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用一生来备课(教育叙事105)2022-02-03

-----------印江之行(七)

文/李现风

     印江之行回来之后,我对自己的这一节课反思了很久很久的时间。两个小时的备课时间,包括做课件和导学案,为什么这一节课同行们的评价,以及同行们对这一节课的肯定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这是我没有提前预设到的,讲课之前只是想发挥自己的优势,想把自己课前的失误造成对课堂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没有想到反而受到了如此的肯定。

     此时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当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回答“你用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时,他淡淡地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2004年,毕淑娟应邀到河南执教公开课,课文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窗》。课堂上,她新颖别致的课件制作、出人意料的教学设计、激情飞扬的课文诵读,博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下课后,时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副主编的葛宇虹紧紧握住她的手,说从未见过像她这样讲课如此投入的老师,她的朗读把大家都感动哭了,并接着问她:“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她笑了笑,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了如下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这两段答话帮我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这次的讲课才让我对“用一生来备课”有了一个初步的体会和认识,自己讲公开课、观摩课相对来说讲的比较多,每一次至少都是在自己认为精心准备好的前提下上课的,虽然好多年了我自己的课从来都不用打磨,但至少是经过自己精心准备的。从来没有像这一次产生如此的失误,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次的失误产生出来的课堂效果,才给自己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为什么这一节课会受到大家的如此青睐呢?

      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有以下三点:

      第一、课堂的主角的定位,应该把孩子们放在课堂的第一位,所以课前我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包括课前夸孩子们,故意变通古人的名句来达到让孩子们放松的效果,以及智慧奖品等等,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勾”起孩子们课堂学习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心态的修炼,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并且保证自己在课堂上精神的饱满,所以在前一天备课的时候,宁可缩短自己备课的时间,也要心态良好地让自己养精蓄锐,留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三、课堂的调控能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练就自己对课堂得调控能力,包括自己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恰当的处理,从错误中寻找表扬的因素,对孩子们课堂的回答,即能起到肯定的作用,又能准确表达出努力的方向等等。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生命线,上一堂精彩而独具风采的课,并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需要终生研究的命题。以上的三点也就是自己平时在课堂中日积月累的结果,人们常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也正是由于这一次的失误,才让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句话“用一生来备课”,虽然自己不能和苏霍姆林斯基口中的历史老师相提并论,也不能和毕淑娟混为一谈,但这一次的上课,却给自己的课堂教学指出了一条明确地道路------“用一生来备课”。并且告诉自己在实践备课的环节中,应该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走出“为写教案而写教案”的痛苦深渊,从而领略“教育的味苦,教育的果甘甜”的真正内涵。努力把课上得精彩、生动而富有内涵,是一种修炼,用一生来备课就是用一生的修养来完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178】用一生来备课(教育叙事105)2022-02-03)