻炼锻炼锻炼。希望到正了八经的而立之年给自己目前的人生交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

目前算算也读了几十本书了,就小说方面,《布鲁克林有棵树》曾多次让我动容。而中文小说中,目前读到的《活着》,流泪次数不低于前者。《活着》其实之前读过电子档。没有哪本书有这本书这么吸引我,文字很朴实,却让我能把每一个场景一个不落的在脑中建构鲜活的画面,好几处的描写,我都忍不住哭了。我是特别容易被打动的人,可以说是爱哭鬼。我觉得适当的流泪还可以排毒,然后也保持自己心灵的柔软,一举两得。趁着这类当当搞活动,买来了纸质书。在购买的近20本书中,这一本也是第一本快读完的。

我流泪,不是可怜富贵,而且被他和他的家人所打动。就如书中说的,他自己都没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多么可怜,我们外人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的幸福?我反倒觉得他还是挺幸福的。因为他的家人都很爱他,他也很爱他的家人,家人很团结和谐。一个家庭,金钱地位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一家人的粘合度,越粘就越温暖,就越幸福。

这本书估计明天就可以读完,接着我想读的是另一本也是关于“活”的书,叫《活好》。是樊登读书会上推荐的,由105岁的老人日野原重明绝笔之作。里面也有很动人的话语,由经历了百年的老人站在历经千辛回顾一生的肺腑之言,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去看看。

希腊圣贤苏格拉底曾说: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不是活着为了吃饭。之前的近30年我活的比较稀里糊涂、浑浑噩噩的,恐怕只能定义为“活着”,而我现在觉醒了,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往后余生能活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到活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