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60、70后的生活状态

今天下午和一个客户聊天,对方是一位50岁左右的事业有成型男性,他侃侃而谈,那个状态真的比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都积极。听了很多他生活的故事,我又想起我的大学辅导员,也是一位50多岁的优雅女性,还有我刚过50岁的父母,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卢总做大生意,财富自由;黄老师经济独立,最起码超市自由;我的父母普普通通,靠一把力气供养我和弟弟,没什么享受生活的时候。但在他们身上,我找到了很多共同的特质,最感染我的一点,就是不论他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从来没有丧失过对生活的热情与执着。是的,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居然真的很羡慕这些年过半百的人们身上的朝气,那种从心底里散发的干劲。

卢总给我讲起90年代他读大学那会儿,一个班上50个人,关系都十分好,刚开学两个月,他就和现在的太太彼此有了好感,在那个男女都不敢说话的年代里,他们之间的爱情受到来自各方的阻拦,当时他的太太是一位文静的优秀学生,而他是活跃于球场,学院干部圈,班级干部圈的阳光大男孩儿,当老师发现他们走的比较亲近的时候,支部书记立刻找他谈话不允许他们再有来往,但是他不愿意,他说:“我们没有谈恋爱,但是很聊得来,我不想失去这样一位朋友。”于是书记撤销了他学生干部职位。过不了多久老师又找他,同样的拒绝使得他又失去了班级班长,而他的太太,那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也因为这样被撤销了二等奖学金,80多块的奖金,在那个每个月学校只有18块食堂补贴的年代里真的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于是医学这五年的时光,他们一直被否定拆散,却一直更坚定,到现在三十年依旧相爱如初。他讲起自己的太太眉飞色舞啊,完全地投入,感染着我,这不就是耿耿余淮那样的电影嘛,单纯而坚定。当然,那个时候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怎么能只想着谈恋爱呢,医学生的课业本来就繁重,他又爱踢球,于是白天他就和兄弟们一起踢球,陪女朋友逛街看电影,晚上回去十点钟宿舍熄灯后,就一个人带着书到食堂去学习,夏天热蚊子多,冬天冷就穿一件父亲单位发的棉大衣,丝毫也不敢懈怠自己的功课。把自己二十岁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也不会觉得累。一直到现在,每周三去锻炼,隔两个星期就叫上一群兄弟去踢球,熬夜看球赛后第二天依旧满血复活做事,比起我这个喜欢逃避聚餐,把自己圈养在家里看剧刷视频的人活泼太多了。

包括我的黄老师也是这样,年轻时谈恋爱被校方多次记过,留校读博受到影响都不曾动摇过,以更坚定的决心与更努力的状态正面应战,每次听她讲课都觉得她是那么自信洒脱,聚餐的时候敢和一群男生喝酒玩闹,多晚睡觉6点一定起床给自己泡一壶茶,为老公儿子准备早餐,在她身上我永远看不到什么是天塌的大事儿。

还有我的爸爸,比起前面两位,他显得太过普通,没什么精致的物质享受,只有供养家庭的重担,但他也总有那么多执着的事儿感染着我。对于我们而言,手机电脑这些数码产品拿在手里捣鼓几下就能大概操作起来,可是对于他来说,真是令我难以置信的笨拙。但每一次,他都愿意拿着说明书很认真地研究翻看,天知道,如果让我看说明书我该会多么暴躁。弟弟不会做的那些奥数题,我看两眼没有想法就不愿再费脑,而他会拿着草稿认真演算几页纸,有时候聊到一首诗里的历史典故,我不懂也便置若罔闻,而他会认真查阅。好像他做事总是在研究,而我总是在敷衍。遇到难题我便规避,但他总有一种兴趣与执着的原动力驱动着他。他虽然没像我一样读了这么多年书,去过很多城市,吃过很多美食,但他对一个城市的了解远远比我多,再小众的地方他都了解一点当地特色与风土。他一个文科生能够凭借自己多年前学的物理知识接电路,修排插,而我物理学得很好的一个理科生在高考结束后那一刻就忘记零线火线这些基本概念了,也许不是忘了,只是我没有做这些事情的兴致,坏了就再买一个。他50多了,每天还在想着怎么去做大自己那一点小买卖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而我刚工作一年,就陷入日常打杂的惯性圈里,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上班敷衍,下班追剧,时间一天天过去,而我从二十多岁就停止了思考,停止了学习,不想和同事朋友们一起聚餐,周末宅在家里睡懒觉,抗拒社交,抗拒朋友圈。而我身边,有和我同样想法的同龄人,真的不在少数,也许也是什么人就吸引什么样的人吧,但我们这群人,工作无功无过,生活一切平静,怕自己麻烦别人,更怕别人麻烦自己,好像好,又好像不好,有时候想想自己其实很可怕,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一个人都是在一个又一个关系网中存在的,但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社交的热情,又没有钻研某一件事的兴趣,内心孤单而贫瘠。

遇到很多他们这个岁数的人,从很多小事上感受到他们的行动力,让我这个后浪感到惭愧。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犯错,不敢尝试,越来越把自己的内心放在一座孤岛之上,久而久之越来越失去自信与勇气。做什么事情都缺失了一股子认真劲儿,完成就好,60分及格万岁。自我局限于自己的空间里,虽然很多时候十分享受一个人的惬意,但是真的遇到什么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儿,连立刻找一个喝酒聊天的朋友都变得很犹豫,因为长时间的一个人,不知道该找谁对方会一口答应。曾经很多邀请小聚的朋友都被自己婉拒,现在谁又愿意接受我的邀约呢?互不烦扰许久,也便渐渐从他们的朋友圈中淡化退出,再看看自己分享的生活,连点赞的人都不剩几个了,这时候又更加惶恐,更加把自己藏在角落。我二十岁,只养活自己一个人,没有任何负担,却被自己压抑的像个老人。跟任何人交流都客客气气,像极了教科书,流程标准而单一。

好在今天看剧的时候,有一段台词惊到了我:“写作是这世界上心灵最好的避难所,能写字是种运气,你的文字就是你铸起来的铜墙铁壁,在这里可以展露真实的自己,每天给自己扎上几千字的马步,人也就稳了。”我好像突然找到了一个突破现在困局的方法,很幸运,我还有写作的兴趣,虽然许久未动笔,但我还能起笔,每天花一点时间放下手机,随便写写来和自己对话,也许时间久了,我渐渐更了解自己,会开始自信起来,会找到舒服的方式打开自己

我想试试,希望你也可以不那么拧巴得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60、70后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